再读论语滋味长18

(一)神鬼正论

抛开神话故事传说。

什么是神?

张载说:“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在故不测。”

用大白话解释就是,万事万物由阴阳构成。乾天只纯阳,坤地只纯阴,所以天地以不变为常道,不变的事物,张载称它为神。即天地为神。其它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构成,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张载认为不断变化的事物难以预测。

万事万物的不断变化也可以参照“田”字的演变。

“甲”:向大地发展,生根发芽

“由”:向上空探索,万物缘由

在田字变化的过程中把无法解释的神秘事物,称之为“神”,连接天地之象。

《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什么是鬼?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用大白话解释就是,世上生灵有生必有死,死后必然回归尘土。如果世人心中要怀念这去世的生灵,就把这去世的生灵称之为鬼。

“鬼”:田头有块碑,田下面埋着包裹尸体的棺材。

后来,把见不得光的事情就被称之为鬼了。比如“鬼鬼祟祟”。

文字是有文字障的,破除不了文字障,也就离题万里。典型的文字障是一道小学数学题,不知能难倒多少英雄好汉:

3加2除5等于多少?

答案在本文最后。

(二)先进 第十一

11.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这段孔子在点评他的学生。要结合下文四科十哲一起看。

野人:动手能力强的人,能做事的人,创业班子

君子:动嘴能力强的人,会宣传的人,融资机构

孔子说,我早年所收弟子,如子路、子贡、冉求、宰我,都是能做事的,晚年所收弟子,如子张、有子、子游、曾子,都是能弘道的。如果我遇到问题的话,我选择派遣能做事的人去解决问题。

11.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这段接着上段点评学生。

孔子说,和我一起游历列国,拥有社会经验的学生,现在都不在孔门内了(离开校园,融于社会)。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个方面方面,有十个学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11.3、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这段接着点评颜渊。孔子在讲与颜回的大道契合,心有灵犀,看似无用,实有大用。

孔子说,颜回啊,他不是一个能帮助我提高能力的人,他对我的话语都心悦诚服的表示认同。

11.4、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这段点评闵子骞。二十四孝之单衣顺母,鞭打芦花。

孔子说,闵子骞是个大孝子。能在家中贯彻我所推行的忠恕之道、

11.5、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这段点评南容,与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是讲纳于言。

善言者不如纳于言者。老话说,语迟者贵。

南宫括总是将《诗经》“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挂在心头。南宫括谨言慎行的行为得到了孔子的赏识。于是把兄长的女儿嫁给了他。

11.6、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这段与6.3,哀公之问相同。可以品味两段话对答的差异之处。

同样的问题,提问的对象不同,回答的详实就不相同。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季康子问孔子道:“你的学生们,哪个是好学的(榜样)呀?”

孔子说:“颜回是好学的,可惜寿命短,去世了。”

11.7、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这段讲不能因爱失礼。

颜路:颜渊之父

颜渊过世,他父亲颜路请求用孔子的车子给颜渊置办外椁。孔子说:“不管有没有才能,说来都孩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内棺没有外棺。我不能用车子拉外棺而徒步走路。因为我曾经当过大夫,不能丧失大夫的礼节。”

11.8、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这段讲初闻爱徒去世的悲痛之声。讲的是人力终有穷尽之时。与下文11.22我命由我不由天要辩证统一的看。

颜渊过世。孔子说:“唉!老天要了我的命啊!老天要了我的命啊!”

11.9、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这段讲个人情感之恸与中庸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产生矛盾时,孔子的答案。

颜渊过世,孔子哭的很伤心。跟从的学生说:“您伤心过头了不符合中庸之道。”孔子说:“真的伤心过头了吗?不为了心爱的学生伤心过度,又会为谁伤心过度呢?”

11.10、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也。“

这段讲个人情感与礼仪制度产生矛盾时,孔子的答案。

颜渊过世之后,学生们想要厚葬颜渊。孔子说:“不可以。”学生们还是厚葬了颜渊。孔子说:“颜回把我当成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像看儿子一样去看望他的埋葬之地。这不是我的本意,是你们这帮人让我不能僭越礼仪制度去看望他。”

11.11、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这段讲讲鬼神之事与生死之事,孔子的答案。

子路问孔子关于鬼神的事情。孔子说,你人间的事情还没钻研明白,为什么要去探究鬼神的事情?

子路又问孔子关于死亡的事情。孔子说,活着的事情你还没研究明白,为什么要研究死去的事情?

生活中的象数理尚且没有理顺明白,为什么要去专研玄幻的虚无呢?

11.12、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这段讲性格、时势与命运之间的联系。

訚訚如也:和领导谈话的样子

行行如也:我行我素刚毅的样子

侃侃如也:朋友之间随心所欲的样子

闵子骞在孔子身边言谈交流表现的恭敬严肃;子路和孔子在一起时言谈无所顾忌;冉有、子贡和孔子在一起时会畅所欲言。孔子和他们在一起都很开心。但免不了担忧子路,说:“仲由这牛脾气,不会看人脸色顾及别人的感受,将来要吃亏啊。”

11.13、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这段讲谋划、行动与成果之间的联系。

故事的背景是鲁昭公打算削弱季氏的权力,有了谋划,还没有削弱季氏的权力就开始动员人们扩建存储财货的库房了。如此打草惊蛇,谋划难免失败。昭公二十五年,鲁昭公讨伐季氏失败,逃亡晋国。

鲁国的为政者要改建收藏财货的库房。闵子骞说:“仍用旧库,不行吗?何必改建库房让人揣测用意?”孔子说:“这人不大说话,一说就必定说到点子上。”

11.14、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这段讲差距、标准及观点之间的联系。也就是:问题=标准-现状
孔子说,孔门弟子的琴瑟之道很少有比子路差的呀?

门人弟子由此便不尊重子路的琴瑟技艺。

孔子说,子路的琴瑟技艺已经是登堂的最高水平了,我是用子路的琴瑟技艺作为衡量登堂入室的标准。

11.15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这段讲没达到标准与超过标准,孰优孰劣。

子贡问:“子张和子夏谁学的更好一些?”孔子说:“子张有点过,子夏还差一点。”子贡问:“这么说是子张更胜一筹了?”孔子说:“做过头和做不到位是一样的。”

11.16、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这段讲公事与私谊产生冲突时,孔子的答案。

季氏比周公都富裕了,冉有还在为他理财,增加财富。孔子说:“不要顾及冉有是不是我的学生,大家可以大张旗鼓的声讨他的是非曲直。”

11.17、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这段讲人的性情多有偏失。所以需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知道了什么是愚钝、死板、理想化和冲动的性情,也就知道了和高柴、曾参、子张、仲由打交道时应该注意什么。

11.18、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这段讲性情、运气与财富之间的关系。

在孔子看了,子贡商贸活动承担的风险比颜回安贫乐道吃不饱肚子的风险大很多,所以一直在劝导子贡不要与天争命。

孔子说,颜回安贫乐道顺乎天道,但常常吃不饱肚子。子贡不接受天意安排,勇于从事商贸活动,家财万贯。

11.19、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这段话讲并非所有的事物都适合建立标准。比如考核制度、给人性设立标准。有了考核标准也就有了各种钻营之蝇。

子张问孔子使人向善的方法。

孔子说:“顺其自然,不刻意沿袭别人的脚步,也不要给“善”设置目标、不要执着于这个目标,不要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

11.20、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这段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孔子说,如果辨别一个人是否忠实专一呢?他是个君子就一定忠实专一吗?他言行举止严肃端庄就一定忠实专一吗?

11.21、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段讲因材施教。同样的事情,任务对象的性情不一样,所以答案自然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子路问:“想到就做吗?”

孔子说:“家里还有父兄要照顾,怎么能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呢?”

冉有问:“想到就做吗?”

孔子说:“想到就做。”

公西华问:“仲由问是不是想到就做,您说'有父兄需要照顾’。冉求问是不是想到就做,您说'想到就做’。我感到糊涂,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冉求做事畏手畏脚,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做事太冲动,所以我约束他。”

11.22、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这段讲生死由我不由天。与前文11.8对照的看。

什么时候要认命,什么时候要与天争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势使然。

孔子在匡地遇围堵后,颜回最后一个归队。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掉了。”颜回说:“老师安在,弟子怎么能轻易死去?”

11.23、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这段讲替人做事与违背礼仪制度产生冲突时,孔子的答案。

同时,孔子也明示了“大臣”与“具臣”的定义,隐去了“乱臣”及“逆臣”的定义。

大臣: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的人,他们宁肯辞官也不会违反规律。

具臣:拿人钱财替人做事,他们不会做违反孝道及忠义的事情。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能称得上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您有特别的问题,原来是关于仲由和冉求啊。我们所说的大臣:是按照客观规律做事的人,他们宁肯辞官也不会违反规律。。如今仲由和冉求,可以说是有办事能力的员工。”季子然问:“那么他们能对季家言听计从吗?”孔子说:“违背国君和违背父母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做的。”

11.24、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这段话是用子路与子羔的例子解释《大学》明明德的顺序不能乱。不能舍本求末。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佞:巧言善辩的人。

贼:不利学业也不利仕途

子路让子羔担任费城主管。

孔子说:“这是害了子羔啊。”

子路说:“有老百姓要治理,有土地神和谷神要祭拜。明明可以一边实践一边学习,为什么非要分先后,先读书然后才服务社会呢?”

孔子说:“这就是我讨厌巧言善辩的人的原因。”

11.2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这段讲孔子门风讲究学以致用,这段讲的是经世之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别因为我比年纪大,你们就不好意思再我面前述说。平日总听你们抱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现在有人要用你们了,你们想做什么呢?”

子路抢先回答:“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处在几个大国之间,外有强敌环伺,内有遍地饥荒。让我去治理,只需要三年时间,就能让百姓有勇气,而且懂得为人的道理。”孔子听了白了子路一眼。

“冉有,你呢?”

冉有:“方圆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我用三年时间治理,可使百姓富足。至于道德修养,那只有等待贤德君子了。”

“赤,你呢?”

公西华答道:“不敢说我想做什么,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学习做这样的事情: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见的时候,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个小司仪。”

“点,你呢?”

曾皙弹瑟正到尾声,铿的一声停下来,站起来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人所讲不同。”

孔子说:“说说看?就是说说各人的志向嘛。”

曾皙说:“晚春时分,换上了夏装,五六个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小孩,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歌唱,潇潇洒洒,兴尽而归。”

夫子感叹道:“我也向往曾点说的生活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离开席位,曾皙留在最后。

曾皙说:“刚才他们三人说的志向怎么样?”

孔子说:“也就是各人的志向罢了,没什么可以点评的。”

曾皙说:“老师为什么要白眼子路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倡导礼让,他的话一点都不谦虚,所以白他。”

“那么冉求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怎么能说方圆五六十里的土地就不是一个国家呢?”

“那么公西赤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宗庙祭祀和诸侯会见,不是国家的事是什么?不过我在想,如果公西赤都只能做个小司仪的话,谁有能力能做他的大司仪呢?”

3加2除5等于多少?等于5.5

小学数学知识点:除和除以是不一样的。

(0)

相关推荐

  • 素说《论语》:先进篇(二十五)

    素说《论语》:先进篇(二十五)

  • ​先进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孔子说:"先学习了礼乐而后做官的,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做了官而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如 ...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训练(教师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训练 [文言知识梳理] 子路.曾皙(zēng xī).冉(rǎn)有.公西华(huá)侍(shì)坐.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zhǎng) ...

  • 【第252期】音频学《论语·先进篇第25章》孔子与四弟子谈志向,因何只赞许曾皙?

    音频学<论语·先进篇第25章>孔子与四弟子谈志向,因何只赞许曾皙? 本章在<论语>中篇幅最长,为叙述及阅读的方便,依据文意分为以下6个段落讲解: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

  • #每日学论语#11.26【2017-4-19】

    [原文] 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ɡ)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zhī,下同)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ɡ)之国,摄乎大国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1

    (一)前言 世间书籍皆是桥梁, 人间众生身处井中. 桥梁有长有短指引人生方向,井口有宽有窄开拓眼界大小. 放眼望,生猛的年代永远是以前而不是现在,因为时间的沉淀让我们有了机会对过往进行生猛的包装解读.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2

    (一)井论 十年前,看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讲述了生命中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当你展望未来时,你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他们串在一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3

    (一)观物观 以眼观物可取风,以心观物可识雅,以理观物可知变. (二)为政第二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此段为为政者画一个愿景讲--如何受人爱戴.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4

    (一)论心与论迹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家贫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二)为政第二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5

    (一)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字面翻译: 有子说,礼的作用啊,最重要的是让人心境安顺,处事自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6

    (一)圈定切割大小君 论语中谈论事情圈定在一起,无非天时的事.地利的事.人和的事. 把论语的事切割碎了品味下,只有大人的事.小人的事.君子的事. "大""小"&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7

    (一)论管理 管理是一门艺术.开放的题目,开放的答案.管理没有绝对的对与不对,因所处位置的不同,着重点的不同,管理只有好与不好,适合不适合. (二)八佾第三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8

    (一)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二)里仁第四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与乡里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周礼·地官·遗人>:&qu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9

    (一)观观不对观观对 观观不对:任何人的三观都不会完全一致的. 观观对:每个人的三观都是值得尊重的,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别人的三观. 世上没有真正的共情和感同身受.哪怕共同经历,人类的悲喜也并不完全相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