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打不动的作业
“残忍”的冯老师无论小朋友怎么恳求,都坚持每天读完《童年》之后要写读后感。这是两个星期里,唯一的,雷打不动的作业。
用百字替代?不行!多做作业来弥补?不行!多读其他的书,不写读后感。不行!
被逼急了,小朋友们也只好边读边写了。坚持了两个星期,嘿,效果还不错。选两位小朋友的读后感,来看看他们的想法吧。
今天我读了这本书的第十一章,这一章非常重要,是作者童年生活中一次较大的转折。
母亲再嫁了,没想到嫁给一个残酷的人,致使全家陷入贫困中。“我”开始变得孤僻,以恶作剧发泄情绪。
读这一章前,我本来以为母亲要嫁给一个善良的人。后来才发现,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阿廖沙的生活一片黑暗,祖父和外祖母分家,“我”遇到了一不讲理的祖母,一个残忍的继父。从此,一个开朗乐观的阿辽沙变得孤僻。
后来,母亲虽然遭到了残酷的虐待,但她却不想,也不让“我”动刀子。通过这一点,我能看出母亲的内心仍然是很善良的。
读了前面11章,我真是心疼阿廖沙,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却如此坚强。悲惨、痛苦的生活让他看清了现实,也让他变得勇敢。最后一章他的童年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呢?真是期待。
看了这么多天《童年》,写了这么多篇《童年》的读后感,我对《童年》也有了新的看法。
还记得刚看《童年》的第一章,我实在是不忍看下去。开头就是悲剧,爸爸死了,弟弟死了,读着是那么的不现实。连编剧都不敢这么编,这样奇怪的事,偏偏发生在作者身上。让人疑惑。
更别说后面的几个章节,几乎每一章都会死一个人。朋友茨冈娃死了,叔叔死了,连生孩子的舅妈也死了。如果没有死人,也全是悲剧。“我”被“外公”打了,“外婆”被“外公”打了;母亲和继父新生的一个弟弟,也没有能逃过夭折的命运。
这都还不算什么,整本书里都是悲惨,忧伤。
我看了相关的评论,作家罗曼﹒罗兰评价:“在俄国文学中,没有读过比《童年》更美的作品了。”我看了之后觉得很奇怪。美吗?可我觉得只有悲伤啊!
当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了。这段悲伤的经历,反映了俄国当时小市民阶层的现实。生活就是那么苦,那么无助。可是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心怀善良和美好,不能失去希望。这,鼓舞了无数读者走向坚强,也鼓舞了我。
此时,我认为这本书是美的。
不管对不对,我觉得gu(强)dao(迫)写有一个好处,让小朋友思维可视化了。边读边预测,带着问题阅读,带着思考阅读,是不是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啊?
哈哈哈……
好书推荐:《哲学与幼童》
推荐理由:假期就想着看看轻松的东西,轻松的和小朋友有关的东西。所以读了读《哲学与幼童》。这本书怎么说呢?不是理论的,虽然理论上它是;不是故事书,虽然它推荐了很多故事书,也讲了很多小故事。它给我的启发是,孩子是值得去琢磨的。它适合对琢磨儿童感兴趣的老师、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