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二十八:君子有三乐
【原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王天下不与存: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王,音wàng,称王。不与存,不包括在内。与,音 yù。参与)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无故,没有变故。故,事故,变故。如灾患,病丧,不睦等),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怍:音zuò,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英才:才能过人的人)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君子有三样快乐的事,而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父母都健在,兄弟没病没灾,这是第一样快乐的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样快乐的事;得到天下才华出众的人才而培养教育他们,这是第三样快乐的事。君子有三样快乐的事,而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
【评析】
快乐是什么?是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也是人生追求的目的。但是,由于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每个人对于快乐的感受以及内心的满足点是不一样的。
关于快乐,孔子曾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自愿接受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诚心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快乐,以喜欢结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快乐。以骄横放纵为快乐,以游手好闲为快乐,以沉溺于酒色为快乐,是有损的快乐。”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人生就是为了追求快乐”。诚然,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是人生的普遍要求。但是,对乐的追求是具体的。孔子举出了人们追求快乐的六种不同现象,并指出三者有益,三者有损。这就说明,只讲人生要追求快乐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追求什么样的快乐?怎样去追求快乐?实际生活也告诉我们,追求的境界有高尚与低俗之分,追求的结果有得益与受损之别。近些年来,在“打虎拍蝇”中落马的那些大小贪官们,不就是在追求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中,在追求一时之快中,丧失了理想信念,迷失了人生方向,跌入了罪恶泥潭的吗?
那么,孟子所追求的快乐是什么呢?一是家庭美满,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身为人子的天伦之乐;二是乐善好施,心安理得,顶天立地,做一个大丈夫的人格尊严之乐;三是效法孔子,培养英才,传道解惑,泽被后世的师者之乐。孟子还强调说:他所追求的这三样快乐,与权势名位的“王天下”毫无关系。这种高尚的人生追求,正是孟子一生的安身立命之所,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