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篇,再也不担心临床遇到【贝尔面瘫】了!
贝尔面瘫(Bell palsy)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发作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为“特发性面瘫(idiopathic palsy)”为一种自限性、非进行性、可自发性缓解、不危及生命的疾病。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单侧面瘫患者中占60%~75%,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7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两侧面神经发生贝尔面瘫的几率相等。
注意鉴别
需要与贝尔面瘫进行鉴别诊断的病变较多,首先要排除中枢性面瘫,和其它影响面神经功能的传染性疾病、炎症、肿瘤、外伤、先天性病变等。可以通过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等进行鉴别.
例如:渐进性(>72小时)发生的面神经麻痹应排除可引起神经外在压迫的病变,如胆脂瘤或面神经肿瘤、颅底或腮腺肿瘤等。3 个月内没有任何恢复迹象的贝尔面瘫的诊断需要提出质疑,因为大部分贝尔面瘫 病例都会在这个时间内显示部分功能恢复,未恢复患者需要进行影像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以除外恶性肿瘤的复发或转移。
ENoG检查
EMG检测
高分辨颞骨CT可显示面神经骨管,在评价颞骨外伤、评估颞骨内面神经病变时,可作为影像检查的首选。
磁共振成像(MRI):除医学禁忌外, MRI 应采用钆增强。患者发病后 9-23d 的增强 MRI 检查可证实面神经缺血、水肿,然而面神经强化程度与严重程度无关。
贝尔面瘫属于中医医“卒口僻”、“口㖞”、“口目僻”、“口眼㖞斜”等范畴。早在《内经》中已有关于面瘫的描述,称之为“僻”。《灵枢·经筋》说:“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称“㖞僻不遂”,“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
1、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脉络,气血痹阻,筋脉弛缓而发病。
风邪阻络 耳为清窍,为手足三阳经脉循行所经之处。若风邪(可夹寒、热、痰等)外袭,痹阻耳部三阳脉络,导致面部筋脉弛缓失用,则发为面瘫。
气虚血瘀 素体虚弱或久病迁延不愈,气血不足,气虚血运无力,血瘀滞于耳部脉络,筋脉失于荣养,弛缓失用而成面瘫。
2、分型论治
(1)风邪阻络
治法:祛风通络。
方药:牵正散加减。
若偏于风热者,也可与银翘散合用。若偏于风寒者,可用荆防败毒散加减。若有肝经风热,加天麻、钩藤、菊花、牛膝、地龙。若风寒夹痰者,可用正容汤加减。
(2)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3.针灸疗法
(1)体针
取太冲、风池、翳风、翳明、阳白、迎香、地仓、合谷、攒竹、太阳、四白、人中、听会、颊车等穴位,采用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面部诸穴酌予针刺或透穴,初期用泻法,后期用补法。
(2)灸法
灸患侧面部穴位,如四白、迎香、地仓、颊车、太阳等穴。
(3)皮肤针
用皮肤针(梅花针)叩刺阳白、太阳、四白、地仓、颊车、合谷等穴,以局部皮肤略有潮红为度。
(5)耳穴贴压
主穴:面颊、肝、口、眼、皮质下。配穴:肾上腺、脾、枕、额。主配穴各选2~3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6)穴位敷贴
马钱子粉0.3~0.5g,撒于风湿止痛膏上,敷贴患处,或交替贴敷于下关、颊车、地仓、太阳、阳白、翳风等穴位。
大多数贝尔面瘫患者在出现症状后2至3 周内出现一些恢复,在4至6个月内完全恢复。
面神经不完全麻痹和面瘫早期恢复是贝尔面瘫预后良好的主要因素,较早开始恢复、年龄小、没有耳后疼痛的病人恢复程度较高。
完全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发病 4-14 天内电生理检查,如果 ENoG 显示神 经变性≥90%,EMG显示无自发运动单元电位,应及时行面神经探查减压术。
任何患有急性单侧面瘫的患者,在3个月的内无任何恢复迹象,应进一步 排除其他病因。
面部功能障碍对患者情绪和心理的影响不可低估,应为这些病人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