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东乡洞井村
源东乡洞井村
洞井村位于金东区源东乡的西部,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地势。北面有高山太阳岭与兰溪市梅江镇交界;东翻尖岭背可望源东乡政府驻地山下施,施复亮、施光南故居东叶村;西攀金鸡岩、鸡窝尖眺望金华北山大盘尖;南越铁锁关、过麻堰水库可至金义公路曹宅镇。东西阳郑、大塘两个行政村相拥护卫左右,是一个已有千年历史古村落。村里现有人口近1200人,450多户。有曹、王、陈、周 等20多个姓氏家族;曹氏家族为第一大姓家族,拥有800多人。著名学者曹聚仁的5代太祖就出生于此。
走进金东区源东乡洞井村,就像翻开了一本厚重的书。早在687年前(1330年),年方二十的宋濂在家乡潜溪遍观群书后,一袭青衫,衣袂翩翩,负箧曳屣,经洞井村的老街至浦江拜谒一代名儒吴莱。若干年后,这位好学的少年成了朱元璋口中“明朝开国文臣第一人”。
在100多年前(1913年)的开春时节,13岁的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怀揣金华七中的录取通知书,和两位兄长一起,挑了两只樟木箱子,箱里装满被褥、衣服和书本,从兰溪梅江蒋畈老家出发,翻过这座山岭到金华城求学,从此一步步走向世界。
他们脚下的这条洞井老街,千百年来多少人走过。或公文往来,或通商贸易,或赶考求学……金华、兰溪、浦江三地互通,千百年来全靠这条古道。它是古时金华通往严州府(建德)的官道,也是临海(台州)、越州(绍兴)、温州通往严州、歙州(徽州)到达内陆的五地通商要道。
在洞井村村口是一座关帝庙。关帝庙又叫红殿,始建于明代,古时因往来商贾多,盗匪时常出没,村民为祈求平安建了此庙。关帝庙建成后几经修缮,物品陈列已基本恢复原貌,但最近一次修缮已是在10多年前,因此看上去不免有些沧桑。庙内有12幅金字手书楹联、青石供桌、香炉等。
村中有条溪叫芗溪,长逾千米,将村庄隔成两部分,使得洞井村溪村相融、溪山相映,拥有得天独厚的人居环境。在芗溪的西北面,遗留着许多历史的印记。村中的老街曾是太阳岭一带最繁华的通道之一。作为太阳岭古驿道的起点,洞井老街一度是商贾往来、公文私信传递、民间百姓出行的必经之路。
斑驳的泥墙、错落的黑瓦,在淅淅沥沥的晨雨中显得静谧而温暖。虽然宅子已然老去,但木椽上雕刻的花纹依然十分清晰,倔强地坚守岁月的记忆。沿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青苔的鲜湿气息缓缓袭来。站在高处远眺,古民居或依山麓、或临水边,静耳倾听,仿佛能听见它们在默默诉说光阴的故事。
老街上的很多牛腿还保存完好,有文殊菩萨,手持慧剑,骑狮前行。据村里老人讲,新中国初期,洞井村老街上还开着馄饨摊、面摊、茶店等四五家店面,供过往的行人、挑夫落脚、憩息,往来多时有数百人。哪怕把时间往前推个三四十年,洞井古街也还是金兰浦多地群众通商往来最主要的路。
在洞井村,值得去看的是洞井,一口古井。据清光绪《金华县志》载“洞井泉水清冽,县境内独具”,洞井村村名就源于村后的天然溶洞仙洞和老街南面一口泉井,泉水贯通。此外洞井村的清代古建筑关帝庙、邵氏贞洁牌、洞井老街;百米瀑布叠水岩;百年老桥太平桥、数十幢明清古建筑等等,都是大家值得一看的历史。
当年,十三岁的曹聚仁先生,挑着的两只木箱里装着故乡的深情,从故乡走向世界,在心灵深处跃动着的声声呼唤,把故乡写满了《金华另一半》:
南行金华
我总坐在太阳岭上
望最后一眼
从金华回来
一爬到岭背
就伸出头来
寻找我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