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简史》:世间诡谲之事,万变不离其宗!
在这个困惑的年代,
旧的故事崩塌,
新的故事还无以为继,
我们该怎么生存下去?
——《今日简史》
文丨旧故麻袋
∨
在我这个年纪,说不焦虑是假的。
工作不上不下,生活不上不下,未来充满迷茫,当下满是焦灼。虽有梦想,但也明白自己的局限,只能怀抱满腔热血,埋头苦干,几乎已到了要向命运低头的最后挣扎阶段。
所以我们这代人,害怕自己销声匿迹在时代的洪流里,是真的。
源自网络
于是“知识付费”的大蓝海被打开,有了罗胖,有了“得到”,有了大批顺应时代而来的学习类APP。移动互联网带给我们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无孔不入的占据着我们碎片时间,无论是工作间隙,还是平日闲暇,大家似乎都早已被驯化成了“低头族”。
我是“得到”忠实的订阅用户,也是“低头族”忠实的一员。前两年,罗胖极力推荐《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时,我都没下手,倒是《今日简史》的推出让我萌生心动,书价并不便宜,一犹豫,错过了“奸商”罗胖难得一遇的优惠时段,只好趁着“言几又”还有会员折扣,专门跑去买了《简史》全套三册。
按照顺序,我应该先看《人类简史》,然后是《未来简史》,最后才到《今日简史》。但《人类简史》诉说过去,《未来简史》诉说未来,两本书写的都是来日方长的那些事,而《今日简史》对我来说期待值最大,毕竟我们活于当下,有感受、感触,也会有所体会。
在开始说《今日简史》之前,首先来了解一些硬知识,比如作者。
作者名为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人士,被外界称为“青年怪才”,是当下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他还有着许多头衔: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畅销书作家等。
《今日简史》的小标题为“人类命运大议题”,细细品味,别有一番“危言耸听”之嫌,还是喜欢它的原标题《21世纪的21堂课》(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比较接地气,也比较亲民。
书中的“21个议题”均为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核心话题,比如我们所担心的科技发展,人工智能是否会成为人类的宿敌;比如世界格局,该如何看待如今这种局势;再比如想适应未来的世界,现在我们该教给孩子的是什么......诸如此类,未来技术与人类未来命运有关的各种断言、预言。
或许你会觉得这样一本理论性知识太多,甚至哲学向的书,读起来会无比乏味,甚至生涩,但当你打开第一章内容,你就会发现,作者能让这一系列作品风靡全球的原因或许并不是他的预言和看法有多高明,而是他能将一些原本枯燥的学术看法通过一个个案例,通俗易懂展现在你面前,语言幽默流畅,还穿插有很多值得思考的观点,可读性很强。至少能让你第一时间接受它,并让你能静下心来好好听他说。
赫拉利提出的主导话题,是今日人类社会遭遇到了和即将遭遇更为猛烈的AI和生物技术的冲击,从而使人类对自己的定位、看法、三观、社会制度产生全方位颠覆。而无论是自由主义价值观,还是民族主义抑或是宗教,都在当下社会中渐渐失去根基。用作者的一句话解释,就是:“旧故事”面对“新问题”,正在失去其有效性。
对科技的担忧,人类大可不必
今天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但科技的发展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日新月异。人类一直被“人工智能未来将统治世界”这一假设感到恐慌,如今大可不必。因为只有人类才懂什么叫意识行为,而机械化程序根本很难或无法模拟这样的意识行为。
“意识”对于人工智能而言是最高等级的困难问题,是迄今尚未进入的领域,而人类社会和个人生存的核心恰恰是因为“意识”。通俗解释就是人有三观和喜怒哀乐。人因价值感而存在,而一套算法不存在“自我价值”一说,更别说情绪化了。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智人曾凭借强大虚构能力统治了地球的生物,今天却面临着技术赋予人类重新设计生命能力的窘境,或许新物种的诞生指日可待,毕竟新闻已经有类似“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等新闻,人们众说纷纭,道德层面满是谩骂指责,但对于科技而言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进步,人类的基因编辑工程又迈向了一个新的征程。
自由主义的困与忧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自由主义是目前为止最佳的社会形态。可“自由主义”是一套关于普通人的故事,未来我们应该如何有意义的讲下去?但自由主义又是一个坑,因为为了让每个人能拿到更大的一块饼,这个总饼需要越做越大。而经济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人民担心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政府需要配合经济的增长,才能平息社会和政治冲突。
政治环境处于分裂,国家应如何应对
面对环境的压力、技术的颠覆、战争的威胁,人类只有放弃争议,走向联合,才可以彻底应对这些问题。可现实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分裂的世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自由主义”正在幻灭,反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浪潮加剧,人类正陷入一种幻灭和愤怒的虚无主义。
政治全球化是解决危机的唯一路径,“国家”这一身份认同,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全球性问题。人类需要建立全球性认同,共同解决今天的问题。
信息社会应如何明确数据归属所有权
未来的霸权,可能是数据信息的霸权;未来的极权,可能是通过信息网络对于每个人进行深度监控的极权。数据所有权,或将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议题。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社会不平等正在加剧,最富有的100人所拥有的财富,已经超越了最贫穷的40亿人。当数据巨头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时候,数据到底该归谁所有?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数据所有权将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问题。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世界很可能会面临巨大的灾难。
以上这些问题其实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本书太过深奥了些,或者说这是本当下没什么必要看的书,道理都懂,还是过不好一生。但你若说这些与你无关,它又关乎未来,关乎文化,关乎生死,我们是这个纷乱社会的创造者,也是这个复杂社会的经营者,拥有一本能带领大家看清未来的书,实在很有必要。
当然也有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一些话题穿插在书中,比如你的工作,比如教育。未来,混日子或许会成为过去式,“稳定”会是我们无福消受的奢侈品,想要生存,就需要拥抱未知、不断学习、重塑自己。
而至于教育,当下语数外,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理论化教学,未来很有可能不必再用,因为人工智能比人类更会写程序,谷歌翻译应用也能让只会说“你好”的外国人,近乎完美地用普通话、粤语或客家话来交谈。信息在持续更新,技能很快过时,灌输知识的意义何在呢?
那我们应该教什么?很多专家认为,学校现在该教的就是“4C”,即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创意(creativity)。学校不应该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够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
老师最不必给予学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因为我们当下信息获取以达到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地步,人们只需拥有区分、解读、整合信息的能力就行。学校也不再是应试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习惯、创造力、重塑自我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其实我们可以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因为我们就是这样一直存在的,但我们也可以先去了解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这个未知的宇宙。
旅行是让你看到不同的风土人情,而这些作品是让你感悟不同的思维碰撞,我们需要这些补给,它或许并不会直接给你带来改变,但未来的某天,你会感谢曾经爱思考、爱看书的自己。
毕竟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经说:“知识的最大敌人不是无知,而是对知识的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