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新杭镇近代温州移民的一段记忆

广德新杭镇近代温州移民的一段记忆

李  杏

微信版第647期

安徽广德自太平天国以后,河南、湖北、安徽江北以及浙江温州和浦江、闽南等地都有移民来此定居,距今大概150年左右,广德现有人口90%以上都是移民的后裔。而新杭镇作为苏浙皖三省交界之地,更是众多移民对象的首选。移民和本地原居民相互包容、相互促进,最终融为一体,形成了经济发展、开放包容的新杭。其中温州移民在新杭镇的经济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笔者在新杭镇路东村大卡组的张权巧家中,见到了张权巧、金宝存和陈国安,他们都来自温州市瑞安县湖岭镇,是地地道道的温州老乡,都选择了广德这片沃土,不同的是他们来到新杭的时间。他们用广德话跟笔者进行交流,分享从父辈流传下来的移民故事,而用流利的温州话在老乡间互相沟通,一切都这么自然。

“因为温州那边有人之前就过来了宜兴、广德这边,逢年过节回温州,就会说起这边挺适合人居住的,所以之前就知道这个地方。”张权巧告诉笔者。之所以移民是因为兵役体制改革后,由“募兵制”改为“征兵制”,当兵成为义务。于是人们开始逃避兵役,于是国民党开始使用铁腕手段:强征。所谓“强征”,就是“抓壮丁”,强行逼迫青壮年义务服兵役。因此1940年前后,许许多多刚结婚的青年纷纷携妻带子逃离温州,宜兴、广德一带就成为他们的首选。

陈国安父亲是三人父辈中最早来到新杭镇的,父母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徒步17天来到新杭,从此在这里扎根。张权巧和金宝存的父母先由瑞安徒步去了宜兴安家,由于宜兴耕地少、人口多,而那时的广德地广人稀,所以在宜兴居住10多年后,还是选择携家带口迁到了广德。

张权巧1954年出生在新杭,没有经历过迁移,但是他还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跟他说,那时候徒步从瑞安走到宜兴,父亲用扁担挑着年幼的大哥,棉袄的肩膀都磨了一个大洞。到了宜兴没有地方住就搭棚子,没有电灯、没有煤油,自己开垦荒地种粮食养活自家人。

金宝存1947年出生在宜兴,是三人中最晚随父亲来新杭的,他说是因为三年自然灾害,在宜兴吃不饱,所以来了广德,虽然也是大食堂,但是有饭吃,饿不死。陈国安回忆,那时候大锅里面百分之八十是山芋等杂粮,只有百分之二十是大米,煮好之后就和在一起,掺着吃。弟弟穿哥哥的衣服,妹妹穿姐姐的衣服。那时候的日子很苦,但是新杭地广人稀,有荒地可开垦,这些迁移来的温州人就能够用双手让自己不挨饿,慢慢扎根下来。

新杭镇路东村的温州人主要有“张、金、陈、蔡”四大姓氏,凭借着温州人骨子里的“不服输、勇往直前、不满足”的精神,很多都在广德发展了一番自己的事业。

横山宾馆董事长张其富和公安局副局长金帮俊祖籍都是温州,陈国安本人是瑞龙造纸厂厂长。张权巧家中兄弟姊妹共5人,目前均在广德,他说家里人早就把广德当家了,在这里生活这么多年,很好地融入了新杭这个大家庭,各自生活事业都发展得很好。而金宝存的两个姐姐则嫁回了温州,兄弟四人除了其中一个读书出来的在苏州上班,剩下三个都在广德发展,因为姐姐的原因,回温州的机会也很多。“现在通讯也发达了,刚开始迁过来时不敢跟家里联系,而且通讯也不方便,现在什么时候想回去或者通过微信联系都很方便”,张权巧说,“但是我孙子这辈就不会说温州话了,最多只会一两句。”

“张、金、陈”三家父辈的迁移历程,只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温州人迁移的缩影。对于温州,虽然张权巧、金宝存和陈国安少了一份父辈们“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情怯,但是温州人的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温州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帮助他们扎根广德,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成长。

(本文选自宣城市政协编《宣城移民记忆》一书)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会

公众平台

研究宣城历史,弘扬宣城文化

(0)

相关推荐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宣城绩溪徽杭古道

    绩溪徽杭古道,起于安徽宣城绩溪县伏岭镇江南村,止于浙江临安市马啸乡.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安徽宣城绩溪上庄古建筑群东61.9公里. 徽杭古道西起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江南村,东至浙江省临安市 ...

  • 【每天老照片】--1万-27--80多年在太湖上耀武扬威的日寇,每一个瞬间都是历史的呻吟

    每一张老照片都是一段看得见的历史. 今天老兵要介绍的是淞沪会战结束之后,日寇进攻南京从太湖西岸经过的老照片. 从上海到南京,对于日本人来说,这一路上比攻打上海时轻松多了,不过这并不代表在这途中抗日军队 ...

  • 安徽宣城广德桃州鼓角楼城台

    桃州鼓角楼城台位于安徽广德县桃州镇.升平街与景贤街相交之丁字路口.桃州鼓角楼又名谯楼.钟鼓楼,始建年代不详,历代多次重修,楼宇毁于日军侵犯,九十年代重修.

  • 2014年,贵州省遵义市新蒲镇杨家湖修水...

    2014年,贵州省遵义市新蒲镇杨家湖修水库时挖出了一个土坑墓,在这极不起眼的土坑墓里,不仅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银器,还有令考古专家都费解的墓葬形式--黄肠题凑! 新蒲镇当地政府打算将杨家湖给修成一个水库 ...

  • 《古韵的新街镇江口村》八桂传统村落古建文化踪影系列之30

    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其深厚的文化历史信息和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它正像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这失去的不仅是可见的形态,更可能是我们的历史密码和深藏于 ...

  • 拆墙建城:近代温州城墙拆除史

    导语:历史上,温州城墙在防卫海贼.倭寇侵扰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是温州城防不可缺少的一环.到了近代,城墙本身所具有的防卫功能下降,1877年中英<烟台条约>开温州为通商口岸,温州城市商业日渐 ...

  • 新登镇小 郎翊臻 || 大战“滑溜溜”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创意写作班优秀作文系列 大战"滑溜溜" 新登镇小 六年级 郎翊臻 今天我们意林·小作家课堂上来了一群神秘的嘉宾.它们的身材很娇小,身子也很光滑圆润,身上 " ...

  • 新登镇小 郎梓臻 || 妈妈,我想对您说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习作 妈妈,我想对您说 新登镇小 六年级 郎梓臻 妈妈,您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好妈妈,感谢您平时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当我生病时,是您守在床边照顾我:在我犯错时,您总是喋喋不休地指责 ...

  • 新登镇中董雨婷 | 特殊的年

    特殊的年  新登镇中 八(1)班  董雨婷 这个年不同寻常,大街上没有挂满红灯笼,店铺也都紧紧地闭着门,以前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热闹景象也都消失了,以前这热热闹闹 ...

  • 新登镇小凌子清 | 寻

    寻  新登镇小惠来校区 六(5)班 凌子清   指导老师:叶志琴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 少儿时代的我们,在懵懂中寻找开着快乐.我们的心神总不在于课堂,而早被教室外那欢快的游戏声所吸引,时不时抬 ...

  • 新登镇小 郎翊臻 || 老板初体验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习作 老板初体验 新登镇小 五年级 郎翊臻 这几天,新天地非常热闹,来了好多摆地摊的人,也包括我们,他们卖的商品五花八门,各式各样,还特别便宜. 而我们的摊位是这一条夜市的打卡 ...

  • 新登镇小 郎梓臻 || 一次难忘的课间十分钟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习作 一次难忘的课间十分钟 新登镇小 五年级 郎梓臻 离下课只有一分钟的时间,班里已经有四分之三的同学的屁股抹油了,甚至有些人的魂也早已飞出教室了,坐在门口的同学都已经把一只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