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两个内在敌人

欧美大学生必读书目

 文章作者:阿兰·巴迪欧
苏格拉底相信年轻人有两个内在敌人这两个内在敌人让他们远离了真正的生活,让他们认识不到他们自己创造真正的生活的潜力。
  01
第一个敌人是
追求当下生活的激情
追求娱乐、快感、一晌之欢、歌曲、瞬间的放纵,吸食大麻,玩些愚蠢的游戏所有这些都存在着,苏格拉底并不打算否认这些东西。
一旦这些东西确立起来,一旦这些东西被推向极端,一旦激情产生了日复一日的醉生梦死,一旦生活依赖于时间上的及时寻欢,在这种生活中,就看不到未来,或者说未来完全是晦暗不明的,那么你们所得到的只是一种虚无主义,一种没有统一意义的生活概念,亦即缺乏意义的生活,最终无法走向真正的生活。
这种“生活”,将时间分割为若干好的瞬间和若干坏的瞬间,最终,拥有足够多的好的瞬间,而且只拥有这些瞬间,就成了生活所希冀的东西。
最终,这种生活概念打破了生活本身的观念,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生活的意象也就是死亡的意象。这就是柏拉图明确说明的非常深刻的观念:当生活以这种方式从属于及时行乐时,生活本身就支离破碎了,化为灰烬,它自己变得无法辨识自身,也没有任何稳固的意义。
用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说,这种生活意象,就是死亡驱力暗地里寓居于生命驱力之中的意象(柏拉图在很多方面经常预期了这一点)。在无意识层面上,死亡掌控着生活,摧毁着生活,让生活不再有潜在的意义。这就是年轻人的第一个内在敌人,因为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有这种经历。他们必须痛苦地经受着当下的致命的力量。
02
第二个敌人是
追求成功的激情
年轻人的第二个内在敌人似乎恰恰相反:追求成功的激情,让自己变得富有,获得权力,飞黄腾达的观念
这种观念并不是在当下直接耗散自己,恰恰相反,它是要在既定社会秩序中获得一个好的地位
那么生活变成为了飞黄腾达而进行的策略上的总体算计,甚至意味着你得比别人更好地顺从于既定秩序,而在其中功成名就。这并不是快感的瞬间满足的机制,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高度有效的计划。
在你们的良好教育开始前,你若要成为最优秀的一分子,就必须谨慎择校。你最终要读上像亨利四世中学、路易大帝中学那样的学校,碰巧,我自己也是那里毕业的。
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可以沿着同一条路径深造:精英学院、董事会股东、高端金融、大众媒体、政府官僚、贸易商会、在股市上用数十亿欧元资金起家。
基本上,当你们年轻的时候,通常没有弄清楚,你们面对的是两个人生的方向,这两个方向有时是重叠的,有时是矛盾的。我可以将这两个方向总结如下:要么用激情燃烧你的生命,要么用激情构筑你的人生。
燃烧生命意味着对及时行乐的虚无主义式的崇拜,顺便说一下,这或许也是纯粹造反、起义、不顺从、反叛、向往新生活、对够炫够酷的生活的崇拜,但这种生活需要短暂的集体生活形式,如占领公共广场一段时间。
但正如我们看到的,也正如我们所知的,这种生活不会长久,没有建构,没有以任何形式对时间进行有组织的掌控。你们在“没有未来”的口号下游行。
但如果相反,你们让自己投身于实现未来,获取成功,赚取金钱,赢得社会地位,占据一个高薪职位,有一个安详静谧的家庭生活,经常可以到南方的岛屿上度假,这一切导致了人们对现存权力结构的保守主义式的崇拜,因为你会在其秩序下,以最有可能的方式来安排你的生活。
这两个选择,通常会在年轻的时候,即准备开始一个人的生活的时候,摆在人们的面前:燃烧生命还是构筑人生
或者两者全要,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意味着点燃一团火,这团火燃烧并熠熠生辉,发出热量,温暖和照亮生活的瞬间。然而,这团火破坏大于建设。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不仅仅是现在有两种相互冲突的激情,它们就是关于年轻人的彼此冲突的看法。这些看法有着极大的差异,从认为青年时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到认为青年时期是人生中一段不堪回首的时光。
这些看法都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确,无论在什么历史时代里,青年时代都有着某种独一无二的东西,我认为这就是两种最基本的激情之间的冲突碰撞:渴望生命被自己的能量燃烧殆尽,以及渴望为了在城市里有着更为舒适优雅的生活,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人生。

文章来源:公众号喜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