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历史的“三国小人物”

主人公,罗宪,三国末期蜀汉的人物。

年轻时就显示出很有才学,拜谯周为师,那么也被蜀汉政权授予官职,最初在朝中任职,黄皓专权,因与黄皓不合,被外放到巴东郡担任太守。

巴东郡所在治所为永安,也就是白帝城,刘备伐吴战败托孤的地方。那也可以看出,这是对吴防御的前线,不过三国末期吴蜀同盟还算稳定,没出什么状况,所以历史上也没什么存在感。

其实这边的总督是阎宇,罗宪实际上是阎宇的副手。那么阎宇其实当时地位很高,在蜀汉军界里仅次于姜维,是官职第二高的将军,而且当时很多人都推选阎宇替代姜维。此外,阎宇跟黄皓关系也不错,这也是他具有如此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阎宇并没有为难罗宪,从历史记载看,俩人似乎合作的还算比较融洽。

然后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一段历史,钟会、邓艾伐蜀。钟会和姜维在剑阁对峙;邓艾从小路入蜀,杀向绵竹。那么这时候刘禅就下诏,征召各地军队回成都救驾。作为当地军政一把手,阎宇奉诏,率主力回援成都。而给罗宪留下的就只有差不多两千兵马,留守永安。

但阎宇回军不久,就传来了后主刘禅新的手令,嗯,刘禅宣布投降魏国,并要求各地官员整理户口图册,等待魏国接收。罗宪愤愤不平,率军为蜀国吊唁三日。但也知道无可挽回,准备接受手令。

但故事才刚刚开始。

魏国伐蜀的时候,吴国也接到了蜀国的求援,唇亡齿寒的道理吴国还是懂的,他们也试图派兵骚扰魏国,但刘禅投降的太快,吴国也没机会表现,但蜀国灭亡了,吴国难道就没什么想法么,别忘了,永安可是对吴的前线。

吴国征西将军带兵来到了永安城下,要求罗宪让出道路,他们的说法是,去成都救援。当然,罗宪很清楚,吴军没那么傻,在刘禅已经投降的前提下,跑去跟魏军死磕,所谓借道,不过是趁火打劫,来抢地盘的。

那么现在如何选择?可以选择投降吴国,多半还能做个郡守,也可以选择带兵撤出永安,前往成都受降,毕竟他还没得到魏国的委任,理论上去追随刘禅受降也是可行的。但他选了第三个方案,原地坚守,拒绝让路,并击退了吴国的第一次挑衅。

吴国很快派出了以三国晚期名将陆抗为首的三万大军,围攻永安。罗宪一边固守,一边向魏国的朝廷求助。但很尴尬的是,魏国当时没功夫搭理他。

先是钟会诬告邓艾谋反,然后钟会和姜维又开始谋划造反,当时魏国征蜀大军正在内乱,朝廷里司马昭也是各种对策来应对这种乱局,谁还顾得上永安和罗宪。

我们看三国演义,好像邓艾父子被抓、被杀,钟会谋反失败,就是很短时间的事情,其实当时交通不便,通讯不便,各种来来回回的时间并不短,整个乱局持续了可能有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历史长河来看,半年多似乎也是很短的时间。但对于只有两千兵马困守小城的罗宪来说,这真的是度日如年。靠全城百姓的协助,靠两千子弟兵的忠诚,硬是扛住了吴国名将陆抗和其麾下的三万大军,超过半年的时间。

那么后来司马昭觉得魏军在蜀国已经乱成一团了,无力支持罗宪,于是让荆州刺史胡烈去进攻吴国西陵,用的是围魏救赵之计。陆抗一看永安事小,如果西陵失守那就麻烦大了,于是撤兵回救,永安之围自解。罗宪在东吴三万大军的压力下,坚守孤城半年之久,让东吴三万大军无功而返,当然赢得了司马氏的信任和欣赏,除了继续担任巴东郡太守之外,还被封侯拜将,后来又不断升迁。很有意思的是,他的上司阎宇反而再也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下落不明。

如果只到这里,那应该说,他不过是一个蜀国版的郝昭,虽然坚守孤城很了不起,但很难说影响到历史,就算是他弃守了永安,对最终晋朝一统天下的大局也不会有什么太多影响。

司马炎篡夺政权后,也非常重视罗宪,给他加封为西鄂县侯,冠军将军,假节,连他儿子也封了官。之后在公元238年,也就是司马炎登基的第四年,罗宪跟随皇帝参与宴会,席间司马炎询问罗宪,蜀国还有什么人才值得启用,可以推荐的。罗宪毫不客气,充分发挥了举贤不避亲的原则,接连说出了很多个名字,历史上有记载的就有九个,相当比例是他同门师兄弟。而这些人都被司马炎封了官职,受到了重用,并在当时知名。可以说,司马炎对他的举荐是非常的认可,而且基本上是照单全收。

这里特别要提到两个名字,其一是诸葛京,诸葛亮的孙子,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的弟弟。

诸葛一门其实在三国挺惨烈的,诸葛亮死后,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在绵竹对抗邓艾阵亡。东吴诸葛瑾死后,诸葛恪专权最后全家被族诛。而在魏国,诸葛诞在寿春反抗司马氏失败,亦遭到族诛。诸葛京不能说是硕果仅存,但到这一辈确实人丁不旺,在罗宪的举荐下,诸葛京先被授予了县令一职,官声很好,后来逐渐升职,最终做到一任刺史,总算没有辱没先人。

另一个名字懂一点历史的人就都知道了,就是罗宪的同门师兄弟,陈寿。也就是三国志的作者。

可以说,因为罗宪的举荐,陈寿才得以成为晋国的史官,并能够有机会编写三国志。

是的,这就是我说的有点标题党,他改变的不是历史本身的进程,而是我们对历史的记忆。因为蜀国一直缺乏史官和史料记载,所以三国志里,关于蜀国人物的介绍是最简略的,但如果不是启用了原本蜀国的陈寿来做三国志,那么蜀国的历史记载就会更简略,更粗陋,可能今天脍炙人口的蜀汉五虎将,至少好几个会成为历史上的路人甲。

如果换一个人记录历史,可能就不会把关张马黄赵作为一个列传,可能就不会把于禁张郃徐晃张辽乐进放在一个列传,那样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的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只怕就是另一个排列组合了。如果,有一个平行宇宙,这个平行宇宙里,罗宪没有抵抗吴国的军队,那么吴国大概可以占领巴东郡,但三分归晋格局应该不会有任何改变。然后罗宪就不会得到司马氏的重用,陈寿也就没机会担任晋朝的史官,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大概就会和我们所听到的大相径庭,我们所熟知的三国游戏里,每个历史人物的数值也会和现在截然不同。

历史虽然是历史,但历史的记忆却可以截然不同。

司马迁的史记被奉为经典史学典籍,但竹书纪年里却有着不同版本的历史记载。孰是孰非,谁又说得清呢。

来源:历史八卦杂谈 微信号:history-sa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