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当归散合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狐惑病(白塞病)
赤小豆当归散合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狐惑病(白塞病)
某男,40岁。患者3个月前出现口腔及阴茎溃疡,日渐加重并出现双眼红肿伴疼痛。
给予西药抗炎、激素、营养等治疗,始有一度好转,后无效果。
症见:目赤肿痛,畏光,口腔黏膜溃疡伴舌出胬物,如重舌。龟头、阴茎有溃疡,灼热,伴恶风汗出,身热头痛,口干且苦,喜冷饮,纳差,尿黄。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无力。
诊断:狐惑病。
辨证:湿热毒邪内蕴。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处方:【赤小豆当归散合甘草泻心汤加减】。
赤小豆50克,法半夏12克,当归12克,苍术12克,黄柏12克,生地黄12克,甘草10克,黄连10克,干姜10克,淡竹叶10克,牡丹皮10克,大黄(后下)10克,黄芩15克,滑石(先煎)30克。
每日1剂,水煎服。
服7剂药后,目赤减轻,口腔及外阴疡缓解,恶风汗出、身热头痛大减。
效不更方,原方续服6剂,病情明显好转,目赤肿痛轻微,口腔、舌下、外阴溃疡已敛口,肿胀热痛消退,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为湿毒渐去。
再予健脾养胃生津善后调治1月,身体恢复如初,随访1年余未再发作。
按:
孤惑病最早见于汉朝张仲景《金匮要略》,认为本病主要由湿热虫毒所致。其病机或血热瘀结不散,或内蕴脾胃,或侵蚀幽隐窍道之处。面部色泽变化明显,目赤如鸠者,治用赤小豆当归散;蚀于下部者,称为“狐”,前阴溃疡明显者,治用苦参汤外洗;后阴肛周痒痛者,治用雄黄熏之。
内服方主要为赤小豆当归散合甘草泻心汤。本患者以此二方为主,加苍术、黄柏、滑石、淡竹叶以增强其清热利湿的作用;加生地黄、牡丹皮以增强其凉血活血的作用;加大黄以增强其泻热通腑,活血解毒的作用。诸药合用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狐惑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白塞病。白塞病虽病因不完全明确,但与感染后自体免疫异常、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血清中纤溶抑制物质有关。上述组方则可增强机体自身免疫能力,抵抗病邪侵袭而治愈。(王衍海等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