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例足部湿疹,体会恩师刘爱民教授辨证之妙

今日跟师门诊抄方,在我走神之时

被恩师刘爱民教授的一句话吸引回来。

“这个患者,足部湿疹,但是在被鞋子背面覆盖的(即鞋舌覆盖区)皮肤未见湿疹皮损。”

老师这句话说完,就开始拟方

抄完方后,我仔细阅读着患者的病例

发现这是即将治愈的足部湿疹

细细体会恩师几次诊治的处方

想着刚才那句话,体会着

恩师的辨证之妙。

患者是一名男性中学生。

主诉:双足丘疱疹伴瘙痒2年余。

病史:2年前双足开始出现丘疱疹、瘙痒,曾在洛阳、郑州等多家大小医院诊治,予多种抗组胺药内服和糖皮质激素外涂,有所好转,但不能痊愈,易反复,甚至加重,皮损无明显季节性。

四诊:双足背丘疱疹,分布在足背及两侧,但鞋舌覆盖区未见皮损,皮损区见明显搔抓痕,瘙痒剧烈,舌体胖大,舌尖红,苔白腻,脉可。

诊断:西医诊断:足部湿疹 中医诊断:湿疮(阳虚血弱,风湿蕴肤)

初诊方:苍术15克,生薏苡仁30克,姜厚朴9克,川牛膝15克,黄柏10克,干姜6克,蜈蚣2条,乌梢蛇12克,白鲜皮20克,当归15克,防风20克 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

21日后复诊,足背丘疹明显消退,无痒,舌淡胖,苔薄白,脉可。

复诊方:原方加桂枝6克,同法服用21天,复诊。

21日后复诊,足背肥厚皮损基本消退,舌淡胖,苔白腻,脉可。

复诊方:制附子9克(先煎) ,桂枝12克,川牛膝12克,炒苍术15克 ,薏苡仁30克,陈皮9克,当归15克,蜈蚣2条,白鲜皮15克,泽泻12克

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继续服用21天,复诊可愈。

体会

患者初诊时,恩师根据患者皮损症状及舌脉基本确立证型,而鞋舌区皮肤有鞋舌的覆盖,鞋带加压温暖皮肤,此处无皮损或皮损较轻,更加确定了患者阳气不足,依此确立治法,予除湿温阳,祛风止痒,21天疗效明显,皮损开始消退,痒止,二诊时,恩师守方,但觉温阳仍不够,同时加用桂枝增强温通作用。三诊时皮损基本消退,但仍有皮损存在,结合脉象舌象,恩师决定易方,治法不变,予制附子、桂枝加量、去寒凉之药,增强温阳作用,起到打扫战场,清缴残敌的效果,并果断给患者说,下次复诊可愈。

我也有几处思考

1.既然阳虚,为什么初诊以除湿祛风为主?

我的理解是先除湿祛风治标,适当温阳,也叫试探性温阳,辛温与苦寒并行,相反相成。

2.既然阳气不足,为什么患者没有出现皮损冬重夏轻的季节性特点?

我的理解是阳气不足但还不严重,毕竟是中学生,阳气一般不会很缺,加上冬天足部有保暖鞋温暖,局部皮肤不会随天气转凉出现加重。

3.手足部末端湿疹是不是多需温阳,还仅仅是个例?

翻阅恩师著作,找到答案。恩师认为脾主四肢,脾虚运化失职,水湿随经溜走四肢,形成手足湿疹,治法多以培土制水为法,辨证论治,如效果不佳,建议温阳,运用温通之品,效果立竿见影,即所谓“阳光一出,阴霾四散”之理。

恩师临证巧妙的辨证,每每让我佩服,今日更感触到了他查皮损的细致入微,把握着整体,却不失鞋舌大小区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