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临终留下四句话,被誉为史上最价值连城遗嘱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是后世给予曾国藩的至高赞誉。诚然,曾国藩是官场楷模,更是最后的理学大师,但是,他之所以堪当“中华千古第一完人”美誉,其成就不仅在于立德、立言、立功,也不只在于为师、为将、为相,同时也在于他的教育理念和言传身教。

中国有句古话叫“盛不过三代”,但曾国藩家族却打破了这个魔咒,不仅一百多年未曾出过一个败家子,而且后世代代人才辈出。这一切,都与曾国藩的四句著名遗嘱息息相关。

那么,曾国藩的四句遗嘱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让曾家兴盛百年不衰呢?

曾国藩是在静谧与祥和中过世的。清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公元1872年3月12日)午后,曾国藩在儿子曾纪泽的陪伴下于南京西花圃散步,期间突然脚麻,回书房端坐三刻,溘然长逝,神情如生。

曾国藩临终之际,曾给儿子留下一封遗嘱,这是他给后代最后的教诲,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结晶。

曾国藩遗嘱原文写道: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 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出自《曾文正公全集》,节选,有删减。)

曾国藩的这封遗嘱,第一部分是说自己虽然当官位极人臣,但是“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很明显,这是古人惯用的自谦的话。最后一部分要求子孙谨遵教诲,如若“记之行之”,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遗嘱的核心则是第二部分,即所谓的“四条”。以下,笔者分别对这四句至理名言进行解读。

一曰慎独则心安:

“慎独”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个人风范的最高修为境界。“慎独”语出《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按照《辞海》的解释,我们可以把“慎独”通俗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慎独则心安”就是说,如果在无人监督时也能做到思想、言语、行为上的绝对谨慎,不做一件亏心事,那么他/她就可以心安理得、心平气和,心情也会随之得到快乐与满足。“慎独”是寻找幸福的最好方法,也是通向成功的最佳道路。

曾国藩首先强调了“慎独”的重要性,就是要让子孙后代先做人后做事,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由内而外的一种修养。只有做到了“慎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成功。

二曰主敬则身强:

“主敬”是宋代理学家程颐提出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强调的就是一个“敬”字,语出《周易·文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以及《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这里的“敬”都是谨慎的意思。

“主敬”就是强调做人要整饬自己的思虑,经常保持自觉的状态,心便能专一而不为外物所诱,要三省吾身,要克己复礼。除了程颐,朱熹和王守仁等理学家也强调“主敬”的重要性,曾国藩与历代圣人英雄所见略同,都把“主敬”作为毕生奉行的道德修养方法,并要求子孙世代效仿。

“主敬则身强”就是说,对人对事做到恭敬谨慎,只有注重精神上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追求,才能使身体康健。

三曰求仁则人悦:

“仁”是儒家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一项品质,孔子更是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曾国藩作为一代大儒,自然是遵从儒家推崇的这套道德准则。

“求仁则人悦”这一句比较好理解,就是说讲究仁爱就能使人心悦诚服。所谓“仁”,从字形上来看就是从人从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想要自己有成就首先要成就他人,想要使自己富贵首先使他人富贵,这样处处从“仁”出发的人,怎能让人不心悦诚服地归顺于他/她呢?

四曰习劳则神钦:

“习”就是学习,“劳”就是劳动,“习劳”实则强调的是勤奋,“习劳则神钦”就是说,努力学习、辛勤劳动的人,连神明都不得不钦佩他/她。

曾国藩一生严于律己,至死守着一个“勤”字,他二月初四去世,二月初一还在写日记自我反省过失,二月初二照常工作,二月初三依旧清理文件,临死的头天夜里,他还在苦读《理学宗传》。

曾国藩自己做到了“勤”,也要求后代要“勤”,他认为勤奋是修身养性的最佳方法,也是功成名就的必要前提。

曾国藩的这四句话之所以被誉为“史上最价值连城的遗嘱”,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正如曾国藩自己在遗嘱中所言,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这四条是他毕生数十年人世之得。所以,它不仅可以作为曾家的祖训,也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从中有所收获。

参考资料:《曾文正公全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