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度、重口味,这剧让人「生理不适」又戳心
点 击 关 注 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逛微博多了,你会发现。
最容易上热搜的,是刺激性的谣言,
而真相,总是容易遭人忽视。
11月30日,有家属悬赏50万寻子,这新闻刷爆了热搜。
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关心,更对事件做了深入猜测。
“不想补课离家出走”、“被拐卖”、“被杀害”……
随后真相出来了,孩子是被妈妈故意藏起来,为的是测验孩子爸爸是否还关心孩子。
于是,网友纷纷表述无趣。摊摊手,一笑了之。
更深层的真相是,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没人再去关心。
随后,“12岁女孩乘公交被性侵怀孕真相”,也是如此。
关于深层真相——孩子性教育缺失,没人再去关心。
谎言,总是充满噱头、刺激性;
而真相,往往太真实、太残酷。
也因此,真相越来越成为世上的稀缺物。
偏偏有些人,就爱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用作品撕开人间事的真相,而且,是用极为重口的方式——
《颤抖的真相》(2018)
海报,走的是极简风。
背景图一片漆黑,中上方是扭曲的一坨白。
让人看不透。
同样让人看不透的,是口碑。
有人非常厌恶,易引起不适。
有人给了四星好评,理由,还是生理不适。
有人看了狂爱,引起极度开心。
评论区完全精神分裂了,于是派爷查了下IMDb评分。
8.0分,是佳作分数,这才决定去试险。
视觉果然炸裂。
主人公早上起床,从耳朵里抽出一大串不明物质。
他的朋友更是离谱,自拆脑壳,抽出一长段香肠。
主人公对着镜子自慰,能生下一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孩子。
是不是觉得,有点恶心?
说起《颤抖的真相》的主创,你就不会奇怪了。
编导,维农·查特曼,美国知名成人动画《南方公园》的制作人。
《南方公园》是美国最长寿的动画系列之一,1997年首播,截止2019年,已经续订了23季。
它擅长用歪曲式的模仿来嘲讽美国文化和社会时事,挑战禁忌,充满戏谑。
此外,维农·查特曼还是个编剧,风格基本都是超现实作品。
超现实,致力于探索人的潜意识领域,大胆突破现实中的逻辑,从而建立起一个人深层心理的形象世界。
这么说是不是有点晕?
看过《颤抖的真相》里的两个故事,你大致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1.躲猫猫的孩子
一个蹒跚学步的女孩,被形容为“最伟大的躲猫猫专家”。
她在房间里捂住双眼,然后妈妈就看不见她了。
妈妈发了疯地找她,窗帘、沙发底下,到处翻。
怎么找都找不到,妈妈惊慌失措,报了警。
爸爸愤怒地要求警察一定要抓到偷孩子的凶手。
但孩子就在他们旁边坐着。
父母“失去”了孩子之后,捶胸顿足,拿着对方的缺陷互相咒骂。
但就看不见坐在身边的孩子。
父亲找到了自己的方式释放悲伤。
自爆,血液溅落在周围人的身上。
孩子睁开眼,妈妈“找到”了她;
一旦孩子闭上眼,妈妈又看不见她了。
于是,妈妈跟着也自爆了。
最后,留下孩子一个人,左看看,右看看。
爸爸妈妈也“消失”了。
觉得没有逻辑?
这故事,表面看是关于躲藏,其实是关于消失。
而消失,本质是视而不见。
导演用不同于现实逻辑的方式,呈现出了父母难以抵达孩子内心的现象。
生活中,这种事太多了。
这就像父母嘴上说着“我都是为了你好”,但行动上早已与爱南辕北辙。
到最后,难免落得一个父母与孩子相互视而不见的结局。
2.被嫌弃的社畜
办公室。
周围人都在不断地敲击着键盘,只有德维尔呆住不动。
boss过来,一顿diss。
看见关键词没?随机。
德维尔还是一脸懵逼。
来,看看键盘长啥样。
都是些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的数字。
到了这里,你大概就懂得了故事的寓意。
工作,毫无成果可言,机械又无意义;
老板,催着赶着让人做流水线的活儿。
这大概是很多社畜无比真实的惨痛写照。
到了这层,还只是揭露,远没有到达潜意识上的挖掘。
故事没完。
boss偶然间看到德维尔后脑勺上长了一个洞。
而且,洞里居然住着一个奇形怪状的虫子。
现在大家都爱用“脑洞”这个词形容故事的想象力,
《颤抖的真相》实力给你“开脑洞”。
但这脑洞并非无边无际,有寓意。
人在机械的生活里逐渐麻木,这怪虫就是人还残留的自我意识。
而且,它还在孵化出后代。
结局,聪明的宝宝应该已经猜出来了。
这怪虫声音太吵,冲击性太强,影响了工作环境。
换句话说。
你这人在工作面前居然还有自我意识,该做的活儿不好好做,影响了团队士气。
辞退。
场景荒诞?画面恶心?引起生理不适?
都有,派爷都感受到了。
但反过来想,荒诞、恶心、生理不适,不正是我们生活里的一部分真相么?
所以你看,《颤抖的真相》,是以超现实的影像写现实。
如果你看够了批量生产的庸常动画,
如果你对现实、对真相还保留着兴趣,
派爷觉得可以挑战下这部《颤抖的真相》,它将隐匿在生活里的真理拆解、重组,
你看到的东西或许是扭曲的,但那或许就是真相本身。
一个zan=【今天点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