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广州,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云山珠水,而忽略了最初的羊城,曾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滨海城市。据史料记载,今天的海珠广场一带,2000年前被称作“海皮”(海边),当时的珠江宽阔如大海,临近越秀山的水域则被称为“小海”,临近黄埔的水域被称为“大海”。那时的海珠广场、越秀山,都是滨海片区,也是广州最早的发迹地。如今沧海桑田,珠江河道已大幅变窄,海珠广场、越秀山早已成为“内陆”,唯有黄埔港片区,仍稳稳站在珠江口上,作为广州面向海洋、向海而生的前哨。据《粤海关志》记载,早在北宋年间,黄埔港片区就被朝廷设立了粤海关。到乾隆年间,清政府取消了江浙闽三地海关,只留下黄埔港这个粤海关,并指定其为全国唯一的外贸口岸。从此,中国的丝绸、瓷器与茶叶从这里走向世界,西方的工业品也通过这里进入中国,广州开启对外贸易的新时代。所以,这个片区是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象征,也是整个珠江三角洲飞黄腾达的起点。如果没有它开启的海上贸易史,很可能就没有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像黄埔港这样发迹极早且长盛不衰的枢纽之地,极少。如何继续发挥片区的优势,延续这份历史的荣光?近年来政府做了颇多工作。2011年,广州市规委会会议通过的《广州市黄埔中心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要在黄埔区中心区打造辐射华南地区的航运服务中心和专业性临港商务中心。在远期规划中,将搬迁黄埔区全部港口码头,以疏解港口道路压力,岸线由港口、码头、工业逐步转为生活岸线,从本质上改变黄埔城市面貌。2016年12月,广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建设以国际金融城——黄埔临港经济区为核心的第二中央商务区,黄埔临港经济区横空出世。2020年1月,广东省政府以“粤大湾区2020年1号文”的形式正式印发《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黄埔临港经济片区与金融城、琶洲、大学城一并纳入试验区。这意味着,黄埔临港经济片区成为广州数字经济版图中重要的一极。由此,黄埔临港经济区迎来历史新起点。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黄埔港新增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1500余家,总注册资金超186亿元。根本原因,在于广州一路奔腾到珠江、势不可挡的东进态势。2021年8月,广州市委十一届十五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全力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在此意义上,位于珠江口前哨的黄埔临港经济区,正站在这股“东风”的风口:广州城市东进+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这就是黄埔临港经济区备受重视、快速飞升的底层逻辑,也是广州城市发展史上的大件事,历史的荣光又重新回到了这个千年前的起点。2021年9月,《黄埔临港经济区“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正式发布,为黄埔临港经济区量身定制了一个新定位:全球智慧创新港城。“构建'一核三带多点’空间新格局,建设以人工智能为引领、以数字技术为驱动、以信创产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为支撑、宜居宜业宜游的全球智慧创新港城。”规划还提到,要将黄埔临港经济区与世界级滨水区对标,推动黄埔老港转型,打造世界一流滨水区。世界一流滨水区长什么样?可参考著名的伦敦金丝雀码头,以及纽约曼哈顿的南街海港,二者都是超大城市临港片区改造升级的典范。造城向来是广州的强项,有了曼哈顿南街海港这个样本,黄埔临港经济区大有作为。根据《黄埔临港经济区“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未来的黄埔临港经济区长这样↓这个梦并不遥远,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黄埔临港片区距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就在今日,黄埔临港经济区488米超高层地标成功出让,为整个片区插稳了一根定海神针。此外,250米高的广州国际港航中心直插云霄,保利鱼珠港一大片写字楼已经封顶,中远海运大厦、港湾都荟即将投入使用,南方智媒大厦、广报云汇大厦等相继建成,中交港湾大厦、安堡商务中心、外运大楼等航运服务业集聚园区已投入使用......一座数字化临港大城呼之欲出。当大家还沉浸在对“全球智慧创新港城”的憧憬中,一颗更大更甜的苹果又砸到了黄埔临港经济区的头上:10月发布的《广州服务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广州要打造五个世界级地标商圈:天河路-珠江新城、金融城-黄埔湾、广州塔-琶洲、白鹅潭、万博-长隆。根据这个规划,黄埔湾将与金融城打成一片,与天河路—珠江新城并驾齐驱,在珠江北岸打造一个全新的世界级地标商圈,完成从千年古港到现代化智慧港城的华丽转身。它的崛起说明,这里既是千年商都的起点,也是广州东进的终点,历史的滚滚洪流不可逆。根据规划,黄埔临港经济区将按照“一核三带多点”空间布局↓图源:黄埔临港经济区“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如上图,南部文旅休闲带重点发展文旅产业,不会进行大的开发,因此发展重点集中在珠江北岸。珠江北岸多为产业地块,留给居住的地块大致仅4宗:茅岗横沙智慧社区、文冲文园智慧社区、两大智创宜居拓展区。其中,位于数字创新带与滨江商务带之间的两大智慧社区,距离产业地块最近,类似于珠江新城中区。位于滨江商务带上的两大智创宜居拓展区,则因腹地更开阔、距离珠江更近、居住功能更纯粹。参照滨江东、珠江新城的发展史,未来在智创宜居拓展区,有望形成一个全新的“新贵生活圈”,承接黄埔临港经济区的人才。正是预见了智创宜居拓展区的板块潜力,以及黄埔临港区对居住环境升级的迫切需求,万科慧眼识珠,在这里布局了一座大城:万科黄埔新城。请注意,不是什么项目都能称之为“城”的,项目首先在阵势上显示出压倒性的优势:总建面约570万方,是中心城区极为罕见的大地块。大地块的优势是什么?可以整体规划、连片开发,城市界面可以整齐划一,而且能保证更高的效率与更快的兑现速度。对万科来说,在黄埔临港经济区拿这么大一块地,自然是对片区信心十足,这股底气,除了来自对板块内区位与产业的看好,交通也是重要的加分项。项目拥有两条地铁与三个地铁站:距离地铁夏园站约1.4公里(百度测距),通过13号线可直达鱼珠,通过5号线东延段(在建中)可直达珠江新城,待13号线二期开通后,无需换乘可直达花城广场北。此外,13号线南岗站、5号线东延段(在建中)保盈大道站也在项目附近,非常方便。如果开车,家门口就是黄埔东路。根据广州交通十四五规划,这条路将升级为快速路,显著提升黄埔路网通行效率,进一步缩短项目至珠江新城的时间距离。业主可通过黄埔东路,直达黄埔大道,然后一路向西,畅达金融城、珠江新城。全程主干道,让业主上班、归家更从容。
(本图为城市空间图及交通网络示意,非标准比例绘制,只提供相关信息,不意味对此作出承诺。)
当然,这些只是“前菜”,万科的“造城”大计才是“主菜”。能在五大城市中心之一的黄埔临港经济区,拿下这么大一块地,万分珍惜,几乎把“造城”的野心全部倾注于此,要把项目打造成一座未来之城:从公建配套、街区设计、景观打造、生活方式营造、产城融合等方面,做全盘的思考与突破。首先,万科拿出十足的诚意,规划了极有分量的一系列配套:建面约100万方商业综合体、11所学校、建面约3万方医疗康养样本、占地约5万方城市级绿肺、建面约0.7万方岭南滨水睦邻街市。建面约100万方商业综合体是什么概念?比两个正佳广场(建面约42万平)还要大!11所学校包括幼儿园、2所小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中,从幼儿园到大学前的教育,都能在家门口搞定。这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恰恰体现了万科深耕黄埔临港经济区的信心,与之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首先,通过“一个绿核+三条水系”,将占地约158万的项目地块分成4个板块,然后进一步细分成64个小地块,精耕细作,学校、商业、医院、公园、跑道等各种资源尽可能均匀分布,再通过纵横道路把这些小地块、各个节点串联起来,制造出毛细血管般密集而又合理的动线。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业主在这么大的社区不会迷路,反而很享受穿梭于各个生活场景中的自由。年轻人上班或运动,小孩上学或嬉耍,老人遛弯或买菜,都有属于自己的动线,合理、高效,互不打扰,这才是理想家园的模样。这么大的项目,给人的印象通常是庞大的、刚硬的,但它却很擅长以柔克刚,我们来看看它做了什么:比如,一般的车道宽度是3.5-3.75米,项目却把宽度减到3.25-3.5米,省出来的空间给人行道,让业主可以更自由地走路,感受步行的浪漫。再比如,项目引入了复合商业,把文化、旅游等元素植入商业场景,为业主创造更有趣的商业体验。还有,关注社区的每一个群体,在跑步者必经之路设立“驿站”,为他们了准备休息座椅、雨棚、直饮水、微气候喷雾等等。还有,传统的社区是先让业主住进来,商业才慢慢跟上。万科黄埔新城却反其道而行之,先招商,等业主一入住,便能直接享受成熟的商业配套,不用等。没错,项目就是要以柔克刚,在这座大城中做出满满的人情味,让人进得来,留得住。如此看来,万科黄埔新城不仅仅要做一个高品质住区,更要做与片区血脉相连的共生之城,要做黄埔临港经济区这座超级城市的大城范本,带动整个片区的嬗变。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二者将形成一种互相成就,共赴美好的良性循环。在此意义上,这座未来之城,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