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牛人之间,差的是一套高效学习能力

文/学乃身之宝
现在,有关“碎片化学习”的说法很流行。因为成年人进入职场后,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多数需要利用好碎片化时间。
但同时,很多人对学习这件事又有了矛盾的看法,因为他们觉得越学习,越焦虑。
也就是说,很多人的焦虑不仅来自于不学习,还和学习后没有太多收获有关。
比如,那些利用上下班时间在学习的人、网购各种课程在晚上学习的人,以及利用周末时间参加线下学习的人,他们真的是在努力学习,但感觉收效甚微。
那么,为什么我们和牛人的学习效率存在差距?
秋叶老师这本《高效学习7堂课》,给我们具体阐释了牛人的高效学习法,也就是我们普通人和牛人的差距所在。
这本书以7堂课的形式,系统总结了高效学习者的7种能力,即定位力、框架力、精进力、联机力、复盘力、输出力和迁移力。书中讲述的内容操作性特别强,从如何定目标到如何借助工具,都用实例展示出大量操作细节,切实引导读者通过高效学习打造自身的职场核心竞争力,以帮助他们在人才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在学习上首先要做的是给自己定位,因为知道学什么,比学习时间长短更重要,同时清楚自己学什么,有助于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碎片化时间来高效学习。
1.定位力,解决了学习没方向的困惑
每个人都有上进心,因为得到他人认同是人的需求,但学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学不会的问题,而是不知道学什么有用的问题,进而内心产生焦虑情绪。
很多人看到网上的好微课、好文章很多,还有好多好多可以学的内容,于是一股脑买下来或放在收藏夹里,似乎这样做了,心中的压力或焦虑就会少些,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秋叶老师在书中指出:“让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个高效学习者,首先得解决找准定位的问题,而不是教他学习方法,定位问题不解决,给什么方法都无效。”
那么,我们该怎么定位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人的定位是动态的,在不同阶段是不同的。
比如,在刚开始工作阶段,应该以学习知识和技能为主;在进入职场几年后,有了一定的能力、资源后,就要考虑“升级赛道”的问题了。
其次,我们要使用排除思维把时间花在对的方向上。
选项太多,未必是好事,因为想做的事太多很难完成。
秋叶老师告诫我们成年人,要把时间花在离钱最近的方向上。这个建议虽然过于现实,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想想自己哪些方面有潜能,哪种潜能可以让自己更快赚到钱。
这里,我们可以先把想学的方向写下来,然后去调研这个方向的薪酬待遇和就业规模,看看里面有没有适合自己的机会,再把适合的机会一项项划掉,只保留一个。
再次,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定位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对自己的定位有个长远的规划,就不用担心走到一半,不知往哪里走了,因为我们如果能提前看清楚自己选择的路径到底有多长,就会在不同阶段投入相应的时间、精力和资源。
当然,规划长远跑道需要对自己的定位要相当了解,这需要多读书、多和牛人接触等等。
总之,我们普通人之所以“费力不讨好”,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自己学习方向的能力,即定位力。
2.框架力,解决了学习动力不足的难题
学习成效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们普通人一旦发现收效甚微时,很容易选择放弃。
其实,我们无法保持学习的习惯,不单单是意志力薄弱的问题,还有另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习的东西太杂,不成体系。
现在很多人说的“学习”,大多是一会儿看看文章、一会儿读读书、一会儿听听书,看起来他们把碎片化时间利用得很充分,但会感觉学习后劲不足。
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其一,我们要尽可能短时间内完成大量阅读,以搭建出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
比如,我们确定好演讲这个学习方向后,就需要读一些有关演讲的基础、专业,以及训练等方面的书籍,这样通过阅读来搭建自己的“演讲”知识框架。
其二,我们用归纳思维来完成观念、知识和技能这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观念是那些让我们从思想认识上有深刻改变的内容,如学了经济学,我们可能对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形成完全不同的观念;知识是帮助我们建立系统知识框架的大量概念、方法和案例;技能是把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这三方面内容组合起来就是一个知识系统。
其三,我们可以选择一本这个领域口碑不错的教材,反复精读。
很多经典图书目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知识框架,我们可以先记下来,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些调整,以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这里,秋叶老师给新手提供一个方法,即SLIP方法:
S(sort,分类):把素材按照一定的结构分类。
L(label,标注):给每一类的特征加以命名,以便记住这些标签,进而记住各种不同的特征。
I(integrate,整合):思考这些类别是否可以整合到一个大类中,或者建立一种从属关系,让记忆的要素越少越好。
P(prioritize,排序):对最终分好的大类,判断到底哪一类是最关键的,并给它更高的权重。
比如,S:把葡萄、橘子和苹果归为一类。L:给它们加上水果的标签。I:把不同的食物分三类,分别叫水果、蛋奶和蔬菜。P:对于宝宝,最爱吃的是水果,水果优先级第一。
当然,不能把什么知识点都写进去,这样知识框架会过载,要有选择性地加入。
总之,我们普通人之所以学习动力不足,容易焦虑,就是因为没有搭建好自己的知识框架。当我们有了自己的知识框架,不仅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还能记住更多对自己有益的知识。
3.输出力,解决了学习效率低的困扰
很多人常说,输出就能倒逼输入,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只有高质量的输出才能倒逼输入,低效率的学习只是感动自己罢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高质量输出呢?
第一,每天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今天的工作质量能帮我离目标更进一步吗?
就像前面说的,如果我们把演讲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想通过演讲来赚钱,那么就问问自己,今天做的工作有没有离这个目标进一步,这个“每日一问”就相当于日日提醒,日日反思。
第二,我们可以对标牛人,加入牛人的圈子去学习。
秋叶老师给我们分享了牛人在学习方面的七种输出模式,难度从低到高;
1)记录笔记:最好用笔写,因为这样可以同时调动手、眼、耳和脑;
2)思维导图:把所学内容的逻辑画出来;
3)解读文章:开始带着自己的想法去消化新的信息;
4)对外分享:最好的学习就是自己去教别人;
5)内化实践:理解了别人的观点,到现实中印证一下;
6)复盘文章:写出自己的深度心得;
7)课程研发:做培训课程(线上课或线下课)或者编写教材,进行系统化输出。
牛人的输出,我们普通人可能一下子无法达到,但看到差距也是我们学习的动力。
第三,用成果思维来逼迫自己“高产”。
有时,我们不愿行动,或行动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中的惰性。如果我们想着今天或这一周一定要完成一件事,那么就会动力十足,效率更高。
比如,我们下周要参加英语职称考试,那么这时候学习英语的效率就会高些,因为自己想通过,而“通过”就是成果。
总之,作为高效学习者,一定是一个高质量的输出者,这需要我们不断自省、向牛人学习,以及用成果思维来推动自己不断前进。
4.复盘力,解决了学的知识容易忘记的问题
很多学习者会抱怨自己学的知识会忘记,这是正常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早已给我们解释了原因,而我们想要长时间记住一些知识,需要做的就是不断重复。
当然,高效学习者并非简单地重复,而是高质量复盘。
秋叶老师给我们指出高效学习者善用的五种复盘技巧:
第一种:结构思维,即高质量复盘不是简单地复述别人的观点,而是重新结构化地整理输入的知识和信息;
第二种:拆解思维,即高质量复盘需要详细拆解高手的动作, 并一项项对比分析自己的差距;
第三种:联系思维,即高质量复盘要分析一件事背后的原因,也要深挖不同事物背后的关联;
第四种:换位思维,即高质量复盘不仅要从自己角度思考,更需要从别人的角度思考;
第五种:复利思维,即高质量复盘要总结过去,更要总结出未来可以产生复利的模式。
其实,上述的复盘力,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是“终身学习者”,而是要解决真正的现实问题。
就像读书这件事,很多人知道自己要记住书中的一些知识,于是各种打卡、晒书单等“证明”自己在读书,但这样的读法很难让自己真正有收获感。
如果换成高效学习者,他们的复盘技巧就会变成这样:考虑书中哪些知识点可以为自己所用、分析书中的这个观点和另一本书的观点相似或相异处、想想自己买这本书的前因后果和其它相关性、思考对于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人,他们是怎样想问题的,以及深入想想读了这本书除了给自己带来益处外,还可以怎样增加其“收益”,比如可以写篇文章发在不同平台,以影响他人等等,总之,复盘力是高效学习者变成牛人的一个重要能力。
秋叶老师这本《高效学习7堂课》,除了上述讲到的定位力、框架力、输出力和复盘力外,还有精进力、联机力和迁移力,它们也是高效学习者的必备能力,而这7种能力构成了一套高效学习能力或系统化学习能力。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想要成为牛人,最关键的是激发出自己的学习欲望,因为只有主动学习者,才能成为高效学习者,进而拥有一套系统化学习能力。
毕竟,学习是由学习开始的。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