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神求神 化残为美(一)
艺术,不是生活的翻版,不是依样画瓢,它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精神产物,贵在传神达意,表达深刻的生活内涵,从而给人们予精神的、美的熏陶。然而,艺术也不是说教,它是通过美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在欣赏美、享受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领悟到作品中的精神,所以,我们在创作中,应抓住传神达意这一核心,正确认识根艺的形、神关系,使残缺化为完美。
何谓根艺的形、神呢?形,是客观世界中自然物的形体、形态、形式,是具体的物象。神是主观世 界的精神、理念、韵味等抽象思维概念,是“神”与作者胸中之作品之“神”有机融合的产物。形是神的载体,是神的表现形式。而神则是形的灵魂,形的存在方式。两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形存神现,形谢神灭,神生形活,神去形消”的道理。
在根艺创作中,我们只有“因势(势即神)象形,因材施艺”地对待根艺中的“形”,才能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因此,创作时应以神求形,要以神为先、以神为导地最大限度地求得形的统一,形的完美。具体来说,就是有神则取,无神则弃,依神造形,形具神生,形神兼备,天人合一。
如作品《凯旋》,创作时,观察根料,似一举着物件的人物,但有腿脚短而膨大、头颈不完整等诸多缺陷。如果不以神求形地对待它的形的不足,当属废弃料。以神求形就会发现,“他”那挺胸昂首的神态,那强健有力的腰身,那奋力举过头顶的“战利品”,无一不传达出一股强烈的喜悦自豪之情。……于是,我就依这情态创作了旋》。《凯如 以神求形是统帅,是大处落笔。变残缺为完美,则是具体措施,是细处着墨,属于“雕”的范畴。
以神求形,就是在神的诱导下,通过“雕”的手段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求形的过程,也就是变残缺为完美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具体手段就是在根艺的艺术特征和范畴内,使用加、减、雕、饰等“雕”的过程。
加、减、雕、饰是根艺创作中的常用手法。但不少人把“返朴归真”理解为“原汁原味”,鄙视、反对施用这些手法,导致了在不少根展中出现了近乎于毛根的“作品”。其实,这些“作品”也是加了人工的,何必要违心地否认,不去面对“雕”的现实呢?“根不归真”是作品呈现出来的近乎于“天成”的情态,是根趣根味在作品中的呈现和再现,是根艺朴实无华的自然美的集中表现。无论你使用什么手段,只要达到“天人合一”“妙造自然”的境界,就是可取的方法。成根在天,而成艺在人!“艺”,没有人为的成份,就不叫艺。根艺没有“雕”的成份,就不是根艺,只能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