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七,天 津
上世纪中后期差旅见闻录之
十七,天 津
1975年3月,第一次到天津(1967年1月,串连那次走出天津站去买小黄梨,只能算是路过),在北方的城市中,天津的商业街最像上海,不但街道长,而且建筑物的风格也像上海,特别是走在最热闹的和平路、滨江道交叉口的周围,好像走在上海的南京路:街道狭小,商店密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不愧为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
天津市中心有一条海河,像上海的苏州河,弯弯曲曲地斜穿市区,上面有一座桥,解放前就很有名叫“金刚桥”,是开启式的全钢结构大桥。所以,第一次到天津就到那里去看看它。原来,老早海河上是可以通轮船的,轮船来了,两块桥板可以通过齿轮的传动向上翘起,让轮船通过,然后放下来,让车辆行人通过。后来,流经市区的海河上不通轮船了,为方便两岸来往,造了不少固定的桥,它也就没有必要启动了,也变成了固定的桥,不过那几只巨大的齿轮尚未拆去,还留在那里,供人参观。
天津著名的小吃是大麻花和狗不理包子。大麻花实在是太大了,一尺多长,小手臂那么粗,买来也吃不完,又不能拆开了买,反正大麻花、小麻花总是麻花的味道,不会吃出什么其它味道来,所以几次去天津,一根也没有吃过。狗不理包子,那是一定要去尝尝的。想不到这么有名的狗不理包子铺,居然在和平路、滨江道交叉口附近一条不起眼的小马路上,山东路97号,是一家墙门房子店,墙门上方横书“狗不理包子铺”六字,进门处一段比较狭小,桌子一放,更显拥挤,到了里面,那是很大的一个客堂间,由于慕名而来的人多,整个店堂里真是人挨人挤,分外热闹,最后还是在离门口不远的地方等到了坐位,总算第一次领教了狗不理包子的味道。原来与杭州小笼包差不多的:皮薄、馅多,味道也差不多。分析起来为什么在北方会这么著名呢?原因是北方人吃多了花卷、刀切、窝窝头、大馒头,都是些面粉的厚皮包,就连水饺也是厚皮的,像是面疙瘩,如今有了皮薄、馅多的小笼包,当然新鲜了。现在,天津的饮食店里到处有狗不理包子在买,当然,正宗的狗不理包子,还是山东路那家。尝过一次味道后,后来也不去那里轧闹忙了。天津有两家百货商店很不错,位于和平路、滨江道交叉口的那一爿叫劝业场,像上海永安公司,至于为什么叫“劝业场”而不叫百货公司,是有原因的,看过介绍,忘记了;另一家在和平路、多伦道十字路口,样子像上海中百一店,叫天津市百货大楼,都进去兜一圈看看,什么也没有买。
天津的风景区、名胜古迹都在很远的地方,乘车很不方便。市里有一座法国教堂很引人注目,只好外面看看。于是到天津水上公园去看看,不巧,正在扩建之中,一边开放,一边建设,正好带了相机,一起留了个影完事。
第一次到天津,住的地方是历来非会议出差中最好的一次,在和平路、滨江道交叉口不远的地方,闹中取静,门口气派蛮大,像上海国际饭店,大名是“东方饭店”,住在这样好的饭店里,特别开心,适适意意的住了三天两夜。
再一次到天津,那是十六年后的1991年4月,由于唐山没有到上海的直达车,只好从唐山乘车到天津,来换乘到上海的起点车,当天没有车了,买了第二天上午的车票,在天津过了一夜。八个人到鞍山、秦皇岛、唐山出差已十天了,东奔西跑也蛮辛苦的,于是在天津等车的一天,什么事也没有做,什么地方也没有跑,就是旅馆里喝茶,嘎讪胡——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