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案例说明热身的重要性
“ 一小时跑步,按照一个半小时安排时间。多出来的半小时,用来热身和拉伸。”
热身,人人都知道让身体热起来,肌肉变得柔软,这样可以防止肌肉拉伤。
很多人忽略的是,热身,也让身体从安静状态,逐步适应进入到运动状态。从安静状态进入到运动状态时,身体的状态改变很大,需要大量能量供应,安静状态下脂肪的供能效率不足以支撑进入运动状态。开始不管心率高低,状态都相当于无氧运动。大家都知道的“运动20分钟后开始燃烧脂肪”,其实,是指20分钟后,本次运动中开始由脂肪参与供能(与安静状态脂肪一直能够供能是不一样的)。对大部分人所参加的耐力型运动而言,热身充分,进入到平稳的脂肪供能状态,使运动过程中保持状态平稳。
这就是很多人说的“头十几分钟总是跑得很难受”的原因。
我们用实际的案例,来看看“头十几分钟很难受”是怎么样的。
一、不经过热身直接进入预定强度运动
这是我自己做的一个小试验。
场地是这样的,有专门的自行车道。绕着公园的外围顺时针方向骑行,这样沿途不受红绿灯影响。顶多公园会有人出来,但多打铃提醒,几乎对保持节奏没有影响。
从安静状态,跳过热身,直接用平均80的踏频骑行,时间20分钟。
说明一下,之所以这么做,一来是考虑到这个强度理论上不至于受伤,二来,80的踏频,也是比较经济的强度,大致相当于跑步180步频。
我们来看看这个无热身的运动状态下的心率曲线:
从上述心率曲线上看,心率很均匀,保持着持续攀升的势头,并且快速进入混氧区,直扑5区的下限。
从强度来说,其实是不大的。看这20分钟的平均功率输出,也就是88W(理论上讲,个人最大值,再差也得有200W吧?——没有专门的功率计测过,自己猜的)。这个强度,是不是属于休闲骑行,我不知道,但应该是比较轻度的。
但是,在一圈到达终点(起点)时,我停下来后的体感,是典型的冲刺后的感觉:晕乎,轻微站立不稳,而且感到很饿。
休息了10分钟,吃了一块点心,喝完水。从刚才的20分钟,加上休息10分钟,理论上,相当于热身了。
进行第二次测试,这次测试,定义为热身后的测试。
二、第二次是第一次距离的三倍
第一次是饶了一个圈,20分钟。
经过热身后,绕圈三匝,25公里。
非常巧合的是,第二轮三圈的输出平均功率,跟第一次一模一样,也就是都相当于比较轻松的等级。
平均踏频(就是上面截图中的“运动节奏”)略低了一些,但是过程中最大的踏频,也比第一次高了。这是我特地为了试验最高能踏到多少。
在同样的强度下,最主要的,是心率的呈现状态。
跟开头那张20分钟(没有热身)直接进行训练的心率图相比,这张图显示的心率基本都在一个区间里,虽然随着风向、道路转弯等因素,心率会有波动,但是总体非常平稳,基本都在2区里。
要不是因为与家人一起回家的时间到了,第二次这个25公里结束后,意犹未尽,还想继续跑。
毫无疑问,第二次是在身体充分热身的前提下展开的,在预定的心率强度(2区)里,进行着平稳的有氧运动,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不仅不觉得疲劳,反而觉得意犹未尽。
而第一次,虽然输出的功率相同,但心率在平缓而持续地攀升,很快进入混氧和无氧状态。亏得20分钟预定时间到了(也回到了停车场休息点),得以休息。
虽然就距离和时间来说,第一次的测试是十分短暂的,但是停下来的时候,所感受到的身体状态,简直跟跑完30公里的感觉差不多。
我想,前后两次测试,可以直观地看出热身准备的重要性。
三、小结
第一次测试,无热身:
8.5公里,20分钟。心率平均140,最大165;
踏频平均85,最大108;
速度平均24.5KMH,最大32.9KMH。
第二次测试,热身后:
25.4公里,64分钟。心率平均142,最大157;
踏频平均79,最大120;
速度平均23.8KMH,最大33.3KMH。
两次的输出功率,都是88W,轻松级。与第二次心率分布完全吻合。
1、热身运动,随后稍微休息过度一下,可以让身体平稳进入“迎接运动”的状态。缺乏热身运动,直接进入训练阶段,身体在很难受的起步阶段,持续下去,得不到缓冲。会在整个训练过程当中,都受这种“起步时的难受”所影响。
2、光关注平均心率和最大心率值,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观察心率曲线的走势和分布情况,这才能了解自己的运动状态是否科学和合理。
3、热身运动让肌肉变得柔软有弹性,减少受伤,这只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为了对心脏这台发动机的“预热”。
综上所述,弹一个老调:
刚下楼后,用蜗牛跑、或者快走、或者两者相结合,过程中可以舒展四肢,持续10分钟。停下来,做做跨步,搬腿,弯腰等常规的伸展动作,5-10分钟。这时候进入训练课,无论是肌肉的柔软性,还是心脏的状态,都比刚下楼出门时,提升了很多。整个身体,应对训练课的准备,更加充分。
何况现在进入冬季了,肌肉比夏季时更加僵硬,心脏比夏天时更加懈怠,热身运动真是不可小瞧。
本文中所涉及的第一圈骑行,是为了做测试取得数据,而故意这样做的,时值午后,但气温也不过10度左右。因为强度不大,所以才勉力为之。日常活动中,这种操作法,不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