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的艺术结构浅析(二)
三、短篇结构的安排
在了解了横切和直缀的内容之后,我们再来谈谈怎样安排短篇小说的结构,由于短篇小说的情节比较简单,人物较少,一般地都采取单线发展的结构,如鲁迅的《故乡》、《祝福》,故事情节跟随主人公的性格发展向前推进,线索比较单一,再如茅盾同志的《幻灭》也是单线结构,小说以静的经历为主线,随着静的故事发展,其他人物或出现或消失。《动摇》是以胡国光和方罗兰为中心形成两条线索,时有交叉,但又不拧成一股。《追求》是以王仲昭,张曼青,章秋柳三种对生活的不同追求为主体,各有自己的发展脉络,时而互通音响,但并没有真正交织起来。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药》的结构安排更是独具匠心,值得我们借鉴。下面我们就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安排《药》的艺术结构的。
鲁迅在谈到《药》的写作意图时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谁?却还要因为愚昧的见解,以为牺牲可以享用。革命党严重地脱离群众和群众的不觉悟,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药》的主题思想。
根据生活内容和主题的需要,采取了双线结构的方式。一条线索是华老栓买药为儿子治病,结果无效,做为明线铺写;一条是夏瑜为革命牺牲,却不被人们理解,做为暗线处理。
两条线索写出了两种社会悲剧,两个典型或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这两条线素用“药”人血馒头做为纽带,自然地揉合成一个艺术整体,有力地深化、升华了主题,把夏瑜牺牲的悲剧,和华小栓吃人血馒头终于死去的悲剧,提到了革命和群众关系的高度。
两条线索,穿插描绘,紧相勾联,一明一暗,虚实结合,最后,安排两个母亲在坟地相见,使明暗两条线索交融在一起。这样的结构既省笔墨,又能一箭双雕地刻画人物。
通过茶客的议论来介绍夏瑜,既反映了茶客自身的态度,又表现出夏的思想性格,起到了一笔写几面的作用。
如果两条线索平行发展,都从正面描叙,那就必须要拖长篇幅,使结构拖拉、松散,因此,就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在结构安排上,作者选取刑场、茶馆、坟地做为人物活动的环境,从结构形式到表现思想,也都有匠心独运之处。这样的生活舞台,便于集中人物,很容易使两条线索紧密连结,有利于双管齐下地展开故事情节。
刑场能够直接暴露封建势力的杀人面目,最容易突现华老栓和看客们的麻木神情;茶馆是各阶层人物聚集的场所,最便于勾划各种人物的面貌;坟地的凄凉荒索,更宜于通过人们对死者的凭吊,展开意味深长,激动人心的感触。所以这些地方对于改善结构,揭示主题,无疑都具有特殊的表现力。
短篇小说需要有严谨而富于吸引力的结构,从一开始就要吸引读者,把读者引入作者营造的艺术境界,紧紧引向矛盾的焦点,使其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在这方面,《药》就是一个范例。
但是,生活是千变万化的,主题是可以各种各样的,“文无定则”,难于穷尽。短篇小说的结构也应各具特色,不可重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