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任城太守羊君夫人孙氏碑》

碑阳:碑阳正文阴刻隶书 20 行,满行 37 字,共706 字,字径 3-4 厘米。

碑阴:阴刻隶书 9 行,每行 16 字,共 142 字,字径 1.5 厘米,系清嘉庆三年(1798)泰安知府金棨与钱塘江凤彝撰写的题记,记述了是碑的发现经过及对立碑年代的考证等。

【录文】

夫人,济南孙氏之中女也,实曰□姬。其先与齐同姓,□别闾族遂以为氏。父列卿光禄大夫,建德』亭侯,以儒雅称,世济其休。夫人少有淑质,纯静不□;宽仁足以容众,明敏足以辨物。九岁丧母,少』为父所见慈抚,终丧哀毁,坐不易位,虽有隐括傅母之训,罔以加焉。父时未有继室,长沙人桓伯』序有寡妻伏氏,魏文帝以用妻之。伏氏柔,少有国色,然非所好,而顾违尊命,莫之能定。夫人谓父』曰:“何不以尝同僚辞之?”父意乃悟。文帝诏,报之曰:“生,敬其人,死,辞其室,追远敬终,违而得道者也。”』父悦,入谓之曰:“昔臧武仲先犯齐庄,不令与己邑。今我不犯尊,而蒙优诏,同归殊途尔。”其□代伯』序为侍中,父为侍郎,此为同僚,故夫人□□。父为渤海太守十余年,政化大行,孤寡□□□□□』意。时夫人见□在家,止大令留而谓之□,□戚而退,虽天之道,然事君不怼,□能以俭闻。□□□』为吏部尚书,多用老成先帝旧臣,举□□托,必不忘君,既而果举君为侍中。夫人恕而容过,穷理』尽情,为父所异,皆此类也。夫人在羊氏,深严有器度,承上接下,众皆悦之。任城非□夫,夫』人由此相帅孝谨,加之谦勤,战战临深,唯恐不逮,是以舅姑嘉其淑婉,娣姒宗其德音,□夫人为妇卌(四十)』余载,言无口过,行无怨恶,故也。□□且感慈闱□□□□,下惟侍人刑于之言,瞻前顾后,率』由弗违,以御于家邦,终始以孝闻,□□夫人之□□□□□□□。二□小子弘明、弘哲,皆□不』幸早亡。子孙皆仁厚,振振有麟趾之化,皆是义形□□□□□□□□□,泰始八年□月庚寅,』十二月甲申□。嗣子迅,哀怀永绝,恩深罔极。追惟□□□□□□□□□力齐肃之训。□尔叹曰:』“古者钟鼎制铭,所以章君父之令德也。”又有号谥褒。□□□□□□□□,我先妣立言立德,同之』不朽,可没而无称哉!于是,乃追而纪,为之辞曰:』奂乎文母,于我夫人,潜神内识,罔不弥纶。和乐色养,□□□□,□□□□,□□是勤。昧旦□□,令』问日新,丧难弘多,仍罗□□。翼翼小心,惟忧用老,□□□□,□□□□。□□□惟,永世□□,忉忉』遗孤,辟踊靡及。曰古□□,□□日□,何以告哀,□□□□。

(以上碑阳)

是碑为古昔□未见,雄□峻拔,直追两汉,』年号虽泐,以干支逆推之,当是太始八年(泰始八年,272),』核诸文内所载事迹,知为西晋无疑。乾隆』癸丑(1793),钱塘江君访羊续碑于新甫,过此得』之,今越五岁矣。余修《泰山志》,检碑展□虑』其露处,为牧竖所毁,遂与新泰令柳君谋』建碑亭以复之,使垂永久。嘉庆二年(1797)七月』朔日,泰安府知府、休宁金棨记,新泰县知』县长沙柳世珍筑□,钱塘江凤彝书。

(以上碑阴)

【考释】

今存于岱庙东碑廊的《晋任城太守夫人孙氏之碑》(习惯上简称“孙夫人碑”),刻立于西晋泰始八年(272),其地点在今西张庄镇后高佐村羊氏墓。清代江凤彝重新发现之时,碑文已磨灭严重,虽细加辨认,缺文仍多。至清末,又增补数十字,乃使文意更为贯通。

西张庄镇后高佐村羊氏墓,位于西张庄镇政府驻地东南约 3 公里,地处平原,南邻柴汶河,北距莲花山(新甫山)6.5公里,在其东北约6公里至今有前羊村、后羊村等村庄。墓地的面积,现阶段没有经过考古勘探,面积不详。自清乾隆年间以来陆续发现、出土文物,是新泰目前已发现的三处羊氏家族墓地之一。

晋孙夫人碑是著名的泰山羊氏家族碑刻之一。关于是碑的发现,诸多论著都认为是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钱塘学者江凤彝首次发现。例如,清人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三的记载:“江秬香孝廉(凤彝)游新甫,草莽中得“晋任城孙夫人碑”,黄小松(易)为作《新甫得石图》。适阮芸台(元)学使辑《山东金石志》采入,孙渊如(星衍)题曰'小宝晋斋’”。其实,在清代新泰方志上早就有关于孙夫人碑记载。清乾隆五十四年《新泰县志》卷七《古迹》载:“晋任城太守夫人李氏碑,在张庄东北,乃八分书,尚依稀可识。”这里所说的“李氏碑”,实际就是孙夫人碑,“李氏”当是误记。清乾隆五十四年《新泰县志》系乾隆四十九年(1783)时任新泰知县江乾达依旧志重修而成,并于五十四年刊行的。其书将是碑郑重列入《古迹》一门,比江凤彝的记载早九年。记载虽然存有谬误,仍然可以视为孙夫人碑的较早记载史料。这一谬误在清光绪十七年(1891)增修《新泰县志》时已经指出。其书卷七《古迹·增》载:“旧志所载张庄之晋任城太守李夫人碑,……阅碑文,系'孙夫人’,旧云'李’,误。”当然,《新泰县志》的编纂者很可能只是从时代较早这一点注意到是碑,虽然也提到了“依稀可识”的“八分”书;真正从书法艺术的角度上发现孙夫人碑的珍贵价值,还应当归首功于江凤彝。(马东盈:《晋孙夫人碑的发现之新考》,《泰山文化报》1995 年 5 月 30 日 8 版)此后,经过历代学者的保护与著录,使孙夫人碑名显后世。

该碑的出土地点,按古籍著录与碑刻题记有三处,一是江凤彝所记,发现于“新甫山麓张孙庄”,现张孙庄于新泰地名中难于稽查;二是清光绪《新泰县志》所载,其碑所在地“张庄东北”,比江凤彝所记更为明确;三是清嘉庆《泰山志》所载“新甫山麓张庄原上”,三处著录共同提到“张庄”,只是江凤彝所记多一“孙”字。目前张庄在新甫山麓有两处,即今羊流镇东张庄与西张庄镇所在地,且俱在新甫山南麓。羊流镇之东张庄村西北三里为沟西羊氏祖茔,清顺治新泰知县卢綋在《羊太傅祖墓表》中称:“考《新泰志》,县治西羊流店北里许,有羊太傅祖墓三冢,碑表祀。”此墓地与东张庄之间有沟西村、马庄等行政村相隔,若以“新甫山麓张庄原上”的措辞来推论,其祖茔与文意记载相去甚远。西张庄位于新甫山南麓,现为镇政府所在地,西张庄原名张庄,建国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分为东张庄、西张庄两村。1967 年在其东南 1.5 公里后高佐村北发现西晋时期墓葬一座,出土一组西晋越窑青瓷器,计有青瓷盘口壶 2 件、青瓷钵 5 件、青瓷唾盂1件、青瓷虎子1件、狮形烛台2件,均做工精良、造型独特,如冰似玉,极富美感,其中虎子、狮形烛台为当时越窑青瓷的代表器物,倍受人们的赞赏和青睐。由于越窑瓷器在南北朝时期属于贡品,加之产量及成品率较低,其产品只在皇室及达官贵人等上层人士之间使用。孙夫人之夫羊君系泰山望族羊氏族人,该家族在西晋一朝受到恩宠,其族势达到极盛,这批越窑青瓷亦非羊氏族人不可属。越窑青瓷与晋碑互证,与古籍“张庄原上”的记载较为相符,揆之情理,确定此地为孙夫人碑的发现地点更为确当,晋碑的出土位置即今新泰市西张庄镇后高佐村北晋墓周围。

清代道光年间,新泰籍进士沈毓寅辑录有是碑的考证文章,后附入清光绪十七年《新泰县志》。其中记述:“遂定是碑泰太始八年(272)……碑文虽漫漶已多,得此如暗室一灯,俾读者于若隐若现中犹可识其事与时。”清光绪十七年《新泰县志·古迹》载:“同治庚午(九年,1870),平阳书院落成,知县李溱将是碑移至东院箭庭东壁,以示珍护。”1965 年冬移入泰安岱庙炳灵内,1983 年移入岱庙碑廊保存。

孙夫人碑为颂德碑,碑文主要记载了晋吏部尚书、建德亭侯孙邕之女、任城太守羊君之妻孙夫人贤良忠孝之美德,据碑文知,孙夫人育有二子明、宏哲皆早亡,是碑是其嗣子羊迅所立。

东汉末年曹操秉权后,为抑制汉代流行的奢侈浮华厚葬之风,下令禁立私碑。西晋咸宁四年(278),武帝再次重申禁碑,由此开始了自公元 3 世纪至 6世纪的禁碑时期。但就在这两次禁碑令诏之间,《孙夫人碑》却赫然出现在新泰,故非比寻常,应有非常之背景,它实际上反映了泰山羊氏在晋初的不凡礼遇。晋代多短碣,是碑与掖县《郛休碑》、河南《太公望表》,并称西晋时期三大丰碑。贞石证史,孙夫人碑的出土对研究泰山羊氏家族、墓地分布及中国书法史提供了佐证,极具史料价值。

《孙夫人碑》的刻立应于其夫家——泰山羊氏在晋初的不凡荣遇有着密切的关系。孙夫人之夫家,属泰山羊氏之族。举世瞩目的天下甲族。羊氏鼎盛商周。历史记载羊其世居史臣有功!

《兖州县古文化遗址考略》据考,在商代羊氏也是个较大的氏族,他的后裔直到南北朝时还是鲁南名门世家,曾出过羊祜、羊敦等历史名人。来源:兖州县古文化遗址考略--兖州人。兖州嵫山出土商代文物。埋藏于山南坡一个小型土坑墓中,是群众用土时发现的,有铜爵、铜觯、陶簋、陶鬲、陶豆、蚌贝等。铜觯的内底有“羊父辛”三字铭文,爵的把手内有一“羊”字。据考,在商代羊氏也是个较大的氏族,他的后裔直到南北朝时还是鲁南名门世家,曾出过羊敦、羊祜等历史名人。商代羊氏族铜器,一些金石古籍中多有记述,但所记多为传世品,没有明确的出土地点。这次在嵫山掘出的铜器,充分证明这一带就是商代羊氏族生活的地方。

《春秋左传》记载: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4年).邾国有大将羊罗。(公元前524年)羊罗已经居邾地平阳邑。根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南平阳城县西三十里。春秋时邾地,后为鲁平阳邑。哀二十七年,越子使后庸来盟于平阳。即此。

春秋诸子百家《孔丛子》记载羊容与子思。

(据考生活于周敬王时期羊容与子思君是鲁国人)

●(明钦定四库全书)《山中集》巻十记载:【茅中书传】秦始皇时羊氏居史馆为中书以便旨歴世因之遂为世官,羊氏其世居史臣有功。

《汉书》艺文志记载:《羊子》四篇。百章。故秦博士。

《 后汉书 羊续传》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其先七世二千石卿校。祖父侵,父儒,桓帝时为太常。

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后扬州黄巾贼攻舒,焚烧城郭,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会集数万人,并埶力战,大破之,郡界平。后安风贼戴风等作乱,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其余党辈原为平民,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

当入郡界,乃羸服闲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其令长贪絜,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唯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顾□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六年,灵帝欲以续为太尉。时拜三公者,皆输东园礼钱千万,令中使督之,名为“左驺”。其所之往,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唯斯而已。”左骖白之,帝不悦,以此不登公位。而征为太常,未及行,会病卒,时年四十八。遗言薄敛,不受赗遗。旧典,二千石卒官赙百万,府丞焦俭遵续先意,一无所受。诏书曪美,□太山太守以府赙钱赐续家云。

《汉书 羊胜传》羊胜,齐人。羊胜著有《屏风赋》名篇传世。

《 后汉书 羊陟传》羊陟字嗣祖,太山梁父人也。家世冠族。陟少清直有学行,举孝廉,辟太尉李固府,举高第,拜侍御史。会固被诛,陟以故吏禁锢历年。复举高第,再迁冀州刺史。奏案贪浊,所在肃然。又再迁虎贲中郎将﹑城门校尉,三迁尚书令。时太尉张颢﹑司徒樊陵﹑大鸿胪郭防﹑太仆曹陵﹑大司农冯方并与宦竖相姻私,公行货赂,并奏罢黜之,不纳。以前太尉刘宠﹑司隶校尉许冰﹑幽州刺史杨熙﹑凉州刺史刘恭﹑益州刺史庞艾清亮在公,荐举升进。帝嘉之,拜陟河南尹。计日受奉,常食干饭茹菜,禁制豪右,京师惮之。会党事起,免官禁锢,乃原还本郡,卒于家。

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为“八顾”。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汉志》羊氏依然是“七世二千石卿、校”(《后汉书》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109页)。

《 后汉书 羊弼传》博士羊弼,专攻《春秋公羊》学说,羊弼是经学家何休的老师。

《晋书羊祜传》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平阳人。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咸宁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阳,同年十一月病故,并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羊徽瑜(214年-278年),羊徽瑜出身官宦世家,她是南阳太守羊续的孙女,上党太守羊衜之女;其母为东汉名士左中郎将蔡邕之女、蔡文姬的姐妹。羊徽瑜聪慧贤德,嫁给司马师后未有子女。以司马师之弟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为继子。司马师死后,司马攸侍奉羊徽瑜非常孝顺。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昭长子司马炎受禅登基,建立西晋,追谥伯父司马师为景皇帝。泰始二年(266年),尊奉羊徽瑜为景皇后,因居弘训宫,故称弘训太后。咸宁四年(278年),羊徽瑜去世,时年六十五岁,谥号景献皇后,与司马师合葬河南峻平陵。

《孙夫人碑》刻立之泰始八年(272), 正是羊徽瑜位居太后之尊,羊祜、羊琇是冠族世家,为司马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此时期羊氏家族势力如日中天之际。羊氏族人恃其贵盛,因羊氏出身山东衣冠世家大族,立碑刻石为其家族的文化习俗,东汉碑铭大师蔡邕是羊祜的外祖父,他曾亲为羊续书碑,亦可窥其族碑石文化风尚,所以《孙夫人碑》的刻立,当与羊氏家族素有的文化传统有关。孙夫人这位在中国历史并无任何丰功伟绩的平凡女性,其身后得以立碑树传,留名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这一阶段汉字和书法形体急剧变化,隶书承汉之余绪,明显地呈现出过渡期以楷入隶的鲜明特征,形成楷隶及隶楷等书体,《孙夫人碑》就是楷与隶错变时期泰山石刻的典型代表。《孙夫人碑》文词古雅、结体严整、笔画凝重、转折峭拔。由于有些撇捺灵活,为整个碑刻带来活泼气氛。虽然魏晋时期仍认为“非隶书不足以被丰碑而凿贞石”,但隶书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书界的兴趣已转向新的楷书的创造。此碑和这个时期的许多碑刻一样,已略乏汉碑雍容气象,结构平稳,比较规范化了。清严可均认为《孙夫人碑》点画严整,颇似《范式碑》笔意。清代书法评论家包世臣则认为此碑上承《孔羡》法嗣,用笔沉着不减而体稍疏隽。有专家认为,唐欧阳询《房彦谦碑》出自此碑。

  《孙夫人碑》作为晋碑的典型代表,记录中国文字由隶变楷的流变历程,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保存下来的石刻文字也可补史料之不足。

《孙夫人碑》文辞古雅,犹存两汉遗风;笔势严谨,字画方劲厚重,与魏黄初孔庙碑极相似。《金石萃编》、《山左金石志》、《八琼室金石补正》等书均有著录,评价极高。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论书》称:“西晋分书《孙夫人碑》是《孔羡》法嗣,用笔沈痛不减,而体稍疏隽。”并说“西晋分书有《太公望》、《任城太守孙夫人》二碑,虽峻逸殊科,而皆曲折顿宕,资致天成。”清刘熙载《艺概》称:“晋隶为宋、齐所难继,而《孙夫人碑》及《吕望表》尤为晋隶之最。论者以其峻整超逸,分比梁、锺,非过也。”清邑进士沈毓寅说,“笔势谨严,文词古雅,犹存两汉遗意。”

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进入一个自觉和辉煌的时代,涌现出诸如曹魏之钟繇,西晋之卫瓘、索靖、陆机,东晋之王羲之、王献之等许多书法名家。近人马宗霍说:“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同时,这一阶段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汉字和书法形体急剧变化。篆书在三国时期产生了《天发神谶碑》后,走向了沉寂。隶书承汉之余绪,明显地呈现出过渡期以楷人隶的鲜明特征,成为楷隶、隶楷。楷、行、草诸体的演变亦趋向于成型和完善。晋室东渡,南北朝分据,地域的差别,带来了文化的差别,自然也带来南北书风的差异。阮元在《北碑南帖论》中认为,“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由于历史地形成的尊隶观念,因而“非隶书不足以被丰碑而凿贞石”。世传北朝书法家,“长于碑榜”,其书风杂有隶意。而晋室南渡,衣带所携者为帖,尤因南朝敕禁刻碑,因而碑少而帖多,字亦多变为真、行草书,很少有隶古遗意。这可看作是泰山隶书石刻数量多且精品多的缘由。

此一阶段,泰山石刻典型地体现出这个时代书法风尚的是楷与隶的错变。代表石刻是《晋任城太守夫人孙氏之碑》。

此碑字体结构基本属方整,用笔以方峻为主兼含委婉圆转之笔,如碑额上“之”字尚带篆书遗意,“晋”、“孙”局部用笔婉丽圆通。由于大部分笔画横平竖直,遒劲峭拔,基本上沿习了汉隶风格,与《孔羡碑》字体比较相近,但凝重中并含灵活。包世臣认为:“西晋分书,《孙夫人碑》是《孔羡》法嗣,用笔沉痛不减,而体稍疏隽。”(《艺舟双楫·论书》)又云:“西晋分书有《太公望》、《任城太守夫人》二碑,虽峻逸殊科,而皆曲折顿宕,资致天成。”(《艺舟双辑·论书十二绝句并序》)清泰山学者唐仲冕在《岱览》中称其“笔势谨严,文词古雅,尤存两汉遗意”。《山东通志》云:“以工人冬寒烘火,破暴烈,遂损不可读。”《金石萃编》、《山左金石志》、《八琼室金石补正》等书均有著录。清新泰沈毓寅对《孙夫人碑》多有研究,辑录有《孙夫人碑》的考证文章,附人《新泰县志》,并有手书《任城太守妻孙氏碑跋》存世。

初唐隶书书家不多。嗣后虽有史惟则、韩择木、蔡有林、李潮被称为“唐隶四大家”,但对后世影响不大。但欧阳询《房彦谦碑》在书法史上地位显赫。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湖南长沙),仕隋为太常博士,贞观初任太子率更令,人称“欧阳率更”。他敏悟过人,博贯经文,曾编百卷《艺文类聚》,以供王子阅读。其传世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温彦博碑》等,被称为唐楷第一。行书有《梦奠帖》、《卜商帖》等,体势纵长,独具自家面目。

学者王克煜认为,《孙夫人碑》有几个艺术特点:(一)用笔方峻,承上启下。此碑用笔是典型的方笔,起收方峻点画刚硬。它落笔稳健,运笔劲折,行笔阔笔直书,笔势直拓奔放,力感强烈,线条极具表现力。此碑在线条的构筑上强调积点成线,使每个点步步为营,力注笔端,起落笔恰似昆刀切玉,方折凝重,起收皆方。《孙夫人碑》,是汉《张迁碑》以来至唐代隶书用笔方整技法发展史上的承上启下的代表作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孙夫人碑》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以方劲高古、拙朴淳厚的艺术魅力独领风骚。晋代多短碣,此碑与掖县的《郛休碑》、河南《太公望表》,构成晋三大丰碑,而此碑为其年代较早者,是研究晋代书法和镌刻艺术的宝贵资料。(二)结体方整,笔致雄健。《孙夫人碑》取势平直,结体方正,加之起笔收笔皆方,所以字里行间透出沉雄浑肆气息。同时充溢着古拙、天然的韵致。(三)线条雄浑,气象沉着。线条粗细对比虽不够强烈。但整体以较长的粗线条为主,较短的细线条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粗犷有力,厚实奔放,方劲沉着,平直朴实,沉着痛快,方折意味浓厚。不过,偶有一些圆转的笔调。

孙夫人碑全称《晋任城太守夫人孙氏之碑》,立于西晋武帝泰始八年(272)。碑高250厘米,宽97厘米。碑为覆斗形首,额下有穿,穿径12厘米。额隶书阴刻三行十一字“晋任城太守夫人孙氏之碑”,但已残毁。碑阳刻文20行,满行37字,计706字,隶书。碑阴刻文9行,满行16字,共142字,隶书,为嘉庆三年(1798)泰安知府金棨和钱塘江凤彝撰写的题记,对此碑的发现经过和立碑年代等,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记载。据载,碑原立新泰县新甫山下张孙庄,乾隆五十八年(1793)钱塘江凤彝发现,当时碑文已多磨灭,虽经江氏细心摩拟,但仍不能补全原文。1965年迁移岱庙炳灵门内,此时已漫灭327字,1983年移岱庙碑廊内。此碑与山东掖县的《郛休碑.》、河南的《太公望表碑》,并称晋代三大丰碑。

此碑立于西晋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2年)。碑高250厘米,宽97厘米。碑阳文20行,满行37字,凡707字,字径3.5厘米,隶书。文辞古雅,犹存两汉遗风;笔势严谨,字画方劲厚重,与魏黄初孔庙碑极相似。碑阴刻文9行,行16字,凡142字,字径l.5厘米,隶书,为嘉庆三年泰安知府金棨和钱塘江凤彝撰写的题记,对此碑的立碑年代和发现经过等,均有详细的考证和记载。碑首额下有穿,犹存古意。额隶书“晋任城太守夫人孙氏之碑”3行11字,字径l5厘米,惜已残毁。碑原立新泰县新甫山下张孙庄。乾隆五十八年,钱塘江凤彝始得发现,时铭文已多磨灭。至清末又增补40余字,使前半文意稍微贯通。l965年迁岱庙保存,时已磨灭327字。l983年10月移岱庙碑廊至今。

此碑有年月可考的只有“八年十二月甲申”等字,“八年”上面的年号漫灭。但以干支推测,当为泰始八年,此时晋尚未一统。晋代多短碣,此碑与掖县《郛休碑》、河南《齐太公吕望表》构成晋代三大丰碑,而此碑为保存较好者,是研究晋代书法和镌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创作背景

东汉建安十年(205年),曹操下令禁立碑。曹魏时期,其治下的北方地区,禁碑令一直被认真地执行,但禁碑并非禁绝碑刻之制,只是为了限制私家立碑颂德的自由。曹魏咸熙二年(265年),西晋取代曹魏。之后,大概新朝统治者忙于权力的分配,碑禁一度松弛了。直至西晋咸宁四年(278年),晋武帝才下诏重申碑禁。对于《孙夫人碑》的刊刻缘由,国家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刘涛认为:“现在能见到的西晋碑刻极少,《皇帝三临辟雍碑》(278年)是纪盛的朝廷之制,《太公吕望表》(289年)是祭奠前贤之作,都不在禁断的私碑之列。《郭休碑》(270年)和《任城太守孙夫人碑》(270年)是私家墓碑,《郛休碑》说郛休卒而'天子闵悼’,显然立碑是得到朝廷的许可,估计《孙夫人碑》的刻立亦然。” 泰安市博物馆副馆长陶莉则认为:“晋孙夫人碑,立于西晋武帝泰始八年(272)。……据碑文推断,《晋孙夫人碑》并非奉旨刻立,因为如确为朝廷特许所刻,应是非常荣耀之事,碑文中当大书特书,但此碑文并无一言,况且孙夫人并非重臣名将,只是一位聪慧贤良的普通女性,其颂德碑出现在禁碑令实施期间,且形制'巨大’,应有特殊的背景。”并据碑文中的“夫人在羊氏”之句推断孙夫人嫁入泰山羊氏家族,认为《孙夫人碑》的刻立应与其夫家泰山羊氏在晋初的不凡荣遇、羊氏家族素有的文化传统和碑禁松弛有关。

至于《孙夫人碑》的刊刻时间,清代钱大昕、武亿推定立于西晋泰始六年(270年),桂馥推定立于西晋泰始八年(272年)。

版本信息

《孙夫人碑》的拓本主要有4种:

①初拓本。碑文第十二行“妇卌余载”等字完好无损,“过”字仅损右边少许;第十三行“由弗违”三字未损;第十七行“乃追”二字稍有泐痕;第二十行“曰古”二字尚存。

②清嘉道年间拓本。碑额“守”字的“宀”部未损。碑文第十二行“妇卌余载”等字稍损,“过”字仅存“辶”;第十七行“乃追”二字损泐,但存大形;第十九行“仍”字尚存,“罹”字大损;第二十行“曰”字上部连石花,“古”字上部“十”尚存,下部“口”大损。

③清后期拓本。碑额“守”字的“宀”部左上已有石花连及笔画。碑文第十二行“妇”字全泐,“卌”字尚存大形;第十三行“由”字右半已损,“弗”字损右下角,“违”字左右下部皆损;第十八行“夫人”二字已被石上裂纹损泐;第十九行“仍”字已不可见,“罹”字存模糊字形。

④民国以后拓本。以上数处均损泐严重。

“妇”字全泐,“卌”字尚存大形。此应为清后期版本。

碑刻内容释文版本二:

(碑额)晋任城大┘守夫人孙┘氏之碑┘

夫人,济南孙氏之中女也,实曰□姬。其先与魏同姓,支别闾族,遂以为氏。父列卿,光禄大夫、建德┘亭侯,以儒雅称,世済其休。夫人少有淑质,纯静不□。宽仁足以容众,明敏足以辨物。九岁丧母,少┘为父所见慈抚。终丧哀毁,𡋐不易位。虽有隐括傅母之训,罔以加焉。父时未有继室,长沙人桓伯┘序有𡪍妻伏氏,魏文帝以用妻之。伏氏柔,少有国色,然非所好,而顾违尊命,莫之能定。夫人谓父┘曰:“何不以尝同僚辝之?”父意乃𥧝。文帝诏报之曰:“生敬其人,死辝其室。追远敬终,违而得道者也。”┘父悦,入谓之曰:“昔臧武仲先犯齐壮,不令与己邑;今我不犯尊,而蒙优诏,同归殊途,尒其□哉。”伯┘序为侍中,父为侍郎,〔此〕为同僚,故夫人〔发之〕。父为渤海太守十余年,政化大行。孤寡□□□□□┘意。时夫人见□在家,止父令留而谓之,□乃感而退。虽天之遗,然事君不怼,□能以俭闻。□□□┘为吏部尚书,多用老成。先帝旧臣,举之□托,必不忘君。既而果举君为侍中,夫人恕而容过,穷理┘尽情,为父所异,皆此类也。夫人在羊氏,深严有器度,承上接下,众皆悦之。任城非夫人□□生,夫┘人由此相帅孝〔瑾〕,加之谦勤,战战临深,惟恐不逮。是以舅姑嘉其淑婉,娣姒宗其德音,以夫人为┘妇卌余载,言无口过,行无怨恶故也。□□上感慈闱□□□□,下惟诗人刑于之言,瞻前□后,率┘由弗违,以御于家邦,终始以孝闻。□□夫人之力。□□□□□□□二子,小子弘明、弘哲,皆□□〔不〕┘羍早亡。子孙皆仁孝,振振有麟止之化,皆足义形□□□□□□□□□。□□八年□月庚寅□,┘十二月甲申□。嗣子迅,哀怀永绝,〔恩深〕罔极。追惟□□□□□□□□□力,不肃之训。□〔尔〕叹曰:┘“古者钟鼎□□,所以章君父之令德也。又有号谥,亦□□□□□□□□我先妣,立言立德,同之┘不朽,可没而无称哉!”于是乃追而□□,为之辞曰:┘奂乎文母,于我夫人。潜神内识,罔不弥纶。和乐色养,□□□□。□□□□,□□是勤。昧旦□□,□┘问日新。丧难弘多,仍罹□□。翼翼小心,惟忧用老。□□□□,□□□□。□□□惟,永世□□,忉忉┘遗孤,辟〔踊〕靡及。曰古□□,□□月□。〔何〕以告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