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箴言录丨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大宗师

208页

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悬解也。

(人的得生,乃是适时;死去,乃是顺应。能够安心适时而顺应变化的人,哀乐的情绪就不会侵入到心中。这就是古来所说的解除束缚。)

213页

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鱼游于江湖之中就忘记一切而悠悠哉哉,人游于大道之中就忘了一切而逍遥自适。)

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

(从自然的观点来看是小人的,却成为人间的君子;从自然的观点来看是君子的,却成为人间的小人。)

应帝王

235页

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游心于恬淡之境,清静无为,顺着事物自然的本性而不用私意,天下就可以治理好了。)

248页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至人的用心有如镜子,任物的来去而不加迎送,如实反映而无所隐藏,所以能够胜物而不被物所损伤。)

骈拇

265页

吾所谓臧者,非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矣;

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

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

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

(我所认为的完善,不是所谓仁义之称,而是在于自得就是了;

我所认为的完善,不是所谓仁义之称,而是在于率性任情就是了;

我所谓的聪敏,并不是指听闻别人,而是省察自己罢了;

我所谓的明达,并不是指看清别人,而是内视自己罢了。)

胠箧

284页

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

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

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

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人们都内藏明慧,天下就不会迷乱了;

人们都内敛聪敏,天下就没有忧患了;

人们都内含知巧,天下就不会眩惑了;

人们都内聚德行,天下就不会邪僻了。)

286页

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矣。

(在那时代,人民结绳来记事,以饮食为甜美,以衣服为美观,以习俗而安乐,以居所为安适,邻国之间可以相互看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得到,人民从生到死相互不往来。像这样的时代,就是真正的太平了。)

在宥

299页

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

(抛弃聪明智巧,天下就太平了。)

304页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至道的精粹,深远暗昧;至道的极致,静默沉潜。

视听不外用,抱持精神的宁静,形体自能康健。

静虑清神,不要劳累你的形体,不要耗费你的精神,才能够长生。

眼睛不要被眩惑,耳朵不要被骚扰,内心不要多计虑,你的精神守护着形体,形体才能够长生。)

314页

物而不物,故能物物。

(支配物而不被物役使,才能主宰外物。)

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他的精神境界却能往来于天地四方,神游于九州,独来独往,这可称为独有。具有这样特立独行的人,便是无上的尊贵。)

天道

364页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虚静,恬淡,寂漠,无为,乃是万物的本原。)

368页

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天地正;其魄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

(所以说:“动时如天运转,静时如地寂然,一心安定而天地正位,形体没有病患,精神不会疲乏,一心安定而万物归服。”这是说寂静推及于天地,通达于万物,这就是天乐。)

天运

393页

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至显,名誉并焉。是以道不渝。(屏弃)

(最尊贵的,一国的爵位可以舍弃;最富足的,一国的财货可以舍弃;最显荣的,任何名誉可以舍弃。这乃是依道而行事的缘故。)

396页

圣也者,达于情而遂于命也。

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无言而心说,此之谓天乐。

(所谓圣,便是通达清理顺任自然。

性不动而五官具备,无言而心悦,这就是天乐。)

408页

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

(心中不自悟则道不停留,向外不能印证则道不能通行。出自于内心的领悟,不为外方所承受时,圣人便不告示;由外面进入,心中不能领受时,圣人便不留存。)

古之至人,假道于仁,讬宿于义,以游逍遥之墟,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

(古时的至人,假道于仁,托足于义,以悠游于逍遥的境地,生活在简略的田地,立身于不施与的园圃。这样便能逍遥无为;简略便容易满足;不施与便不耗费。从前称这为“采真之游”。)

412页

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黑白的本质,不值得辩论;名誉的头衔,不值得夸张。

泉水干了,鱼就一同困在陆地上,又湿气互相嘘吸,用口沫互相湿润,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

刻意

423页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若有不雕砺心志而高尚,不讲仁义而修身,不求功名而治世,不处江海而闲游,不事导引而高寿,无所不忘,无所不有,恬淡虚极而众美会聚,这是天地的大道,圣人的成德。)

426页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其神纯粹,其魂不疲。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生时如浮游,死去如休息。心神纯一,精力不疲。虚无恬淡,才合自然的德性。)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惔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悲乐是德的邪僻;喜怒是道的过错;好恶是心的失误。

所以内心没有忧乐,乃是德的极致;专一而不变,乃是静的极致;无所抵触,乃是虚的极致;不和外物交接,乃是淡的极致;无所违逆,乃是纯粹的极致。)

429页

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

(水的本性,不混杂就清澈,不搅动就平静。)

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纯粹而不混杂,虚静专一而不变动,恬淡而无为,行动而循顺自然,这是养神的道理。)

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所以素的意思,是说不含杂质;纯的意思,是说不损精神。能够体会纯素的,就是真人。)

缮性

432页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

(古时修道的人,以恬静涵养智慧,智慧生成,却不外用,成为以智慧涵养恬静。智慧与恬静交相涵养,而和顺之理便从本性中流露出来。)

435页

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逢着时机而大行于天下,就返回至一的境界而不显形迹;不逢时机而穷困于天下,就深藏缄默来等待;这是保全生命的方法。)

438页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丧失自己于物欲,迷失本性于世俗的,就叫做本末倒置的人。)

秋水

442页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井里的鱼不可以和它谈大海的事,这是因为受了地域的拘限;夏天的虫子不可以和它谈冰冻的事,这是因为受了时间的固蔽;乡下的书生不可以和他谈大道理,这是因为受了礼教的束缚。)

456页

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年岁不能存留,时光不能挽住;消灭,生长,充实,空虚,终结了再开始。)

475页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鹓雏,,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吃,不是甜美的水泉它不饮。)

476页

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说,白鱼悠悠哉哉地游出来,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

至乐

480页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至极的欢乐在于无乐,最高的声誉在于无誉。)

488页

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纵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死了,上面没有君主,下面没有臣子;也没有四季的冷冻热晒,从容自得和天地共长久,虽是国王的快乐,也不能胜过。)

491页

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

(鱼在水里才能得生,人在水里就会淹死,人和鱼的秉性各别,所以好恶也就不同了。)

达生

500页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

(通达生命实情的,不追求生命所不必要的东西;通达命运实况的,不追求命运所无可奈何的事故。)

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

(生命的来临不能拒绝,生命的离去不能阻止。)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形,散则成始。

(天地是产生万物的根源,物质元素相合便形成物体,离散便成为另一物体结合的开始。)

512页

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三者若得,其名必极。

(不要太深入而潜藏,不要太表露而显扬,像柴木一般无心而立于动静之中。三种都能做到,可称至人。)

517页

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上升而不下通,就使人容易发怒;下淤而不上达,就使人容易遗忘;不上达也不下通,闭塞在心中,就要生病。)

529页

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忘是非,心之适也;

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

(忘了手脚,是鞋子的舒适;忘了腰,是带子的舒适;忘了是非,是心灵的安适;

内心不移,外不从物,是处境的安适。本性常适而无往不安适,便是忘了安适的安适。)

山木

549页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君子的交情淡薄得像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甘美得像甜酒一样;

君子淡薄却亲切,小人甜蜜却易断绝。

所以凡是没有缘故结合的,也就没有缘故而离散了。)

田子方

572页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最悲哀的莫过于心死,而身死都还是次要的。)

577页

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

(至人的德,不需要修饰而万物自然受影响,就像天自然的高,地自然的厚,日月自然的光明,哪里需要修饰呢。)

591页

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己,况爵禄乎!若然者,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入乎渊泉而不濡,处卑细而不惫,充满天地,既以与人,己愈有。

(死生是件极大的事,却不能影响他自己,何况是爵禄呢!像这样的人,他的精神穿越大山而没有阻碍,进入深渊而不受淹没,处在卑微而不觉厌倦,充满天地,他愈是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充足。)

知北游

596页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

(知道的人不说话,说话的人不知道,所以圣人施行不说话的教导。)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

(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出现礼。礼是道的虚华而祸乱的开始。)

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

(求道一天比一天减少贪欲,减少又减少,一直到无为的境地,无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了。)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生是死的连续,死是生的开始。

人的出生,乃是气的聚积;聚积便成生命,消散便是死亡。)

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

(所以万物是一体的,这是把所称美的视为神奇,把所厌恶的视为臭腐,臭腐又化为神奇,神奇又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就是通于一气罢了。所以圣人珍贵无分别的同一。)

601页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条理却不说话。

圣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通达万物的道理,所以至人顺任自然,大圣不妄自造作,这是说取法于天地的缘故。)

604页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

(形体静定像枯槁的枝木,心神内敛像熄灭的灰烬,他确实了悟道的真实,不矜持自己的成见,晦暗的样子,没有心机而不可谋议。)

607页

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

(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运行,万物不得不昌盛,这就是道呀!)

博知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

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者,圣人之所保也。

渊渊乎其若海,巍巍乎其若山,终则复始也,运量万物而不匮。

(学问广博的不一定具有真知,善于辩论的不一定具有慧见,圣人早已弃绝这些了。

想那增加了却看不出增加,减少了却看不出减少,乃是圣人所要保持的。

道渊深似海,高大如山,周而复始地循环运行,运转万物而不匮乏。)

圣人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

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

帝之所兴,王之所起也。

(圣人遇人事而不违拒,过往而不拘守。

调和顺应,便是德;随机适应,便是道;

帝就是因它而兴,王就是藉它而起的。)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卻,忽然而己。

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

解其天弢,堕其天袠,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

(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阳光略过空隙,忽然而已。

已经变化而生,又变化而死,生物为之哀伤,人类感到悲痛。

解开自然的束缚,毁坏自然的囊裹,变移转化,精神消散,身体随着消逝,这是反归大本呢!)

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

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得道的人是不议论的,议论的人是不能得道的。从明处寻就不会遇见,辩说不如缄默。

道是不能听闻到的,听闻便不如塞耳不听,这才是真正的得道。)

617页

视之无形,听之无声,于人之论者,谓之冥冥,所以论道,而非道也。

(道是要看它却没有形象,要听它却没有声音,有人议论的,称它为冥冥,所以议论的道,就不是道。)

庚桑楚

634页

春气发而百草生,秋正得而万实成。

(春气勃发而百草丛生,秋候适宜而万实成熟。)

641页

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已。

(行动时自由自在,安居时无挂无碍,顺物自然,同波共流。这就是护养生命的道理了。)

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撄,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是谓卫生之经已。

(要是至人,求食于地而与天同乐,不以人物厉害而受搅扰,不立怪异,不图谋虑,不务俗事,无拘无束而去,纯真无知而来。这就是护养生命的道理了。)

能儿子乎?儿子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

(能像婴儿吗?婴儿的举动无意无识,行动自由自在,身体像枯木而心灵像死灰。像这样,祸既不到,福也不来。祸福都没有,哪里还有人为的灾害呢!)

653页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所恶乎分者,其分也以备;所以恶乎备者,其有以备。

(任何事物有分就有成,有成就有毁。厌恶分离的,乃是由于分离了还求其全;所以厌恶全的,乃是由于有了全还在求全不已。)

659页

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至礼是没有人我之分的,至义是没有物我之分的,至知是不用谋略的,至仁是不表露爱迹的,至信是不用金钱作质证的。)

661页

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内心平正就能安静,安静就能明澈,明澈就能空明,空明就能顺任自然而没有什么做不成的。)

662页

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

(圣人善于契合天然而拙于应合人为。)

664页

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所以能做到崇敬他而不欣喜,侮慢他而不愤怒,只有合于自然和气的状态才能这样。)

徐无鬼

687页

其为人也,上忘而下不畔。

(他的为人,在上的人相忘而在下的人不挑畔离。)

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

其于国有不闻也,其于家有不见也。

(以德施人称为圣,以财施人称为贤,以贤名傲视别人,没有能得人心的,以善行谦虚对人,没有不得人心的。

他对国事不干预,对于家事不苛察。)

692页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狗不因为会叫便是好的,人不因为会说便是贤能。)

夫大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备矣。

知不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

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诚。

(最大的不如天地,然而天地无所求,它却是最完备的。

知道最完备的,无所求取,无所丧失,无所舍弃,不以外物更改自己。

反求自己而不穷尽,顺任常道而不矫饰,这是大人的真性。)

696页

吾所与吾子游者,游于天地。

吾与之邀乐于天,吾与之邀食于地;

吾不与之为事,不与之为谋,不与之为怪;

吾与之乘天地之诚而不以物与之相撄,

吾与之一委蛇而不与之为事所宜。

(我和我儿子遨游的,乃是游于天地。

我和他同乐于天,我和他求食于地;

我不和他求功业,不和他图谋虑,不和他立怪异;

我和他顺天地的实情而不使他和物相搅扰,

我和他顺任自然而不使他滞心于事之所宜。)

701页

神人恶众至,众至则不比,不比则不利。

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养和以顺天下,此谓真人。

(因此神人讨厌招引众人,招引众人来就不和睦,不和睦就有不利的事。

所以没有过分的亲近,没有过分的疏远,抱德养和来顺应天下,这就称为真人。)

704页

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药也。

(得到他可以救生,没有它可能会死;但有时用了它也会致死,没用它也可存活,这便是药材的作用。)

707页

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后知之。

(无心的知好像无所知,无心的知才是真知。)

外物

748页

外物不可必,

忠未必信,

孝未必爱。

(外在的事物不能有定准,

衷心却未必能取信,

孝顺却未必能见到爱。)

757页

反无非伤也,动无非邪也。

(违背本性无不受损伤,扰动心灵无非是邪念。)

让王

792页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

唯无以天下为主,可以托天下也。

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天下大位是最贵重的,而他不以大位妨害自己的生命,何况其他的事呢!

只有不以天下为己所用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

天下大位是最大的名器,却不以它来交换生命,这是有道的人所以和凡俗不同的地方。)

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我站在宇宙之中,冬天穿皮毛,夏天穿粗布;春天耕种,形体足够劳动;秋天收获,身体足够安养;太阳出来去工作,太阳下山便休息,逍遥自在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我要天下的位子做什么!)

795页

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舜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能尊重生命的,即使富贵也不以昧养而伤害身体,即使贫贱也不以利禄累害形体。现时的人,身居高官贵爵,都重视失去它们,见到利禄就不顾自己的性命,岂不是迷惑吗?)

809页

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所以养志的人忘了形骸,养形的人忘了利禄,求道的人忘了心机了。)

811页

知足者不以利于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知足的人不因利禄累害自己,心意自得的人遇到损失也不忧惧,修养内心的人没有爵位而不羞愧。)

812页

重生则轻利。

(重生就轻利。)

814页

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

(君子通达于道的叫做通,不了解道的叫做穷。)

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所以内心反省而不愧疚于道,面临危难而不丧失于德,大寒来到,霜雪降落,我才知道松柏的茂盛。)

盗跖

829页

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天地的存在是无穷尽的,人的死生却是有时限的,以有时限的生命而寄托在无穷尽的天地之间,和快马迅速地闪过空隙一般。凡是不能够畅适自己的意志,保养自己的寿命,都不是通达道理的人。)

渔父

874页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本真乃是精诚的极致,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人。)

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真正的悲痛没有声音而哀伤,真正的愤怒没有发作而威严,真正的亲爱没有笑容而和悦。真性存于内心,使神色表现在外,这就是本真的可贵。)

列御寇

886页

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智人,天而不人。

(知道容易,不说出来困难,知道而不说,这是合于自然;知道而说出来,这是合于人为,古时候的至人,体合自然而不以人为扰民。)

本文选自《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注译

中华书局 出版

(0)

相关推荐

  • 老庄名句40条,给你一个超然物外的境界!

    老庄名句40条,给你一个超然物外的境界!

  • 郑文光丨书艺箴言录1:书贵元道

    文/郑文光 小引 写毛笔字分实用的书写和艺术之书法,本文涉论只对应书法艺术(书艺).总六讲,有四贵两论. 四贵:书贵元道:书贵人学:书贵心画:书贵写人. 两论:论书外用法:论享受空间. 一.书贵元道 ...

  • 郑文光丨书艺箴言录2:书贵人学

    文/郑文光 人学,以整体的人的本质及其生活世界为研究对象之学问.中国书法成为人们自觉自由的活动,且已渗透到人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人之与书,书法是人的性情投射及外延.因此,书法艺术之最高境界,不是 ...

  • 郑文光丨书艺箴言录3:书贵心画

    文/郑文光 中国书法的元道格式是"宣道养性".养性,养真实之心性-- 真实有三个层次:生活真实,艺术真实,心灵真实.一层一个境界,简言之第一.二层次是本源与派生关系,属审美理想范畴 ...

  • 郑文光丨书艺箴言录4:书贵写人

    文/郑文光 旧时代实用书写多于艺术书写,故戏称"人写字":新世纪书法因实用书写退出历史舞台,书写变成纯粹玩艺术,强调"字写人".字写人即书写人,书写要张扬自我, ...

  •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 好奇的阿哲

    原文 至人之用心若镜, 不将不迎, 应而不藏, 故能胜物而不伤! 翻译 超越自我的人,内心如同镜子, 不控制外物,不迎合外物, 外物来时如实反应,外物去时而不保存, 所以能够胜任万物,而不会有任何损伤 ...

  • 郑文光丨书艺箴言录5:论书外用法

    文/郑文光 在汉字空间里提取形式空间--为什么如此说?因为汉字是格式塔,至高无上,不能解构再造.但汉字的形式空间是开放的,允许耍花样.故新世纪的书法,要在不侵犯书法命脉的前提下,实施书外用法,借改变形 ...

  • 郑文光丨书艺箴言录6:论享受空间

    文/郑文光 名家无笔,书家无字.无笔无字是书艺家的艺术心理进入无我无物.物我两忘的境界.得意忘笔.得意忘字的书写,唯随意率性纵情挥洒,就叫享受空间-- 书法是占有空间.留有时间的视觉艺术.享受空间的创 ...

  • 企业观察录丨“多情”的万科,会把持“亚朵”多久?

    回复「文旅」 继融创中国凭借"永乐华住"出道后,万科这个前10年打着"让建筑赞美生活"的地产商,想不到十年后,竟成为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 ...

  • 企业观察录丨后疫时代,看IWG集团缔造中国共享办公的“跨时代”

    回复「文旅」 灵活 · 商务 · 共享丨从"IWG"开始 IWG集团,作为全球灵活办公空间领导者.拥有30余年提供超凡灵活办公解决方案,在协助全球酒店合作伙伴采用灵活办公空间解决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