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文史 | 【李光炯】之:宏实小学简介

编者按:李光炯先生留下的文字资料很少,为查找相关信息,以期凝练出先辈革命与办学精神,小编经历不少坎坷,愁眉不展时,偶然听说叶国屏先生曾撰写过宏实小学有关文章,几经打听,购得《枞阳文史资料》(第一辑),现分享该文如下。

宏实小学,是我县教育家李光炯先生创办的。学校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募捐。由于李光炯先生和校董倪砚农、孙闻园、房秩五等都是省内外知名人士,各方面热心教育者都积极赞助。如岭南霍守华(经营上海地产的实业家),青阳陈鲁生、陈梅生兄弟二人(经营马鞍山桃冲铁矿),每年共捐助八千元。还有其他实业家也有一定的资助,加上省教育厅之补助,校内又实行勤工俭学,收入足可敷出。在办学过程中,坚持“教育为农民开门”、“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在普及乡村文化教育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现就访问老年校友所得资料,对宏实小学作一简介。

宏实小学前身是设在李家兰庄的李氏私立小学,也称兰庄小学。这所小学校训为“宏实”二字,意思是“实大而后声宏”。一九二七年改私立为公立,遂命名宏实小学。

宏实小学成立后,校址择在现今黄羹乡沿河、老庄两村交界处。新建校舍一百余间,分前后两大排,大礼堂、办公室、教室、图书馆、教师宿舍,学生宿舍以及膳厅、厨房等,都安排有序。两排房屋中间是一大院,培植松柏花草,十分优美宜人。后门外是大操场,置有足球架、篮球架,沙池、秋千、滑梯等体育运动设备。学校规模逐渐扩大,由六个班增到十二个班,各年级都是双轨制。校训订为“诚、毅、勤、朴”四字。并制订校徽、校歌。校徽以蓝白黄三色,用“宏实”二字组成镰刀、钉耙图案,表示劳工神圣之意,校歌歌词是李光炯先生亲自所撰,头两句是:“山色湖光如画兮,毓秀钟灵,吾党何幸而来此兮,如坐春风……”古朴清雅,饶有风韵。

李光炯先生深知办学成绩之优劣与师资有密切关系,所以宏实小学聘请教师极其认真。实行一年一聘,待遇从优,年俸最高的为大洋四百元,最低的也不少于二百元。前后十二年,应聘在该校执教的名师有:张亮如,何子诚、李承华、吴醒民、戴谷生、李相珏、陈炯如、张汝娴等。他们为培养祖国新苗,付出多少心血。每年全校学生计有四百余人,除附近中低年级学生外,一律在校住宿。他们各科教学,从实际出发,灵活编班编组。例如高年级语文科,采取分组教学,优等生编入甲组,次等生编入乙组,除教课书外,教师还因组而异,自编补充教材(油印);乙组学生成绩飞跃者可升甲组,甲组学生成绩后退者可降乙组。算术科,有时参酌年龄及语文程度编班,年龄较大而语文程度较优者也可编入六年级,一面学新课,一面补旧课,很快就能补齐拉平。

由于教师素质高,责任心强,校风端正,学风优良,因而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当时安庆专区小学之冠。每年著名的安庆第一中学初中招生考试,名列前十名的大都是宏实小学毕业生。因之,宏实小学蜚声皖赣沿江各县,上自九江,下至芜湖,都有学生慕名而来就学。远近学校前来参观取经者,更是络绎不绝。

(李光炯先生墓)

学校除智育、体育有正常课程外,还重视劳动教育。他们在附近荒丘上开垦有十几亩地,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安排高、中年级学生,和老师一起参加生产劳动——种菜种麦、种豆、植棉、插山芋以及锄草、追肥和采收。生产劳动所得,一部分经济作物(如棉花)归学校收入,蔬菜和粮食大都补贴师生伙食团。当时城市职工每月伙食费约需五元,而宏实小学只需二元左右。

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宏实小学不是单纯地上几节公民课,而是从课堂教学、体育活动和生产劳动中去体现。特别是李光炯先生,经常亲临学校视导、讲演或请来有名望的进步学者,向学生讲述国家大事和历史上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光辉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爱国思想。后来本省许多名流学者、革命志士,如张菊初、倪子明、李相勖、方浩、李承祜、朱泽甫、方述才,苏洪、殷涤非、李承泌、史迈(女)等,都是宏实校友。

贵池县有一革命烈士朱英业,是宏实小学毕业生,他四十年代初组织游击队积极抗日,不幸在殷家汇战斗中受伤被捕,惨遭日寇杀害。他英勇就义时,对江北高呼:“李老先生!宏实的老师们!我无愧于你们的教导了!”

(陈独秀悼李光炯先生作品)

宏实小学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积极地多种形式地开展社会教育。他们在附近各村庄,都设有农民夜校(分成人班、妇女班),无偿地印发农民识字课本,除农忙季节暂时停课外,每晚都有老师分头去授课。在学校通往枞阳镇大路口的王家亭大庙内,设有民众茶园识字站,每天由一位老师率几个高年级学生施茶、施教。识字站开学那天,附近农民敲锣鼓,放鞭炮,热烈庆贺。大庙墙上贴满红纸标语和对联。有一联云:“喝杯清茶来,带点知识去。”又一联云:“为农民沙漠似的生活中,掘出一泓清水,替大众荆棘般的命运里,敲来半点福音。”

宏实小学师生还经常运用文艺形式,向群众宣传爱国思想。尤其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相继沦丧,全国各地掀起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宏实小学便组织学生定期到各村宣传,演出《农民泪》、《塞上风云》、《放下你的鞭子》等话剧,教唱《铁血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等歌曲。有时,李光炯先生从南京金陵大学借来有进步意义的无声电影,公开放映,既丰富了农民和师生的文化生活,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一九三八年,日寇沿江西侵,枞阳县滨江地区均遭铁蹄蹂躏。宏实小学校舍于一九三九年被日寇纵火焚毁,学校遂迁移孔城,不久又迁往桐城,改为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宏实小学仍在原址复校,继续为祖国培育人才,但在十年动乱中,竟随乡镇名称的改变而更名为长安中学.后来长安中学迁移去长安公社附近,原宏实校址又出售与县农技学校,迨农技校学校停办,宏实小学即名实俱亡了。老年校友每来母校旧址凭吊,不胜感慨万千。(《枞阳文史资料》编者按:本文末段所云,与前一篇《历史悠久的枞阳小学》所写,有不相符处。暂且二说并存,希确知宏实小学史实者再撰文补充订正。)

一九八四年八月十三日

来源:文乡枞阳

(0)

相关推荐

  • 西城金融街学区汇总

    西城和海淀,一个稳妥一个激烈,一个"保守右派"一个"激进左派",非要分出来个一二三四来,恐怕是难决高下,各有特点.西城学区更是成熟稳重,海淀学区则是多了点朝气蓬 ...

  • 【海头小学家长学校】丰收节里话丰收

    [海头小学家长学校]丰收节里话丰收 媛媛 9小时前 阅读 1593 关注 丰收,是秋天最美的颜色 秋分 天高昼热夜来凉, 草木萧疏梧落黄. 日享菊香播小麦, 夜喝梨贝养脾肠. 从2018年起,我国将每 ...

  • 封面故事 | 学者,学为人而已矣——刘伯谷、刘叔固先生口述

    槐轩学说,本为四川双流人刘沅(1768-1855)以儒为本.兼采佛道所创立的传统学术.此后,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百年,人才辈出,遍及川西教育.医学.社会慈善.民间宗教祭 ...

  • 枞阳文史 | 浅议李光炯先生的历史地位

    李光炯先生墓 细雨飘飞,枯叶萧萧,我站在李光炯先生的墓碑旁,久久徘徊.不能不感叹,时光过得真快:不能不感伤,历史被遗忘得太多. 当初,给李光炯先生当教员的很多人都声名显赫了,被人们津津乐道.如:陈独秀 ...

  • 枞阳文史|田圩有个“牧童学校”

    牧  童  进  京 作者:田大如 无意中,一本旧历书映入眼帘.画面上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骑在大水牛背上,玉笛横吹.那天真可爱的牧童,唤起我对田圩牧童学校的回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是"一大二 ...

  • 枞阳文史|古今第一“学霸”与枞阳黄公山

    枞阳黄公山 古今第一"学霸"与枞阳黄公山  作者:黄雷生 若光风霁月碧落澄明,站在枞阳老城的高处,南向举目,越过铁铜沙洲,便可见千山万重,一江如练.滔滔江水之上,横跨南北的安庆铁路 ...

  • 枞阳文史|【黄雷生】老照片·古迹纪事

    老照片·古迹纪事 文|黄雷生 题记:百年老照片,揭开尘封的夙昔,今人初见千年胜迹"惜阴亭"靓影-- 老 照 片 文乡微信群转发的一张老照片,注有"安徽桐城枞阳国民学校&q ...

  • 枞阳文史|话说东乡武术

    东乡武术在<安徽省体育志>的传统武术中,排名第二,但它实际的名声与武艺水平,当列皖省民间武术榜首. 我们先来看一段东乡武术<仙人驮伞棍>的口诀: 仙人驮伞一支枪,铁牛耕地走边场 ...

  • 枞阳文史|南乡宿儒之殷善夫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题记: 旧时老桐城民间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叫"文不过南乡".这里的"南乡"大体包括现在的枞阳县白荡湖以西及西南的大部分区域," ...

  • 枞阳文史|南乡宿儒之殷驯夫先生

    题记: 旧时老桐城民间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叫"文不过南乡".这里的"南乡"大体包括现在的枞阳县白荡湖以西及西南的大部分区域,"文"是指其中教 ...

  • 《史记》中被实锤的四个著名假历史 竟然骗了我们这么多年

    沧海桑田天下事,闲谈华夏五千年.大家好,我是李师弟.我们在探究历史的时候,很多时候习惯于以史书的记载为佐证.不过史书中的记载虽然大部分是真实的,但也有一些经过史学家的考证,被实锤是胡说八道.大名鼎鼎的 ...

  • 李彦宏实控的太合音乐要IPO?回看20年在线音乐市场大变局

    近来,在线音乐市场"不太安稳". 6月底7月初,网易云音乐.荔枝FM.语玩.吱呀等26款音频平台被各大应用商店下架. 下架消息未止,7月6日晚,网易云音乐称,近期遭集中造谣攻击,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