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对分众传媒价值的最新看法,值得每个持有分众的投资者看看 说在前面,对于分众未来的价值判断,你是...
说在前面,对于分众未来的价值判断,你是否认同并理解以下江总的讲话,至关重要,我把付费内容分享给大家
分众以前的增长靠夺取有限资源
现在从数据、技术、用户互动等等来增加价值
再结合分众谈我的一些看法,我也特别体会朱教授所讲的,分众以前的增长是靠有限供给去夺取有限资源,什么是有限资源?
楼宇是个有限资源,首先今天有3.1亿人每天看分众的屏幕也好,电梯海报也好,它靠的是分众1万多个人去铺楼,它占据了一栋栋楼,占据了中国80%的写字楼和70%的公寓楼的电梯,这是有限供给。
投资市场就会说你的增长空间是什么?楼都被你干完了,你还有多少空间呢?这是一个问题。
通过有限的空间好处是什么?每个人就在这个空间路过,你放一个品牌进去,无限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信息当中,在有限的生活空间中被看到、被引爆的概率更高。
但是他在我们角度来说,当你的楼干完了,每天消费者就5分钟来看你的时候,3亿人5分钟,你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升价值呢?就要从数据、技术、用户互动等等来增加价值。
所以我们从2018年开始,阿里巴巴成了分众的股东之后,我们就不断的研究,比如云端化。
通过技术云端化,增加了多屏幕,以前要增加很多人工上刊,要相应增加人,现在全部是云端分发的,人没有增加,我只是用技术去推送。
出现了LOT化,以前是我们机器要每天巡视,现在哪个机器坏掉我再派人去,因为我在后台知道哪台机器坏掉了,这人力就被大量的节约下来,而这个技术一次研发投入可能花了几千万,但从长期角度来说它可以无限被使用。
数据打通之后
给分众带来了巨大的增值
第二个部分比如说数据要回流,原来我们的广告就发出去,传统媒体最大的问题是出去了之后谁看过没有人知道。
现在放给大家看了之后,我们的数据哪些人看过,你从高德地图上把这些楼里面有到哪些人,作为一个数据包流回到天猫数据银行,这样每个企业放广告的时候放给谁看了,我在后台的天猫数据银行都知道。
而且进了天猫数据银行,原来有1亿5000万人看过我,这些人有没有加购、关注、收藏、产生兴趣,他只是曝光,还是产生了加购、关注、收藏变成兴趣人群,还是会产生了购买,最后还产生了正面的评价,这可以被分门别类,就成了数字资产的评估标准。
今天的广告到底带来多少是曝光人群,多少是兴趣人群,多少是购买人群,多少是正面口碑人群,这个时候你可以发现效果可以被量化,这对分众的价值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量价值。
这对产值有多少成本?没有多大成本,但是由于我们数据一打通之后,它给分众带来了巨大的增值,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客户知道这些人看过我。
比如有2亿人看过,我发觉我是卖奶粉的,这2亿人里面2000万人最近还在从分众上看过我的广告,同时在阿里上曾经搜索过奶粉,我把这个看过我奶粉广告的人又会买奶粉的人,这2000万人合在一起,再次在手机淘宝上用阿里巴巴的广告资源再推送,这个时候它的转化率就会大幅的上升。
为什么?你在楼下看过,上去打开手机淘宝广告又来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转化率大幅低,这就是我们叫二次追投。
二次追投是由数据打通之后,把品牌广告转化成效果,销售效果的时间周期大幅的缩短,价值又被提升了,但有什么成本吗?
没什么成本。在我们上面可能是投了一两千万人民币就解决了。
根据数据库精准分发
最后就是精准分发,当我们把阿里巴巴的数据跟我们的楼宇结合的时候,每栋楼背后这些人到底买了什么?
对这个楼的评估,比如说宝马7系要10万块以上一平方的楼,宝马5系要选择7万到10万的楼,宝马三系要4万到7万的楼。
这产品只在大润发有卖,我在大润发旁边三公里之内。
这都是按照物业数据,我们最早做了一个比较粗的数据库,阿里的数据库来了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每栋楼背后它的人物肖像是什么,它的人群标签是什么?这群人到底买过什么东西,对什么品牌感兴趣,对什么品类感兴趣,一旦跟我的楼结合,它就产生巨大的数据产能。
这个数据才能使得我在每个客户拿过来千楼千面的分法,每栋楼的广告它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发出去广告也是不一样的,这又是你在有限的流量当中取得了更高的价值,这个时候你就卖出更大的议价。
再比如说我们的机器上已经有了人脸识别,我们不拍照片,因为有隐私问题,那我们的人脸识别在做什么?我们在记数字。
比如说飞鹤奶粉的广告在放,大家100人路过,有多少女生对他进行了关注?一般路过是有40个女生关注了,还是多少人关注了,我们在跟后台数据在追踪。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第一,如果飞鹤有10条广告,我打了100个楼先测试一下,我发现有三条广告效果最好,我把它放在我的服务器上云端。
接着我发现我第一条广告推出去之后,到了12天的时候挖掘消费的注意力,从原来100人有47个人看推到30个人以下了,触发了我的疲惫周期限制底线,第二条广告就随时可以推出去。
这个时候你可以发现成本投入多少钱,我们这个项目可能投了两三千万,但对前端的效率就发生很大改变。
所以通过你的技术能力、数字能力、数据能力,正在大规模的提升你的价值,提升价格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供的轻资产投入,但这些东西而且可以被延伸。
分众的生意扩大到更多城市也好,或者从3亿扩大到5亿人也好,这个技术是可以被一切利用。
包括我们现在用NFC技术,你看框架的广告,你的手机只要NFC滴一下就可以得到这个东西的优惠券,这也是一个技术,基于这个技术就可以用户可以产生实际的互动。
所以我感觉这是我的一个非常大的体会,这个体会使得我们(了解)未来什么是真正的生产力,品牌消费者认知资源,数据技术你拥有的用户的平台,以及跟用户的连接能力和互动能力,才是真正未来的核心的竞争力。
问答环节
分众捕捉到了消费者的无价值时间
要正确的广告去找消费者
问:刚才江南春董事长讲到了,分众传媒占领的每天5分钟,3亿人,加在一起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但是反过来讲,一个消费者能够被占领和争取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在消费者的认知洞察和获客的过程当中,是有天花板的。我们不能认为消费者的关注和心智是一种无限供给的东西。在这里边,我们真正应该关注什么东西?
江南春:消费者的时间是有限的,你怎么去挖掘消费者的注意力时间?我自己的体会是说,分众真正的资产不是在它拥有多少屏幕,这是客观的硬资产,它真正的资产在于我当年开创了一个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捕捉到了消费者原本的无价值时间。
有价值的时间大家都在争夺,晚上你躺在床上,这个时间是被娱乐掉了,是看了爱奇艺还是看了抖音,大家都在追逐。
但是我们抓住了消费者每天在公寓楼、写字楼必经的场所上,等电梯原本无聊、无价值的时间,那个对消费者可能是无价值的,而且是碎片化的时间,但对广告商是个最有价值的时间。
因为我当时看,没有人要看广告,广告是个招人厌的东西,所以我当时看完,很兴奋地洞察到了这一点之后,我发觉原来每个人都要路过电梯,第二,还发现消费者在电梯口对广告是有兴趣的,是因为它比空白要好。
比如你在电梯里门一关,旁边有个女生,你盯着她看也不行,你看啥好,旁边有个广告挺好的,它帮你打发了无聊,处理了尴尬,要把无价值时间无聊时间变成有价值时间。
对广告主来说,这是个最有价值的时间,因为广告跟有效的内容相比,没有人要看,比如说你要看财经杂志好,还是看广告好,那好的太多了,但问题是广告在电梯里就有价值,在电梯独特的场景当中,消费者会主动去看一下广告。
要挖掘消费者的有限时间,第一,大家可以去通过好的内容争取到消费者的时间,顺便中间插一些广告,你可能看了一小时的片子,前面可能有个2分钟广告。但是另外一种是抓住消费者碎片化的、好像无价值的时间,把它转化成广告的有价值时间,这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后面都是复制了。
第二,这个时间已经被你抓到了,你怎么挖掘这个时间非常大的潜力?因为这个时间当中,消费者100人路过,现在平均是46个人看,还有四五十个人在看手机,也可能5%的人在聊天,都可能发生,这就是一个争夺。
在这5分钟时间当中,每个人路过并不见得每个人都去看你,这个时候就看你的广告,你要正确的广告去找他,而不是说我放什么就上,这就叫千楼千面。
我们了解了这栋楼人的需求偏好,所以我给他的广告是跟他匹配程度相对比较高的,这个时候你就把眼球争取过来了。
有效的广告对它销售影响的有效性争取过来。在同样的5分钟时间当中,你怎么开掘,一个是精准的分发,一个是对创意表现力的激活等等,这些都有很多可以深入挖掘的东西。
智能制造时代
个性化的成本不高
问:从成本最优的角度来讲,无限供给的产品,它应该是一个标准品,比如说微信,每个人的微信基本的框架是同一类的东西,但实际上刚才江总讲,你们的楼宇广告分发当中,如何能够真正的占领不同用户的心智,靠的不是千人一面,千楼一面,而是千楼千面甚至千人千面,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柔性产品。
按照我们的传统理解,柔性产品的成本是很高的,比标准品要高,获取流量的过程当中,是靠成本最优的标准品,还是千人千面的柔性个性化产品,这个问题能不能进一步阐述一下?
江南春:在原来的体系当中,规模化生产效益最高,个性化生产效益很差,但是个性化生产价值很高。
在智能制造的时代,其实没有成本,我上次去参观一家专门做衣服的智能制造,它每件衣服跟批量生产大概增加了10%,他们可以卖出一倍的价格,这就是一个比较关系。
在智能化制造以及像我们这种在背后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智能精准投放的公司系统当中,比如张一鸣同志的算法,算法投很多钱,但一旦算法形成了,被无限使用的时候,它就被摊薄了。
比如阿里巴巴做了很多标签,它是通过累积起来的,但它一旦放在分众的楼宇当中,最后你发现我可以精准分发带来巨大的价值,而成本获取变得非常的小,我们在后台完全不用管,它会自动进行切换,这是第一个回答。
如何应对流量成本上升?
第二个,刚刚听了周教授讲的,我有一个体会,因为现在大家最大的挑战是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被挤压,流量平台把钱都赚完了,我们经常说GNB,就是你的销售额等于流量乘以转化率乘以客单价乘以复购率,这个公式大家都理解。
流量大家都在研究,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流量洼地在哪里?流量红利在哪?总有洼地和红利的。
比如说以前在品牌广告的线上流量洼地,比如抖音起来的时候,你有没有抓住抖音?抖音现在价格又贵起来,但抖音有一段时间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它是有流量红利,抖音之后线上的流量红利在哪里?当年最早找到了淘宝的红利、天猫的红利、唯品会红利、聚美优品的红利、小红书的红利、抖音的红利,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流量红利,你怎么去发现?
品牌广告线下流量也有红利,原来的线下的注意力红利在电视的红利,十几年之前是电视的红利,到现在主流人群不太看电视了,有一段阶段视频广告是个红利,后来发现它付费了,主流人群都付费了,就没广告了,这个红利消失掉了。
但反过来说,你再看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它产生信息流广告的红利,但消费者对品牌端角度来说,他主要都是看内容,很少注意看广告。
现在他自动的过滤掉那些广告的时候,你发现红利消失了,它的红利在什么地方呢?比如说分众,相对来说,它的主流人群不太看电视,看视频是付费的,看微博微信新闻客户都在看内容的时候,他可能承担了品牌引爆的红利,这些年当中,主流的一些品牌都是我们引爆的。
第二,转化率,转化率取决于精准分发。刚才周老师说头条为什么更加吸引人,因为它个性化程度更高,个性化分发能力更强,所以它使得你的转化率更强。
反过来说,还有一个转化率就是它的知名度认知度,你在电商平台上能不能卖出,品牌很重要,比如雅诗兰黛、欧莱雅出去打一个广告,点击率就比别人高,因为他知名度认知度高,平安保险和永安保险打一个信息流广告,平安保险转化率就高。
所以面对流量成本的上升,第一,品牌是持续免费的流量,你在电商平台能不能赚钱,看你自带流量的比例有多大;第二,你在电商平台能不能赚钱,取决于品牌知名度、认知度和精准分发能力,取得你的转化率;第三,你能不能赚钱取决于你的客单价,客单价来自于你的信任度和议价能力。
2800块钱的平安保险和2500块钱的永安保险,保障都是一样的,撞了车赔你的钱是一样的,你一定会买2800的平安保险,它的议价能力就来自于这个。对付今天流量成本上升,还是要回到品牌心智的。
分众只收集数据,不收集个人动作
问:你怎么看数据资产的归属问题?因为这也涉及到数据隐私、公民的权益问题。当流量变得如此之难,数据资产更多的在大平台所控制的时候,对于新创企业、中小型企业或者说一个创新项目,在它早期的时候,怎么建立品牌的认知和消费者心智的教育?
在这个过程当中,比如说像分众这样一个强大的媒体和传播的平台,怎么样能够帮助这些中小型的企业,在品牌的建立和消费者认知方面走得更快一点?
江南春:从数据资产角度来说,一般性的平台都是你要使用的时候,它开始有个认证的,你要同意他的这个东西,所以你是已经被授权过的。
比如说像我们这种平台,我们基本思路是不收集任何个性化的,只收集数据,我们不收集你个人有什么动作,我只收集这条广告,100人路过,主要是女生,有50个人看,我只研究这个,所以这不能触碰到一个个人,因为你没有得到对方允许,所以每个真正的比较大的公司都会关注到数据的安全,以及你不能触及客户的隐私。
比如一栋楼,我们研究的是一栋楼的群体,而不是研究这栋楼里面的某一个人,所以这里面是有一个度的问题的。
创业公司要抓住时间窗口饱和攻击
新物种的崛起一定有惊险一跃,从脆弱到固化
第二,每一个时代都有新的创业公司崛起,中国有那么多优秀的创业者,我不认为这个世界有了四大平台之后,别人就不能够成功。
头条的发展历史就已经证明了,第一个,它要有一个好的理念,如果你创业起来,创不出来一个好的公司,不要怪人家平台,你得怪自己有没有好的理念。比如说张一鸣总他就有了一个个性化智能推荐引擎这样一个全新的理念,这是他个人对社会最重要的贡献。
有了这个东西之后,他要实现它,就要给团队股权,你没有钱,你要给股权,大家有梦想合在一起。就像阿里巴巴18个人,分了股权,所以这是第一个原始时期,靠股权靠梦想。
第二个时期靠资本。刚刚周教授讲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估值体系怎么看?沉没成本怎么看,这就有了风险投资的机制,通过一个资本实现很重要的一次惊险一跃。所以根本上创业生意还来自于你的创意、想象力创造你的利润率,这是一个问题。
那倒过来,分众实际上是很多年以来,过去三五年的很大程度上,包括可能2011年开始,团购市场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参与了中国新经济成长。
我们一直把自己定义为中国新经济成长的引爆器,无论滴滴跟快滴跟优步的发展,还是饿了么跟美团的大单,还是瓜子二手车和优信二手车、人人车的大战,基本上主要品牌的平台都在我们这。
我自己跟很多CEO、创业者经常有很多的分享,我自己的看法是,第一,你出来创业,第一个问自己有没有开创一个差异化的价值,你要么开创了一个品类,要么开创了一个特性,否则你不要来创业。
第二,你有没有时间窗口,因为创业者的时间窗口是非常短的,模仿是非常快的,你的蓝海只在瞬间。大家看到你赚钱了,不会有人放过你的,就像鲨鱼闻到了血腥都往你这游,你的创新迅速从蓝海变成红海,所以你大概只有6个月到一年的时间窗口,有时候甚至更短,你要抓住这个时间窗口,要饱和攻击,在消费者心智中要固化这个认知,新物种的崛起一定有惊险一跃,从脆弱到固化。
他的一跃有三个固话,第一个叫规模固化,你的用户规模的固化;第二叫资本固化,你吸到了市场上最主要的钱来支持你;第三叫心智固化,消费者认为打车就是要找滴滴,叫外卖就是要找美团饿了吗,我二手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就是瓜子二手车,这个认知一旦固化就取得了一种产权。
中国会成功的创业公司大概有两种产权,要么拥有不可逆的知识产权,要么拥有一个不可逆的心智产权。知识产权是什么?比如高通、华为、英特尔,他有大量的研发堆在那边之后,他做出了很多别人不会做的东西,他就有知识产权。
比如说张一鸣个性化推荐,现在大家都会了,但是他做的深度以及他像黑洞一样,吃进去的数据越多,他发挥的价值就是比你高。这就是不可逆的形成了他的知识的能力和知识产权。
第二个部分叫不可逆的心智产权,就叫品牌的护城河。果冻我就吃喜之郎,有什么技术难度吗?中国人能不能做出比喜之郎更便宜、更健康的果冻?都可能,但是在消费者心智中不能。
家乐福有100多个果冻,在消费者大脑中,大家一问,果冻我就吃(喜之郎),他脑海里还是喜之郎说明心智的货架已经被占满了,已经被占领了,所以叫固化的心智产权。你要喝个水,农夫山泉有点甜,他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他是不是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问题是你就会选农夫山泉。这种心智的固化就是你很强的护城河。
所以整个创业企业只要遵循着这4步法则,最终一定还是有机会,每个时代都有巨无霸,但巨无霸背后都有创新公司的成功。
只要在“三爱三怕三缺”里面
就不怕没生意做
问:从分众市场的投放和品牌的变化来看,什么领域和行业正在展现新的复苏和成长爆发?
江南春:这次疫情对工薪阶层影响挺大的,所以工薪阶层会把很多非必要开支都去掉。
但我们在下半年已经看到,白领骨干精英的消费已经反弹了,你很明显的感到消费反弹。中国已经有大概2.25亿到3亿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没有被打断。
我以前说过一个问题,就是未来你的生意只要在三爱三怕三缺里面就不会怕没生意做,爱美爱玩爱健康,怕老怕死怕孤独,缺爱缺心情缺刺激。
中产阶级的消费的心理,是个心理学意义大于实物的意义,这个时候你怎么满足他的心理意义变得很重要。
因为刚需的东西、低价的东西已经不重要了,品质品牌带给他心理满足感,不要跟客户谈什么刚需,刚需东西早就满足了。逼格的、品位的,你怎么自我标签化的,怎么体现你是什么样的人,我买你这个品牌代替我是什么样的人,没有什么是必要的东西,只有想要的潮流的。
商品不仅要提供功能,关键要抚慰心灵和情绪。所以未来很多品牌产业的崛起,主要从以前解决生活问题到生活意义的创新,从使用产品到享受生活,从趋同消费到个性消费,从物质追求到精神愉悦。
所以我感觉中国的消费分级越来越明显。大众的是清单式消费,中产阶级是冲动式、触发式消费,大众的是趋同化消费,中产阶级是趋优化消费,大众的是功能化实用化消费,中产阶级是美学化、精致化、健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