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形象思维在诗词中的表现
编辑:林淞月 出品:桃花源间
简谈形象思维在诗词中的表现
作者/柳无烟
疏密与形象思维的结合:
古人在诗词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又相成的辩证手法,使得作品张弛有度、顿挫有序,情感与景物巧妙地揉和在一起。
情感与景物的结合,需要一些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与过程,我们称为手法。
疏密
诗词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或景物的密度。
使形象思维的抽象成分,在景物疏密相间中完美的表现出来,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
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
如: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其中高字声字为虚;秋风为实。实际景物只秋风一词,重在传神也。
再如:
月色为怜今夜客,砧声那似去年秋。---月色,砧声。
闲云不系从舒卷,狎鸟无机任往来。---云、鸟,两句各一个物象
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月、鹊,两句各一个物象
海上风云摇皓影,空中露气湿流光。---风云,露气,两个意象
这几个诗句,一句都是仅写一景,为疏,大景,传神。
密度大者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
风引漏声过枕上,月移花影到窗前。---风、漏声、枕上、月、花影、窗
隤墉穷巷无人迹,独树孤坟有鸟吟。---墉、巷、树、坟、鸟吟
再如:
寒竹影侵行径石,秋风声入诵经台。---寒竹、径、石、风、诵经台
蟾蜍竹老摇疏白,菡萏池乾落碎红。---蟾蜍、竹、菡萏、池、碎红
窗中早月当琴榻,墙上秋山入酒杯。---窗、月、琴榻、墙、山、酒杯。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想象中、回忆中的物象,照样可以疏,也同样可以密。
密度大者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
以上例中5组诗句,物象都很丰富,工笔细描,铺写渲染,意象很细密。
在诗词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但在一首诗词中,诗人往往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
如杜甫《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一联: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三节意象,显得绵密急促。
第二联: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
从美学角度看,密可以产生一种紧促感,疏可以产生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给读者带来很愉悦的心理感觉。
又如:王维《山居秋暝》前两联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深得疏密之妙。
第一联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
第二联具体列陈几个意象,明月、松、清泉、石,十分丰富。前四句一疏显得宏阔,一密显得清幽,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虚实,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虚实与疏密的结合。
疏与虚实的结合,如上文提过:“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密与虚实的结合,如上文提过:
“风引漏声过枕上,月移花影到窗前。”
风、漏声为耳听为虚,枕上、月、花影、窗眼见为实。
通过上边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象的疏密与虚实是怎么组合成句子的。
下边我们通过几首完整的律诗,来详细分析起承转合中的疏密的情况:
明·高启
咏梅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琼姿、瑶台、江南(物象少)为疏。重在传神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雪、山、高士、月、林、美人(物象多)为密。工笔细描,重在渲染首联的神。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疏影(指梅花)竹、春、残香(指梅花)苔。密写为下联做渲染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何郎、东风(物象少)重在传神。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物象极少,重在传神)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物象极多,重在为全诗做渲染)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滩头、惶恐(虚写名词,代指心情)洋、伶仃(同惶恐)重在为尾联做渲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物象极少,重在传神。)
通过前面两首诗 我们可以看出 疏密在起承转合中的一种表现
疏 起 密 承 密 转 疏 合
这是一种,下面我们来看另一种
杜甫的《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物象极多,重在为承联做渲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指天地)秋、百年(指时空)病、台。重在为尾联做渲染)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重在传神)
与收放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收放是针对词与词之间、联与联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顿挫。疏密在起承转合中的表现,是针对联与联之间的衬托与依赖。相同之处是都要顿挫,不能每联都疏,也不能每联都密。都疏写的话,就容易形成叫嚣、虚伪、华而不实。都密写的话,读者就少了想象空间。
以上举例所说的杜甫的《登高》,是疏密在起承转合中的又一种表现:
密 起 疏 承 密 转 疏 合
另外几种表现方式 朋友们可自行去了解
我们要学会用动词、形容词、连词等衔接名词(物象)。
作者简介:
柳无烟 诗词发烧友,农民。不属于任何诗词协会。多次在全国诗词大赛入围获奖。在雅海、中华、烟雨楼、联都等诗词联网校任教。最喜欢的句子“几许梅花联做句,一窗月色卷成帘”。
精彩回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