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惊悸——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半夏麻黄丸

惊悸二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1 奔豚,肾之积寒,阳亡土败,风动根摇,木气之上冲也。豚者,猪也,奔豚发则如受惊吓之猪,奔突冲撞。此与惊悸一理,症状差异而已,师言久作惊悸,必发奔豚也。

2 吐脓,即吐脓血之义,惊悸之家,气动血挠,木冲离经,涌溢阳窍,是为吐衄,不经吐衄,瘀阻阳气,阳郁热发,淫蒸腐化,随吐而上,是为吐脓。此吐脓者,就是吐血之义。离经之血,久则为瘀,相火焚蒸,则为脓血,故为吐脓。此上吐衄,对比下血,血从上下而外泄也。木郁冲之令,则血离经外溢,上吐或下泻也。

3 惊怖者,惊恐之义,水寒土湿,脾气不升,乙木陷寒水则恐惧,胃气不降,甲木不降而拔根,则生惊惕。

4 火邪者,以火发汗,太阳误治也。此火邪之惊,纯是人为。提纲言皆从惊发得之,惊发于肝胆也。

5 重点,此四部之病,异派同源,悉属肝胆。肝胆主惊,皆由木气受伤,惊发于肝胆,而得之也。

惊悸三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1 火邪而惊生者,此为太阳坏病。以火发汗,汗多亡阳,土败胃逆,君相火腾,神魂浮荡,是以惊生,痰迷心窍,是以狂作。桂枝去芍加蜀龙牡汤,是救逆之方。现代外感病,没有用火发汗的了,此方也很少用到了,但能学到内伤杂病与外感坏病的医理。

2 蜀漆,有言为漆树皮,有言常山苗,余也不知,待考验。白芍之酸寒,泻脾胃之阳气,故减去不用。桂枝甘草,疏木而培中,生姜大枣,补中而降逆,蜀漆吐胸膈之瘀浊,龙骨牡蛎,敛神气而止惊。

论;《伤寒》诸方,皆没标注白芍,炮制炒用,白术也同,也是没有标注,即然没标就是生用。现实中有炒白芍,炒白术,此为多此一举,画蛇添足。医理与药用炮制,皆以仲景为准绳。

惊悸四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1 阳衰土湿,升降失政,胃逆生浊,痰阻经络,心下郁塞,碍厥阴升路,风木经气上行,不得顺达,郁勃鼓荡,是以时有冲悸,而心下悸动,半夏麻黄丸主之,半夏降胃而驱浊阴,开痰辟秽,麻黄泄湮郁而开径路。(上条误治救治用蜀漆吐浊,本条用半夏麻黄荡浊)半夏降胃之功,小豆大三丸,剂量小,此半夏降胃,逐痰辟秽。上焦如雾,胃逆不降,则为湮郁,故用麻黄畅达隧路之义。

2 重点,内伤外感惊悸之证,皆少阳之阳虚,也就是阳虚之义,此惊悸之来,内伤里虚也。惟少阳伤寒,小建中汤与炙甘草汤二证,是少阳之阳旺者,少阳而误治坏病,胃燥不和也。全书多次强调此点。本条之惊悸也为虚证,而痰去经络畅则惊悸止,不止者则从虚论治。此可因虚而痰阻之悸。

3 此即开篇,师言经络堙郁,又有痰浊瘀寒,故凝而不流,木冲悸作。本条就是痰浊之惊悸。此病偶发心慌惊悸,又有睡时偶然惊醒,一会就消失如正常人。此类似心慌的一种蹊跷病,是痰生怪病也。这种病正常人看医生(也查不出什么来),而迷信的人则去看巫婆大神烧香拜佛以求心安。

附;张锡纯惊悸医案两则;摘自《医学衷中参西录》论心病治法,参考用之。

1 有惊悸恒发于夜间,每当交睫甫睡之时,其心中即惊悸而醒,此多因心下停有痰饮。心脏属火,痰饮属水,火畏水迫,故作惊悸也。宜清痰之药与养心之药并用,方用二陈汤加当归,菖蒲,远志,煎汤送服朱砂细末三分,有热者加玄参数钱,自能安枕睡而无惊悸矣。

论;惊悸者,根于虚劳中虚,阴不平阳不秘。阳盛上热,胃气不降,火炼肺津,则为痰涎,隧路梗阻,木气不达,则见冲悸。夜间入睡,体位一变,则痰阻惊发。二陈汤,菖蒲,远志,逐痰通窍,当归疏木,补血以秘阳,玄参清肺之虚热,以生肾水。朱砂,镇惊止悸。心悸之证,皆是发于肝胆,此是惊悸的病理。而用朱砂者,是朱砂的功能,就善长镇惊止悸。此就是痰涎之悸,根于中虚。

  另外,张锡纯在芒硝解中,也有治疗上热,胸膈痰涎的病例,那个痰涎病的是胸膈满闷,不是惊悸。当知有的病例,也会有此种情况。同是上热痰浊壅塞,反应出来的病证却不同。

2 一妇人,年三十许,一月之间未睡片时,自言倦极,仿佛欲睡,即无端惊恐而醒。诊其脉左右皆有滑象,遂用苦瓜蒂十枚,焙焦轧细,空心时开水送服,吐出胶痰数碗,觉心中异常舒畅,于临眠前先又送服熟枣仁细末二钱,其夜即能安睡。后又调以利痰养心安神之药,边服十余剂,其证永不反复。

论;此惊恐而醒者,皆是因痰。此痰壅满,已成内实,故一月都不能安睡片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