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笔记:24小时图书馆内外
梁东方
太仓新的粉色公用自行车比原来那种灰色的老版自行车要好骑很多,流畅轻巧,不再那么皱、那么费劲。这给了人极大的想象:挑个时间骑这种车去郊外,可以走得更远了!
眼前还是骑车去24小时图书馆。在24小时图书馆,效率很高。没有莫名其妙的浪费,没有过一会儿便想去躺下的随意,一切都在约束中,才好有充分利用时间的精力充沛之感。
从早晨的阳光灿烂、气温骤升,到中午的大雨瓢泼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过渡,直到24小时图书馆的木屋顶棚上响起了激烈的雨滴声的时候,才意识到外面开始下大雨了。
大雨在屋顶上、在窗外哗哗地下,图书馆屋子里一切如常。外面不管是什么天气,这里永远都是这么安静,空调开着,灯亮着,仅有的几个人各自看着自己的书。时间停滞,无分昼夜。至少无分上午下午。只有夜里或者周末,才会有学生来写作业,才会有大人带着孩子来看绘本,才会响起孩子们一再被压制也压制不住的本能的高声。
在长时间的安静中,人就完全沉浸在正看的书、正写的文字组成的世界里。中间出来散步,回望这湖边风景区里的尖顶建筑,不禁让人再次感慨。
也许是我的经验所限,这样24小时始终开放的图书馆在其他地方还真是少有耳闻,更别说体验了。其来去自由方便,有WIFI有空调有厕所,自成体系的格式的确极大地方便了读书人。使人在户外的时候,不管什么时间都能有一个地方可去,其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
图书馆外的湖边广场上,雨后没有积水。这是多雨地区的一个特点,所有的道路广场的设计都已经充分考虑了排水问题,而周围河湖纵横的地理特点,也为排水提供了方便的天然条件。
雨后的云非常壮观,盛大地在天空中做着隆重的表演,规模超乎想象,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象:那不是神又能是什么!人类的历史和个人的经验都已经一再证明:只有在一个总能让人疑惑有神存在的环境里的生活,才是好生活。
重新走进图书馆,继续忙着阅读和书写,以至于只能抽空,抽出电脑上传贴图的空儿,来看看从书架上抽出来的很想看的书,读着读着又要赶紧记下阅读的感受。
这种好状态从早晨7点多一直持续到了晚上7点之前,才在长舒一口气的放松中,以信心满满的步行方式为休息,大步离开。这样度过一天时间,自己都觉着自己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情致高昂,没有一丝懈怠。
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身心状态,让人从里到外都处在愉悦之中。
这已经是寒露之后的傍晚,一直都是盛夏感觉的太仓终于迎来了不热的舒适。温婉气候下的江南小城隐约已经有了桂花的香气,其他植被的包括挂着大大的果实的香橼的馥郁芬芳与桂花的幽幽的香气一起烘托着,将最新的口号映入人们的眼帘: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话语之间完全没有其行政归属地苏州或者江苏的什么事,一如挨着北京的涿州与廊坊北三县,目光只是盯着直接接壤的大城市。无他,心理上的归属基于地理上的靠近而已。
刚刚入夜的天镜湖畔,周围楼宇上的灯光和天空的云一起成为显在之物,让人有些惊喜:云在夜晚居然还可见,而且是白云。白云漂浮在夜晚的天空,倒影浮漂在夜晚的水面中的景象成了所有这个时间早早地就已经吃过了早饭来走路的人们的背景,成了人们置身这个梦幻化的环境气氛的主角。大家举着手机拍照,和缓地漫步抑或穿着短裤让光洁的腿映照着天光跑步,各自都融合成了风景的一部分。
生活中这样不期然的浪漫时刻,不期然就让周围的场景入了画的氛围,正是人们热爱本地生活的至关重要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