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对人的影响和造化(一)

转:太白童子的博客

第一部分 春季篇

24节气是反映太阳周年视运动位置的分界标记。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中国历法的独创,也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最辉煌成就之一。古代历法将两个冬至之间的周期称为“岁”,即一年。将“岁”分为二十四个等份,即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大约三十天,相当于一个月,其中“节”和“气”各占大约十五天。

以冬至起算,历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再到冬至为一岁。(其中红字为节,绿字为气。)

二十四节气根据地球绕太阳的黄道而分,故称为阳历。一节一气为一月,起初一年的开始以冬至点起建(即子月),后来至夏朝,则以立春为一年的开始,即寅月,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夏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0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故其日期在阳历中基本是固定的。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节气上半年在每月的6日、21日,下半年在每月的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师门阴阳子*月令细分金

节 气

寅 立春—雨水 戊土7日·丙火7日·甲木16日

卯 惊蛰—春分 甲木10日·乙木20日

辰 清明—谷雨 乙木9日·癸水3日·戊土18日

巳 立夏—小满 戊土9日·庚金3日·丙火18日

午 芒种—夏至 丙火9日·己土5日·丁火16日

未 小暑—大暑 丁火9日·乙木3日·己土18日

申 立秋—处暑 戊土7日·壬水3日·庚金20日

酉 白露—秋分 庚金10日·辛金20日

戌 寒露—霜降 辛金9日·丁火3日·戊土18日

亥 立冬—小雪 甲木10日·壬水20日

子 大雪—冬至 壬水10日·癸水20日

丑 小寒—大寒 癸水9日·辛金3日·己土18日

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强调四季的天文意义,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如春季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总共运行了90°。

春季三月共包含6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每月三候,共18侯。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18候(五天为一候)内的平均气温摄氏十度至摄氏二十二度的时段。

立春-雨水篇

立春:每年公历的2月3日~5日。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太阳达黄经315°。“立”表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生发的春季的开始。

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位的方向。

雨水,公历每年2月18日~20日为雨水节气,太阳移至黄经330度。“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仅表示冰雪融化、降雨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立春—雨水时节的气候特征:

立春建寅,寅中藏戊、丙、甲三元。戊为土气,丙为火气,甲为木气。戊、丙二气在寅上长生,初生之气虽有发越之象但本体仍略显单薄,火不甚热不能彻底扫荡寒气而为暖中带凉,土不为厚不能彻底扫荡水气而为燥中存湿,只有甲木气居临官禄地,性主温,故寅月气候整体特征表现为以温为主,夹杂寒湿,整体气候呈现出一种波动、反复之特征。

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寅月初春,天气春寒料峭,气候变化较大,乍暖还寒,总体上虽逐渐变温变暖,但气候仍以风寒夹湿为主。

立春—雨水时节的自然特色:

寅月,对应的是《易经》64卦里的地天泰卦。三阳开泰,阳气上升到和地面相平的状态,阴阳平衡的局面形成。当阴阳二气势均力敌,进行冷热交流的时候,风就出现了,所以春天多风,尤其寅月特别明显。因寅月自然界阴气在上占着主导地位,而阳气是由地下向上发越的,所以整个气候还是以风寒为明显之特色。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更是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植物的营养开始从根部向外走,但它并不是一出来就长树叶,而是先拱出一个尖尖的嫩芽,为什么呢?因为植物内部上升的阳气虽向外走了,但外面依然是一个寒冷的环境,上升的阳气出于一种经万年进化、完善、遗传而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所以导致人们首先看到的只是初生芽苞的形成。

立春—雨水时节的天人对应:

“剪绮裁红妙春色,宫梅殿柳识天情。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这首古诗正写出春色满院,欢乐迎春的情景。(崔日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立春是冬三月农闲后的最后一天休息,农事活动由此开始。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自然是靠阳气来主动调节气候,人也是靠阳气来主动生存,所以人与自然的气息是相通相应的。同自然界万物一致,人对于自己的阳气也形成一种对应的自我保护机制。人的阳气白天形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内归到哪呢?就是归于肝。因此《素问》里说到“肝主春,五行属木”。 春气与肝气相通,“肝主疏泄”,随着春气的来到,肝气起到了引导气血从里向外调动的作用。而且中医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所谓条达就是指它像树一样喜欢不受约束地生长,而不喜欢受压抑。所以,春天到了,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这样才与大自然升发的春气相呼应。

从一年四季整体上讲,冬天万物闭塞,人的毛孔也处于完全闭合状态,以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失;夏天则完全开放,以便于体内热量的散发;到了秋天,天气渐凉,人体的毛孔也渐渐从开合状态转向闭合,而春天正好相反,是从闭合向开放的过渡阶段。春天,自然界的变化表现为阳升阴降,这时候人的毛孔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对应着人之气血从内脏向外走的一个过程。寅月最重要的就是春捂防寒,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如果不注意保暖,寒气通过舒张的毛孔入体,就很容易患上流感。

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黄帝内经》说,在这个季节里,一定要记住,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为什么?春天体内的气血往外走,我们晚上早一点睡的话(这里的晚睡不是熬夜,而是与秋冬的早睡晚起相较而言的晚),有助于阴气的避藏,有利于气血恢复,所以要入夜就卧。而肝经最活跃的时候是夜里1点到3点,肝血不足,阴不敛阳的时候就不想睡,也睡不着,就很容易失眠而早醒。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计在于春。对农民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新的希望。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生动描述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时候,它就来了,这春雨伴随着和风,当夜幕降临时悄悄地、无声地、细细地下着,默默滋润着万物。

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雨水节气便款款而来。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时候,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而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雨水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便由此而得。唐韩愈在其《初春小雨》中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雨水节气是一个气候寒温的分界点。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则春回大地,春满人间,春暖花开,到处一片生机盎然。雨水一个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从这一天开始,老天爷慈悲为怀,软化温柔之心,为人间洒降甘露,滋润万物蓬勃生长。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还告示人们气温开始逐渐升高。

雨水一过,人心也越来越暖和啦!春色渐柔,不妨携老挈幼,出来踏踏青,晒晒太阳,抖一抖精气神,让每一个日子都充满朝气。

。。。。。。。。。。。

立春—雨水时节的命学推理:

总论:

此月为寅月,支藏三干,气杂不专,虽然说阳气从地下往地面行进但仍尚潜于地面之下,外界自然环境仍然以阴柔之气为主导,故寅月的天气仍然表现为乍暖还寒,春寒料峭。

立春后雨水前就是春季的开始。天气虽然开始逐渐变暖,但多风、干燥、人容易上火、受风感冒。

雨水表示降雨开始,雨量渐增。这个时节,大地的湿气逐渐上升,空气湿润,晨雾、浮霜清晰可见,天气变化无常,也经常会有寒潮(俗称“倒春寒”)出现。

本月最大自然之特征有三:大地复苏,春风解冻,万物萌发。因此此月出生之人不分男女,皆有内刚外柔的一面,也皆有辞旧纳新,意气生发之象,但同时也或具有反复无常、波动不稳之情绪和思举。

分论:

1、 寅月立春后雨水前生人,木气尚未司权,故有木气之象无木气之实。

1.1戊土气当权之时(立春后7日内),金气相,水气死,火气休,木气囚,因而生于此期间之人大都带有敦厚诚信、好义、缺智、忽礼、内心有同情心但难以施行善举的性格特征;

1.2丙火当权之时(立春7日后14日前),土气相,金气死,木气休,水气囚,因而生于此期间之人大都带有热情大方、诚实、人缘好、有韧性但淡情寡智的性格特征。

2、 寅月雨水后生人(立春14日后至寅月完),木气司权,当令执令,正逢其时,木气当令,则火气相、水气休、金气囚、土气死。此期间生人大都为性情中人,善良仁慈,尚文笔,行事顺畅条达,恭谨有礼但不尚武功,性格天生温和很容易与人和谐相处,能急人所急,略欠承诺,缺点是不易被人把握,情绪或举措偶尔反常波动,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寅月男女细论:

男人

属分论1的男人,尚处于一种预放却收的状态,内心偏向保守,隐秘性还是比较强,对人有同情心但止与心有余而力不足;

属分论2的男人,性格开朗但并不激进,相对柔和,内心存在一种强大的自我保护机制,交心透彻后方能真正了解。其人做事谨慎小心,常会先行试探,个人在魄力和决断力上或有所欠缺。

女人

属分论1的女人,体质的寒湿性还是比较高的,这种人做事的热情度不会太高,习惯被呵护,保守固执,依赖感较重,不太懂得变通;

属分论2的女人,内心温柔善良,为人通情达理,善怀春,易蠢动,婚姻易受意外寒流之冲击,往往外表的意气风发掩盖了其内心根本的柔弱。

惊蛰—春分篇

惊蛰:每年3月5日~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斗指丁,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也。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春分:每年3月21日~22日,太阳移至黄经360度,阳光直照赤道。斗指壬,日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春之半,故名也。

惊蛰——春分时节的气候特征:

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也到了被惊醒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卯为二月,卯中独藏乙干,但甲、乙二气运行于中。甲、乙阴阳二气均为木气,其中甲在卯帝旺,乙在卯为临官,木气值令,大地皆春。

木主风,也主温,因而二月的风很和煦,为柔风。木旺火相,故气温相比寅月上升更快。故卯月气候整体特征为气温在寅月基础上继续升高,风的变化仍比较大,风寒向风热过渡,春意渐浓的同时仍乍寒乍暖。

惊蛰——春分时节的自然特色:

二月也称为卯月,包括了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是春三月中最重要的一个月。春主升发,春二月是自然界非常美的一个季节,万物都在生发之中。卯月在《易经》八卦里对应的是雷天大壮卦,这个大壮指的就是阳气的大壮。大壮卦六爻已有四阳在下,说明阳气已经战胜阴气,此时万物都开始活动,草木生长发芽,动物开始繁衍。并且大壮卦是“上震下乾”,雷在天上,天上始有雷声。

从立春起,阳气开始从地下往外走,到了春分,阳气破地而出,自然界也正好是太阳从南回归线走到赤道,这一天昼夜相等,处于一半白天一半黑夜的平均状态。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也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另外,“分”也是“半”的意思,春分正是春季九十天的平均中分点。

惊蛰——春分时节的天人对应: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这是唐朝韦应物在《观田园》中描绘惊蛰物候的诗句。可见,惊蛰一到,季节又到了一个小小的转折点,天地万物一切都热闹爽朗起来。

白居易的《长相思》云: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晋代五柳先生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雷响,万物长”。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且活动频繁所致。这时,整体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正常年份雨水、惊蛰节气期间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在华南的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这也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在南方说来,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而防止雨水的过度湿害则是最重要的。

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这期间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 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天人相应,春天是一年当中最好的受孕时机。

春回大地,天气渐暖,人体皮肤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渐舒张,需要的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由于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相对稳定的,供应外周的血量增多,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所以出现“春困”。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北方阴寒未尽,冷空气较强,气候变化大。所以,为了抵御渐退的寒气,人们又提出“春捂”。这在惊蛰期间尤为突出。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随着阳气越来越来盛,在大量气血从里向外走的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故疾复发。除了像风湿,咳喘等病,春二月也是肝病容易复发的时节,惊蛰就属肝病的高发季节。身体原来哪有问题,这时候气血运行受到阻碍,你就会明显地感到疼痛。因此,针对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供应相对不足,养生应顺循万物始生、阳气升发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充满生机。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需要提前严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春分之日,天地间阴阳交合,春气调和,万物新生。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关于春分,唐代徐铉在他的《春分日》里描述相当精准和绮丽:“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这首诗里,不但春分的物候特征得到了详实的验证,更让我们领略到春分的娇柔、妩媚和生动之美。

欧阳修对春分也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到了春分,无论南方北方,这个时候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台湾省更是兰花尽情展颜的佳期呢。春分一到,光阴就转了个大弯,春色春情更是迤逦灿烂无比。天更蓝了,地更暖了,草更绿了,花更香了,人也该更加朝气了。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北方谚语——“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春分一到,农事更忙。冷尾暖头,适时播种,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春分过后,越冬作物即进入生长阶段。由于气温回升快,需水量相对较大,这时候就要加强蓄水保墒和田间管理。此时的浇灌施肥,防病虫害刻不容缓;另外,“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类的记载。

。。。。。。。。。。。

惊蛰——春分时节的命学推理:

总论:

此月为卯月,支藏专干,天气乍暖乍寒,风寒向风热过渡。至春分时,阳气发越破地面而出,内外环境比较下来,阳气开始占据了主导地位。

惊蛰后春分前,雨量增多,空气湿润,虽不再干燥但或有寒流降温和雷暴天气,惊蛰节一般被认定为春耕的开始。

春分后,天气逐日趋暖,地之阳气的发越导致多风但很柔和,风和日丽的日子是出外踏青最好的季节。

本月最明显自然之特征有三:春雷始鸣,万物生发,大地回春。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这个季节的独有季节之特征:如动物繁衍、寒潮频繁、常规春旱等等。

因此,本月出生之人,不分男女,大都容貌俊秀,上进心强,爱热闹、人缘广泛,讨人喜欢,有万象一新之气象,但同时也或具有多情、情志波动不稳、嬗变的个人脾气与性格。

分论:

1、 惊蛰——春分(卯月头10日内),甲木司权,处帝旺之地,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此种人仁、礼皆备,文才出众,有极强的上进心和则责任感,天性阳刚,积极主动,有口无心,直来直去,爱出风头好表现,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容易遭受迎头打击和钱财破耗;

2、 春分——清明(卯月后20日内),乙木司权,处临官之地,亦也是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但相对内秀、保守,此种人温和怀柔,语调柔和且善于展现自身魅力,行事有度,不会强自出头,缺点是乏独立喜依靠呵护,钱财看得较重,或带一些散漫和任性。

卯月男女细论:

男人

属分论1的男人,竞争意识特强,口才或文笔出众,喜欢抢占机先,做事直接、果敢、主动,但易招嫉妒和打击报复,不善理财;

属分论2的男人,心思细腻,情感丰富,偏懦弱胆怯,万事不愿出头,做事不够光明磊落,日常生活追求细节完美。

女人

属分论1的女人,性格刚毅,自力自强,办事麻利,口直心快,爱做主不拘小节,不轻易服输,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冒险思想,但婚姻易受意外之挫折;

属分论2的女人,性格柔媚,小资品位,讲究生活品质,爱穿衣打扮,花枝招展易吸引他人注意,但有拜金倾向,婚姻上追求多情与浪漫,有小性子喜欢被哄,乏主见易粘夫。

清明—谷雨篇

清明:每年4月5日~6日,太阳移至黄经15度。斗指丁,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另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东南风)至,万物生长在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谷雨:公历4月19日~21日,太阳移至黄经30度。斗指癸,言雨生百谷也。时雨下降,百谷滋长。谷雨之意,盖本於此。

清明——谷雨时节的气候特征:

辰月整体气候特征以风热为主,天气亢热,雨少多风。五阳之月,自然界阳气大旺。

三月为辰,水土主事。辰中藏乙、癸、戊三干。其中乙为木气,癸为水气,戊为土气。辰月土旺,且辰中伏水为水库。土气壮、水气伏而滋养万物,木气出而为和畅之风。辰月,水功成身归,并火处冠带位为将进之气,故天气湿润、温暖而多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经常出现一些夜雨昼晴的天气,但这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

清明——谷雨时节的自然特色:

“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梨花风起正清明”、“明前茶,两片芽”等名句,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适量的雨水也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黄河中下游一般春旱明显,“谷雨”不仅说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清明—谷雨时节的天人对应:

《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自始15天内为清明节气。

春三月为五阳之月,百花盛开、雨生百谷,自然界阳气大旺。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辰月,在《易经》八卦里对应着泽天夬卦。夬者,决也,意思是增益不止就会决口,若阳气再升一层,就变成了纯阳的乾卦。所以,从卦象上可以形象地看出夬卦是五阳一阴,天地间只有一阴气残余,阳气是充足的时期。正如人们所说,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踏青旅游好时光。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愈《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唐·王涯《春游曲》: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宋·徐俯《春游湖》: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

南宋·方岳《春思》: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常常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阳光寡照的危害。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此时的雨水显得十分宝贵,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适时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胁。

清明,不仅是一个极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俗演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作“清明节”。民间自古有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丰富的纪念和娱乐活动,更使清明充满了诱人的色彩。

清明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相继传袭成为习惯。唐朝诗人来鹄在《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里就真切描绘了清明郊游的胜景:“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可见,清明踏青在唐朝时就是一件很时髦的户外活动了。

清明节被称为寒食节的来源: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还有谷雨节气如气温偏高,阴雨频繁,会使三麦病虫害发生和流行。广大农村在这个节气点上,要根据天气变化,搞好三麦病虫害防治。另外自古以来,棉农把谷雨节作为棉花播种指标,编成谚语,世代相传。诸如“谷雨前,好种棉”,“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之类。

穀雨時節,一是春種,播穀降雨,雨降穀生。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二是春茶。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

清·郑板桥有首《七言诗》说的正是谷雨节气: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一般雨前茶价格比较经济实惠,水中造型好、口感上也不比明前茶逊色,所以大多的茶客通常都更追捧谷雨茶。《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就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采的新茶,受气温影响发育充分,叶肥汁满,汤浓味厚,远比明前茶耐泡。以2-3克绿茶泡茶,既能清热、清心、去火,又能品尝新茶的清香。

另外谷雨节气中,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这些自然景物均在告示人们:已经时至暮春了,炎热的夏季即将开始。

春三月,自然界的气候以风热为主,天气亢热,雨少多风。这会使很多致病因子活跃起来,所以,这个月也多表现为急性、热性病发作猛烈的一个时间段。像发烧、嗓子痛、脑炎,肺炎等急性的温热病患都会增多,2004年到SARS最严重的时候也就是在这个时节。如果感冒,不发烧的情况下会很快好转,一旦发烧很可能就会转移为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所以,如果这时候出现高烧的温热病症,一定要找有经验的中医大夫及时调理治疗,千万不能掉经轻心。

同时春三月是人体气血向外走动最旺盛的时候。肝藏血,在这个过程里,主要是靠肝引导气血向外发散,在辰月这个时候,随着自然界的阳气越来越盛,这时候如果不注意保肝,肝气的负担就会加重。“肝苦急,食甘为缓之”(《黄帝内经》),辰月在饮食上可以多饮用枸杞子和菊花泡的茶水,以养护肝脏。另外,可以多吃些大枣等酸甘化阴的食物来养肝阴。

谷雨前肝气旺盛,则脾胃就相应虚弱,这时间就应注重加强胃肠功能的保护,饮食应以清淡、甘甜为主,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谷雨后是脾胃之气最旺盛的时节,中医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也就是说,每一季的后18天(春季为谷雨前3天加上谷雨至立夏的15天)为脾经当令,不易受到邪气的侵扰,所以不需要额外的进补。这18天,脾胃气血生化功能本身就很强盛,顺应天时,适当进食五谷杂粮和时令蔬果,忌过饱,忌思虑过多,就是对脾胃的最好养护。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同时由于天气转温,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的朋友应注意防止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谷雨前后还适宜食用一些能够缓解精神压力和调节情绪的食物。多吃一些含B族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小麦胚粉、标准面粉、荞麦粉、莜麦面、小米、大麦、黄豆及其他豆类、黑芝麻、瘦肉等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对改善抑郁症有明显的效果。另外多食用碱性食物有助于缓解人体的急躁情绪,例如贝、虾、蟹、鱼、海带等产品有助于改善情绪。建议大家不要吃花椒、干姜等辛热食物,否则很容易引发内火,诱发疮疥、痈肿等疾病。

清明——谷雨时节的命学推理:

总论:

此月为辰月,支藏乙、癸、戊三干,为四季土旺之月。辰中伏水,水土和柔,生育滋养万物也。五阳发越,一阴残余,天气开始趋向温暖,阳光不烈,降水也不明显,空气湿润清新,到处草长莺飞,正是出外扫墓、踏青、郊游的好时光。但暮春气候多变,早有晨雾,晚有薄凉。中间或有偶尔的强对流天气,不仅会带来冰雹、雷暴等灾害,有的还会伴随着突然降温以及短时间、局部性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本月最明显的自然特征有: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断雪断霜、雨生百谷。因此,本月出生之人,不分男女,大都秀外慧中,活泼好动,朝气蓬勃,生机盎然,但同时或有情绪多变,反差急促,定力不足,爱聚热闹的特点。

分论:

1、 清明—谷雨(辰月头9日内乙木司权,后3日内癸水司权):辰月乙木为上月余气,故乙木司权9日内木气由旺渐退,昭示春季万物的生发告一段落,即将转往到下一步的生长状态;辰月火气的渐进,代表气温的继续升高,但由于大气仍残存一阴,故偶有对流天气的出现导致降雨或降温,这便是癸水司权三日的原因。

生在乙木司权期的人,一般性格清澈明朗,多思喜动,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浓厚;生在癸水司权期的人,多具有内在温柔、浪漫的美感气质,一般略带忧郁,沉默喜静,想法精妙,观点独特,富有价值。

2、 谷雨—立夏(谷雨前3日至立夏,戊土司权18日):春土当令,有木疏通、有水伏藏,为和柔之活土也。生在此期间的人,有非常好的情商和智商,包容性和纳藏性非常优异,承受力和变通力也非常出色,处事亲切,态度和蔼,平易近人,信守承诺。

辰月男女细论:

男人:

属分论1中前者的男人,豪情柔肠两者兼备,脾气温和不火,性喜热闹,能与人愉快合作,共享收益或成果。属于分论1中后者的男人,精进善思,灵活有智,在团体中极有可能成为关键性的参谋人物。

属分论2的男人,甘心奉献和付出,善于采纳和吸收他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有诚信,负责任,不会摆架子,更不会盛气凌人,不管是与人合作还是与人沟通,通常都可取得理想的结果。

女人:

属于分论1中前者的女人,小女人的根性尚在,但已经不十分突出,性格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憧憬和希冀,喜欢组建属于自己活动范围的小圈子;属于分论1中后者的女人,思想上略偏孤独但内心情感丰富、细腻,对事物的见解独到、精辟,往往一语中的;

属于分论2的女人,充满爱心,人品敦厚贤淑,能全心全意地照顾家庭和支持丈夫的事业,忍耐力和控制力非常优秀,言语较短,更习惯用实际行为替代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相应也容易得到外界的口碑和赞誉。

对于春季生人的性格、疾病与气候相关性的整体总结

春季,木气旺,万物生发的季节。

霜雪渐断,天气渐暖,去岁之冬藏在地下的阳热随寅、卯、辰三月的推移,也逐渐地钻出地面与大气之阴发生阳升阴降的交媾,木气主温,自然象上就表现为万物追求条达、气候温暖多风、整体多晴少雨、春耕农事繁忙之特点。

对应于人体,春季肝气外抒,利于情志宣泄,精神爽朗。

寅月,风寒为主的天气决定了人的情绪的波动性,人体容易因外寒进入刚刚开始舒张的毛孔而感冒;

卯月,天气介与风寒和风热的过渡期,由于人体气血随外界大气同步运行的特性,使得人体的故疾容易复发(气血运行路线的障碍点就是中医所说的“致虚之地,致病之所”),尤以肝病、风湿,咳喘等慢性病为主,各种流行性的时疾,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也不容忽视;

辰月,气候以风热为主,这个月也多表现为急性、热性病发作猛烈的一个时间段,发烧、嗓子痛、脑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急性的温热病患都会增多。

因春三月自寅三阳开始,后阳气逐月突破地面并上升,大气中阳的成分越来越多,故天气也从寒变温并逐渐转热起来,对应着人来说,这个阳气趋增的外环境也自然激发了人体的内环境与之保持同步,故:

寅月出生的人总体上讲性格是保守的多,但已经开始有了活跃的趋势,说话或做事上谨慎的同时也有了开放的意识;

卯月出生的人,天生乐观、豁达,无论说话还是做事,不畏手缩脚,偏向于先做后想,有比较好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

辰月出生的人,脚踏实地,未雨绸缪,应机而行,重视全盘的稳定和大局,往往在自身领域创造出一番崭新的气象,辰月出生的人特别善于把握机会,善用智略,社会竞争中也易抢得机先。

总体上讲,春季出生的人都具有向上发越的先天素质,喜情感攻心而不喜武力征服,哪怕在最恶劣的现实面前仍充满斗志而不轻易认输。

(0)

相关推荐

  • 【节气养生】雨水,御春寒,补脾胃,祛湿邪,这样养生最适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杜甫 辛丑年正月十五 2021年2月18日18:43:49,雨水 二 ...

  • 【辛宝】风清雨明,防感避湿,这才是清明节气养生要点 ​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辛宝 中医学硕士,教授,执业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注册营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学科负责人/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食疗 ...

  • 节气丨雨水知时节 逢春万物生

    二十四节气雨水 2021/02/18 雨水知时节,逢春万物生. 春天就这样, 在一夜微风细雨中慢慢走来. 我们迎接那温暖的晨曦, 一场东风更吹来了, 新的.充满生机的甘霖. 古人说"遇雨则吉 ...

  • 24节气对人的影响和造化(二)

    第二部分 夏季篇 师门阴阳子夏季月令细分金 节 气 巳 立夏-小满 戊土9日·庚金3日·丙火18日 午 芒种-夏至 丙火9日·己土5日·丁火16日 未 小暑-大暑 丁火9日·乙木3日·己土18日 夏季 ...

  • 李人毅笔下的24节气图

    李人毅笔下的二十四节气图 开篇语 农耕,是中华民族生存的基础,因而世代的农耕劳作,造就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更让我们世代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从而积淀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光耀世界. 今天,我们借夏至这 ...

  • 24节气之18霜降:山寒水静,叶彩人新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是每年10月22-24日太阳位于黄经210度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 【暗香如沁】辛丑24节气诗:门外青山山外雪,炎凉半点不由人

    四季輪回 巫娜 - 禪踪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群芳谱>对立春 ...

  • 传统中医人都要懂:24节气的内涵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 ...

  • 情绪带给人的影响

    每个人每个时间都会带有情绪,有时候强烈,有时候平淡,有时候可以察觉,有时候并不清楚自己带有情绪. 在和人沟通时,会带有情绪,会影响一个人判断.心态不同,情绪不一样,人说出来的话就不一样,给人的感受就不 ...

  • 惊蛰作为24节气之一,关于它有哪些常识?

    惊蛰"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开始,此时太阳黄经度达345度,此前动物入冬藏在土中,不吃不喝,称为"蛰",天上的春雷惊醒了蛰睡的动物,称为" ...

  • 未来5年,3类房子或将贬值,2亿人受影响,内行:尽快脱手

    #财经科普创作人招募#要是把时间拉回到10年以前,你愿意买房子吗?你肯定会说当然愿意啊,砸锅卖铁借钱也得买,放到现在不就发财了吗?可是现在再问你愿意买房子吗?你可能会犹豫一下,因为情况发生了反转,房地 ...

  • 漫画地理 | 一套24节气的动态图,看完秒懂!

    一套24节气的动态图,用清新的中国风加上小诗,惟妙惟肖.生动有趣,一下子就道出了传统节气的寓意,连小孩子都能看懂,并成功申遗,惊艳了全世界!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快来带上孩子一起来欣赏吧! 01 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