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故乡田野里的灯笼泡子、棉桃、稻茬、洋姜花.....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清晨醒来,五点十分。迷迷糊糊的,我的大脑就开始一浪一浪地构思文章。这个时候,构思出来的东西,很容易忘记。依然是迷迷糊糊中,我叮嘱自己,多记几遍,记关键词,免得忘了。清醒一会儿后,赶紧起来,准备写。一看,盆子里泡着衣服,我决定先洗衣服,收拾屋子,再来写。然后,整个过程,脑子里浮现的全是文章。我只能一时一时地起身,去做关键字的记录。

这次回乡,很偶然。一挑起回乡的念头,就很强烈,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回乡,是纯粹的回乡。没有房子,不能说回家。回乡,在我,就是回到我出生长大的那个乡村看看。

一临近家乡的土地,就感受到了深秋的意蕴。

收割的稻田露着稻谷茬,荷叶枯败的藕塘,荒凉萧索的田野,偶尔一树柿子,一棵乌桕,还有人家院墙里爬出来的洋姜。

人们说,雏菊美。那是你没有看见洋姜花,它和雏菊一样美。甚至,更有风致。洋姜花,爬着攀着,想和蓝天接壤,想和白云嬉戏。

当我说洋姜花可和雏菊媲美时,赶紧查了一下,洋姜花是菊科,耐严寒,它还有名字叫菊芋。这个名字,囊括了它的两个特色。看得见的花朵,如菊花样。长在土里的果实,挖出来一看,似芋头。

它是舶来品,原产地在北美洲,后传入欧洲,再传入中国。刚挖出来的茎块,富含淀粉,可主食和熬粥。但我的家乡人不这样吃,她们腌制。腌制后的洋姜,吃在嘴里清脆甜爽,伶牙俐齿。那种淀粉物质,化成了另一种成分,已丝毫感觉不到它曾经的粉糯和浓稠。

打住,不能再说了。洋姜,曾经以一篇单独的文字呈现过。伶牙俐齿,原不是用来形容洋姜的。但此刻,我回味它的口感时想起来这个词,觉得很适合。

秋香帮我盛饭,一边盛一边说,这是刚刚收获的新米,用杉木小甄蒸的,跟你多盛一点。是啊,我已很久没有品尝木甄饭了。秋香说,多夹几块粉藕,这是成亮叔种的,水好种好藕好。乡户人家的蔬菜,往往可找到种植的主人,这是很美妙的。

家里有很多客人,我执意要端了碗坐在门口去吃。门口的长板凳,是几十年前的样子。我和它,一样老迈吧。再过些年,这样的板凳会消失。再过些年,我也会消失的。

秋香坐在我旁边,给我夹了笋衣。我的家乡并不产笋衣,却可以把笋衣做成世界上第一好味道。这道菜,历史悠久,十大碗必须有。味道的好,我不能形容,在故乡这片土地出生长大的人都有这个味觉。她还给我夹鲊辣粑,好吃得热泪盈眶。儿时,用它拌饭,我可以吃几碗。只是如今,我的饭量小了,不能尽情吃。

我的好友们说,你呀,以前的脸蛋儿是圆的。是啊,我老了,也就瘦了。和故乡眼前的风景一样,苍老,枯瘦。只是田野不同,春天到来时,它会重新生动圆润。而我,是不会的了,我再也回不到那个时候。我的那个时候,只存在口头,存在记忆,也或存在文字。还有,存在时间的长河里,想起来时,浮现一点影子。头一抬,念头一转换,就没了。

我的两个好友,骑着麻木来接我。她们太了解我,不要吃不要喝不要热闹,就是想到处看看。我说要去看爷爷的墓地,她们说好。对于墓地,平时的日子里,能不能去,有无禁忌,我全不知道。我知道的是,不会怎么样的。埋在这地方的,是我的亲人,是我的乡邻,是我的长辈,是我的先人,我来看望他们,我怕什么呢。按一种说法,人死了,不是没有了,而是去了另一个维度生活。我来到墓地,只是在感受另一个维度。

世界,有很多个维度,我们还不知道,也就不能感知存在。未来,这个维度说,会有怎样的发展,我很期待。这个未来,我或许看不到。但我想象,它将会颠覆很多种观念,注入很多种思维。

她们俩说,平时,是不会走到墓地去的,因为害怕。我儿时是很怕的,十几年的乡村生活,来这个墓地的次数,屈指可数。但现在,仿佛觉得,这不应该是让人害怕的地方。不过,还是因为,这块地方,有我的爷爷。爷爷,会保护我的所有所有。

我说去重走上学路吧,这秋高气爽的,不冷不热,多好。她们怕晒,戴着帽子。怕我晒,为我带了阳伞。那个年代,我们上学放学,何曾戴过帽子,何曾打过阳伞,我们越晒越美好。现在,我们经不起了,太阳晒了,会长斑,会变黑。皮肤的代谢功能差了,再难恢复了。

上学路上经过的那座村庄,是我儿时走路的一个坐标点。上学的时候,走过这座村庄,就看得见学校了。放学的时候,走过这个村庄,就看得见家了。

这个村庄,不是我的村庄胜似我的村庄,我熟悉它的每一条路,熟悉每一户人家。有一户人家,酿酒,满村庄酒糟味。有一户人家,女人弱智,小叔子疯傻,男主人会唱皮影戏会打渔鼓筒。

这户人家的房子,已经没有了。我问,大妈说,她家的房子所在地就是我说的这户人家的原址。我告诉大妈,那栋房子有天井,有高门槛,有厚重的木门,有正房有厢房,我还在厢房听过男主人唱的皮影。大妈说,唱皮影戏的男主人,弱智的女主人,疯傻的叔子,三个人离世得都很快。

这也是一种眷顾,一种福气。死得快就是死得好。

我问大妈,村前池塘边那棵歪脖子柳树,您还记得吗?她说当然记得,早被人砍了当柴烧。池塘还在,被挖大了,浑水一塘,什么也没有。我还是喜欢以前那眼池塘。歪脖子柳树像一个佝偻的老人,环抱着池塘。水清亮,草蔓蔓生生。婆婆妈妈们,洗了衣服,又来洗蔬菜。

一眼池塘。眼这个字,真好。池塘,是大自然的眼睛。每一个驻足在它范围之内的事物,就会被照见,被留影,被永恒。我儿时的样子,也留在那眼池塘里了。

一间废弃的小屋,小屋旁有一个草垛子,草垛子旁边有一株攀爬的汤菜。时令已是深秋,汤菜依然青枝绿叶。这种菜的叶子肥厚,炒起来肉坨,但土腥气重。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

我不曾留意过它深秋时的模样,也或者说,从来不知道它还有这样美的时刻。肥厚的青叶子间,缠绕着粗粗细细的藤蔓。藤蔓间,现出一粒粒的花儿。穗状花序,一粒粒的,紫白色。开的时候,也是一粒粒,是紫色。最后结籽,也是一粒粒,成了黑色。

我摘了几棵成熟的种子,准备带回家,来年种植。我喜欢吃汤菜,一直想种一株。现在发现它的花这样好看,更加想种一棵了。

一丛野生构树下,一群鸡正在歇息。我静悄悄地走过去,数了数,有九只。黄色母鸡和红色公鸡。给它们拍照时,镜头里的红红绿绿,一派乡土,一派生机。

不知道是谁在这块闲置地方点了几粒南瓜,也或者,压根儿就没有点,是自己长出来的。大家都有南瓜,也就没人来这里采摘。

我看见一个葫芦形的南瓜,又看见一个磨盘形,又看见一个圆形。哎呀,太多了,十几个南瓜卧在地上。彻底成熟了,全身金黄。每一个南瓜,都是一幅画儿,或者一个工艺品。好友说,把那个葫芦形的摘了,带回去。可惜,我带不了,只能多看几眼。

再一转头,我惊呆了,一块地的棉花。对于乡村长大的孩子,棉花不是稀奇的农作物,自己曾经无数次摘棉桃,剥棉花。

我惊呆什么呢,是斑斓的色彩。我透过这丛棉花,看见了整个秋天的颜色。我儿时无数次见过,摸过,但我似乎不再记得它秋天时的样子了。也就是说,它春天时的样子,夏天时的样子,冬天收割时的样子,我都记得。唯独忘记了,广袤的江汉平原,棉花曾是我们对于色彩斑斓的畅想。

我们羡慕长白山上的秋色,说它如何五彩。我们羡慕北京香山上的红叶,说它如何斑斓。其实,我故乡的棉花,把这些五彩和斑斓都涵盖了。

我跑过去,钻进棉花丛,把这秋色细细看个够。棉花的花好看,白色的,淡绿色的,红色的。当然,此时最好看的是叶子。卷卷的,翘翘的,红绿是主色,但渐次浓淡,分明,组合成色彩斑斓。果子,也好看。怪不得叫棉桃,它就是桃形,桃样。摘一个有裂印的,掰开,一团白白的棉花。

好友说,可吃,她小的时候经常咬棉桃吃。我尝了尝,果真有甜味儿。我想,应该摘一枚小果实。棉花未成形时,是实实在在的棉花糖。

按理,这个季节,很多人家的棉花已采摘,已收割,已晾晒。但这块地的棉花,或许是栽种稍晚,收获的季节稍晚。也或者说,它在等我,等我这个时候来。田野里,展眼是枯黄。唯独它,让人眼前一亮,把那些著名的秋景,忘得一干二净。只觉得,看了这块棉花地,秋色就富足了。

棉花,也独立成篇地写过。在此,不赘述。我在城市的家里,垫被和盖被,依然是这纯天然的可食用的家乡棉花。

棉花,有点类似木槿,突然想知道它是什么科。果真,锦葵科,木槿族,棉属,和木槿,木芙蓉等,有亲缘关系。它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后来才传入中国。锦葵科的花,有个特点,容易谢,可吃。所以,说棉桃能吃,就不会问为什么了吧。

走出棉田,放眼一望,小学,中学,都在眼前。虽是衰败,但还是在。儿时走过的路,也在。机台,也在。只是,那些景物都变小了。路,变窄了。这是时间玩的魔术,距离玩的美感。

再看向路边,一株灯笼草正挂着满满的小灯笼,它们在迎我呢。

灯笼草,就属于茄科茄族酸浆属。还叫灯笼泡子,酸浆果,苦蘵,挂金灯,王母珠,洛神珠,黄姑娘,红姑娘等。说酸浆,是果实的味道带着酸味。说灯笼,是外壳的形状。说苦蘵,是它的枝干很苦。说王母、洛神珠,是它果实的外形,晶莹剔透,堪比宝石。说“姑娘”,原不是这两个字,而是“姑茑儿”。

它开花,很细小,黄色,微微似蜡梅,素净动人。这个时节,正是它挂小灯笼的时候,被我遇见了。青的,黄的,深色的,浅色的,一串串,一串串。

我撕开一个苍黄色的灯笼,里面有一个小果实,黄红色,圆溜溜,有光泽,有弹性。我咬了一口,很特别的香味、甜味和滋味。那一瞬间我有点后悔,万一果实有毒呢。不过,我确实听说它是可吃的,还可治很多病。又咬了一口,芳香,绵甜,青草味儿,瓜味儿。

如果一个地方有一棵,那附近必定还会有。果实很重,风吹不走,鸟衔不走,只能靠人的携带。它这么可人,就是希望人看了,喜欢,携带它到处走,完成生命的繁殖。

虽说是野生,观赏性却很强,一点儿不会逊色于进入商业买卖的植物们。写这篇文时才知道,说水果超市有卖,很贵很贵。那是来自于北方的果子,属于种植,个儿更大,口感更好。我还听说,川陕的灯笼果是最好的。

茄棵植物,还有一个特点,长久,花期长,果期长。比方说茄子,也是如此。春天播种,果实从夏天长到深秋,名曰秋茄。秋茄子的个儿更大,口感更好。

我摘了很多个小灯笼,青色的黄色的都有。等它干燥后,明年找一处有土壤的地方,栽下去,看是否长一株灯笼草出来。

在村子里转悠,看见一户人家,门口堆满了柴。各种各样的果蔬藤蔓干枯后挽成的草把,各种木棍捆着堆着,架着抵着,看似杂乱,却很有序。木堆上,还有干葫芦干丝瓜随意摆放。

不由得想要进去看看,奶奶正在搓草绳,连忙站起来迎接我们。屋子里,也堆满柴火,感觉丰衣足食,又透露出奶奶的心思,怕自己身体差了,弄不动柴火,现在能攒则攒,攒多少是多少。家乡有一句俗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八十岁的婆婆,砍黄蒿,一日不死要柴烧。

我抬头看了看,上好的鼓皮墙,这说明,上世界七十年代左右,奶奶家的条件是不错的,才有这样一件老屋留下来。岁月侵蚀,很旧了,但工艺感和匠人气却在这间住宅里历久弥新着,历久弥深着。堂屋正中间,挂着寿星图,挂着老伴儿的遗像,这是奶奶的陪伴。还有燕子窝,也是奶奶的陪伴。

低头,桌子底下,堆着十几个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南瓜。我说您吃得了吗,奶奶说,吃不了,给人也不要,只能堆在这里,想吃就吃点,不想吃,就由着它烂掉。其实,如果做成南瓜粑南瓜饼之类,是很好吃的。但是奶奶年纪大,做不了。

旁边的地上,有三堆红薯,一堆小儿儿,一堆有破损,另一堆,稍微大一点。我说,您收获这么多红薯呀。奶奶说,是哦,今年的红薯特别肯长。

见我们关注红薯,奶奶连忙拿袋子,要送红薯给我们。我想着也行,给二十元钱,让奶奶买点心吃。可是,她无论如何不要。我们说,您不要钱,我们就不要红薯。

奶奶搓绳子的旁边,是一张长竹椅,烤簸里,装着菜籽。葫芦瓢里,装着菜籽。碗里,装着菜籽。我问奶奶,这是什么种子啊。奶奶说,我也不认得了,白内障,眼睛看不见。不管它是什么,到季节了,我就去播种,长出什么来是什么。

烤簸,我奶奶以前也有一个。她死了,这东西就遗失了。这葫芦瓢,奶奶说,很有些年头了呢。我一看,破损处用线索子缝补着。很想要,但不好意思开口。还有一个蒲团,是奶奶编织的。我想要,她一定会给我。但我没有要,怕保存不长。

奶奶不要钱,但红薯却坚决要给。她说,这么多,我吃不了,你们拿了,是帮我的忙。说着,又开始装。她不是装地下的三堆,而是装麻袋存放的红薯。这是她挑出来的,最好的。

亏她的,挖地,播种,收获,每一样都是强大的体力。

走的时候,把那二十元钱塞进奶奶的口袋,奶奶不要,坚决不要,她推拉的时候,双手和胳膊呈现出的力度超过了我。我暗自惭愧,自己疏于劳作久了,力气没有奶奶大。身体的坚韧,对于人生,同样重要。

回头,看了看奶奶家的门楣,“春光明媚”几个大字,在午后太阳正在缓缓落下的余晖中,散发着融融的暖意。就像奶奶,她老了,如她说的,不中用了。但她善良大气。她并不认识我们,也没看清我们,她看见我们走近它,就把我们当亲人。觉得自己,无论如何要送点东西给我们,她也是余晖中的暖意,温暖着我这个游子的心。

我没有自己的爷爷奶奶了,但有这个陌生的奶奶,有好友,有记忆,有怀想,使得我总要回到这里,来寻找,来感受,来满足。多有这样的时刻,就多有对于人事的念想。

路牙子旁,有毛年菜,有苦苣菜,开着黄花,它们都是菊科,都属于秋天的生机,脚边的美好。植物们,没有无缘无故的生长。过去的时代,医学没有这么发达时,植物,就是大自然的药库,给人畜治病。现在,人们把植物遗弃了。猫儿狗儿牛儿,它们还是知道的,且是直觉的。狗儿得病了,它不能描述,就只能扛着,去野外寻点儿草吃。吃了,好了,我们人类以为它们,从来不病。

换了一个环境,一夜没有深睡。五点钟后,临街的窗外有了人声,我知道,那是赶集的人挑着东西走过。乡村里,赶集的声音是最早的。挑着东西,冒着晨寒,嘴里呼哧呼哧,脚下踢踏踢踏。呼哧里,有一份劳累。踢踏里,有一份负重。也开始有汽车声声了,车轮卷起灰尘,奔向远方。

每一个走出家乡的孩子,都是这样离开家乡的啊。

一大早,上街了买了点心后,我要去看望奶奶。如果不去,这些红薯,我是吃不下的。如果不去,吃下这些红薯,我会内心不宁。奶奶年纪大了,我不能说,下次再去看她。

我必须是这一次就去看望。近门就看见奶奶在搓草绳。她搓草绳,不是为卖钱,而是帮忙,帮她的侄媳妇搓。我在门外喊她,婆婆,婆婆。奶奶起身迎接,她以为是外孙。我解释说,您昨天给了我们红薯。她,才想起来。

奶奶好开心,笑得像个孩子。她说,一点红薯,不足挂齿,我自己种的,算不得什么。我说,这是您的劳动果实,我不能白白索取。

这次,我问奶奶,她是否记得那小街上生豆芽菜的爹爹。奶奶说,记得,记得。我说我就是豆芽爹爹的孙姑娘。奶奶说,你看,我觉得你不是生人吧。

是的,我们是陌生人,也是亲人。

并没有盘桓很久,我就离开了。很多杂事,不允许我留在奶奶身边多坐一会。奶奶拉着我的手,我蓦地感受到,是拉着自己奶奶的手。那是属于劳动,属于苍老,枯燥如黄叶,可听见刺刺声。那样的感触,那样的温度,是属于我的。我握住的是心,是情。这心,这情,是彼此温暖的。以后的日子里,奶奶想起我来,会很高兴。我想起奶奶来,也会很高兴。

和奶奶拍了合影,我一看,又惭愧了。奶奶腰背笔挺,我站得没有奶奶直。奶奶的样子很庄重,那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人才有的对于生活的敬意。我们,太随意了。

一个人居住,虽说身体康健,但总归还是老了,耳朵聋眼睛花腿脚也不灵活。我其实有点替奶奶担心,怕火星,万一有什么闪失,屋里屋外的柴草,太可怕了。但我不能说,说了不好。我只是这样想,想了无用。

她说她就是一根枯藤,儿孙们是雀子。有她在,他们回来了,就来这枯藤上歇一会,然后再飞走。奶奶的生活是艰难的,寂寞的,但我觉得,她是幸福的。她的生活很宁静,老时光围绕着她,老生活环抱着她。

我告诉奶奶,您一定要好好活着。明年清明,我回来了,再来看您。

每次回到老家,听到最多的就是人情很重。现在办事的频率太高了,什么都要办一场酒,才舒坦。条件差点的人家,就觉得负担不起。

这是恶性循环。过去送人情,是参与模式。现在送人情,是盈利模式。

初心淡忘了,焉能不烦恼。

奶奶给的红薯,我其实嫌多,但都带走了。我享受这种情意,这种纯粹。什么是纯粹,奶奶的给予就是纯粹,她发自内心地要给。不是为了得到赞美,也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这种纯粹,如今,是稀世珍宝,成了人们的心心念念。渴望感情的纯粹,渴望爱情的纯粹,渴望一个人纯粹的对自己好。

我还带了大米,是家乡的晚稻。大家都笑我,说我耐得烦。我老了,什么都是家乡好。如此,对于人生的幸福,我又有了新的解读:不断的往前走着时,总有机会和过去的物事重逢。

写完这些文字,就去煮饭,用这种米。

还有一点儿有趣或者无奈,也和大家分享。洗好衣服,清扫房间之后,坐在书桌前敲打这些文字。它们像雨滴,直往下落。也或者像雪花,纷纷扬扬撒。但只一收笔,那种无迹可寻的混沌和空洞就展开了。那一个短暂的时刻,心腔里再无关于这篇文字的痕迹。

不过,过后会有,我会添添加加,修修补补。

(0)

相关推荐

  • 散文天地 | 小寒:棉花朵朵白

    棉花朵朵白 小寒 雪白轻盈的棉花朵儿,在暗褐色的棉桃夹里探出头来,这熟悉的棉朵儿,和记忆中是一模一样.这几朵棉花,作为干花,陈列在远离故乡千里之外的商场橱窗里,为城市增添了几分乡野气息. 记忆的闸门倏 ...

  • 再忆冬天

    再忆冬天 今天去体检,抽血的小姑娘看了一眼体检表,笑眯眯地说:"你看起来挺小的,不像你表上填的岁数啊!"难得有人这么鼓励我,让我在这个冷飕飕的大雪节气感到心里热乎乎的.是的,很多年 ...

  • 再回首‖王春莲:灵魂深处是吾乡(四)

    (温馨提示:请随着音乐,慢慢走进作者的世界!)  这是属于我的故事,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故事...... --题记  四 秋风起,吹醒了路边的花骨朵,小路两旁金黄色野菊花遍地开放,又吹黄了满眼的绿叶,我 ...

  • 氮肥和钾肥,棉花田哪个才是膨桃的王道?

    氮肥和钾肥哪个膨桃快?膨桃期需营养元素的作用有哪些?据了解,氮肥和钾肥是植株生长过程中进行营养补充的来源,合理的施用可以让植物生长更茂盛.那么棉田氮肥和钾肥哪个膨桃快? 一.氮肥和钾肥哪个膨果快 目前 ...

  • 用彩铅画出软软的棉花,温暖身边的人,来自春天的一封信

    珍惜身边人 是棉花的花语 听起来就很温柔对不对? 棉花虽然不是花 却有着和花一样婀娜的身姿 而且让人看了感到十分温暖 来一同画两支棉花插在信封里 寄给2020年的你吧 温暖一下这个冬天 温暖一下我们身 ...

  • 【今日荐读】故乡院子里的老枣树/马 达

    在老枣树前留个影 刘勇摄影 故乡老屋院子里 有一棵老枣树 如今和缕缕乡愁一起 成为我在小村成长的记忆 这棵老枣树上 有爷爷奶奶的影子 有爸爸和娘的希冀 也有兄妹欢乐在一起的笑声 无论饥荒旱涝顺年灾年 ...

  • 【菜园子】写在田野里的诗

    写在田野里的诗 1.FHJ 你站在24楼阳台上看风景 民乐村田野里种菜的人们 如画一般充溢了你的眼睛 你在阳台上种过茄子辣椒 只开花不结果你心里发毛 蕊寒香冷蝶难来写得真好 你也走进了民乐村菜园子 租 ...

  • 【新诗采撷】张金虎 | 在田野里(微诗四首)

    品 READ 读 在田野里 在田野里 我看见,农民和他的庄稼 路边的野草 开着各自的花 有没有蝴蝶 不重要 玉米挂着红红的樱子 豆夹开始炸裂 我看见,农民和他的庄稼 在田野里 等 一幅古画里,那半轮月 ...

  • 【传统】200分钟传统民族乐,春天田野里的野花,连片密布摇曳生姿

    【传统】200分钟传统民族乐,春天田野里的野花,连片密布摇曳生姿

  • 邬耀仿:站在春天的田野里

    雨水停止了泼洒 阳光也不再像之前猛烈 这给春天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这也给春天里的人们 留出了足够的地方 我相信,无需多久 这田间地头就会开满 开满,繁忙的花朵 流水,它正在欢快地流淌 泥土,也正在被人们 ...

  • 田野里传来布谷鸟声

    今日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节气是说夏季成熟的农作物开始籽粒饱满,即将成熟."呱咕呱咕,呱咕呱咕",田野里传来布谷鸟的叫声.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两旁一望无际的麦浪不停地翻滚着,汽车被 ...

  • 罗兰之声 ||《在八月起舞,带着田野里的梦》作者:绿岛 画家:曾德智 朗诵:罗兰

    ↑点击上方"罗兰之声"订阅 画家曾德智先生作品 佳作欣赏 在八月起舞,带着田野里的梦 作者:绿岛   画家:曾德智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穿过肃穆的村庄 我们究竟要拿什么理由 ...

  • 藏于山间田野里的美食大赏!春日正宜吃野菜

    春风起,野菜生.每年三四月,是野菜最旺盛的季节,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油绿鲜嫩的野菜!荠菜.香椿.苜蓿.马齿苋--最坚定的肉食主义者都很难抵挡这限定美味的诱惑. 觅春色识春味 这6种野菜千万别错过 荠菜 荠 ...

  • 农民雇人春耕,自个去田野里寻珍稀蘑菇,晒干后每斤价值千元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临近清明,又到了种瓜种豆的季节,当地农村的田野里,又开启了新一轮的繁忙,一年之计在于春,因此,对于眼下的春耕工作,农民朋友是特别的重视. 但是,村里的王二哥,却没有像邻居们那样在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