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白马后裔”寻根新思考(之三)
——广西“白马后裔”是历代迁民形成的集合体。
准确的说是历代留守官兵、各朝各地迁民形成的集合体,说的形象一点就像“大杂烩”。(请各位口下留情,这“大杂烩”丝毫没有贬低的意思,只是形象的说明“白马后裔”成分复杂,没有别的意思)。在我之前发表的两篇文章的评论区里,有众多“白马后裔”的网友发言,特摘录部分身份,以证其题:
1、一部分是来自“山东青州府”各地(主要是寿光县、益都县)白马庄、白马院、白马苑(宛)等。也有称“山东青州府白马县”的。这一派在评论区里有40多人,尤以“野鸭塘”最多。
2、一部分来自“山东白马县”,即今“河南滑县”。自认为是河南滑县一派的在评论区里也近40人,与“山东青州府”一派不分伯仲。其中一位多年研究“白马县”的爱好者最具代表性(第一位):
3、一些当地壮人也加入了“白马移民”队伍,成了白马移民。
这一部分人比较令人费解,实际情况是:有些是原本汉人,改成了壮族;有些是当地纯正的壮族,其中一农姓,原本就是农智高同族人,族谱也记载祖籍“山东白马”,是不是有点搞笑?他们自己的解释是为了躲避难。现在身份是壮族、僮族记载来自“山东白马”的,不少于5%。
4、还有一部分自来自“山东白马”“山东白马苑”“山东白马街”。这一部分既不能归于“山东青州府”,也不能归于“山东白马县(河南滑县)”,难以归类。这部分人约占20%,究其原因,应该是道听途说,攀附进来的。
5、从“白马后裔”的代数看各个朝代都有。这里的“代数”,是指一个(支)氏族繁衍到了多少代人。据我对70多人的了解,多的是34代人,按27年一代,推算为北宋入桂;有的30代左右,推为南宋;不少是25代上下,推为元代;大多是22代上下,应是明代;个别是17/18代以下,应为清代。这其中,一部分是多次迁徙,立谱很晚,身世不清,以最晚始迁祖为一世。
综上所述,归纳以下几点:
第一,“随狄青平蛮入桂”之说不可靠。现实中95的都如是说,但按代数看不足10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人云亦云,敷衍趋势。
第二,元明两代居多。一方面,西乡塘区郎可李氏始祖李铉“留守南宁”得到进一步确认;一方面明代数次“平蛮”留守广西大有人在。这个阶段的“白马后裔”最多。
第三,那些23代以下的氏族,既与“狄青平蛮”无关,也与“李铉留守”无关,基本确定是“攀附”进去的。
一言以蔽之,得此结论: 广西“白马移民”族群,是历代迁民形成的集合体。为什么要形成“集合体”呢?主要原因是为了抱团取暖,以求在广西这个多民族地区壮大势力;如同清朝康乾年间的“洪武移民”热潮,大家报团取暖,尤其是官场上,彼此称兄道弟,格外照顾,形成了一股强大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