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第六
十八
子曰:“质胜文则野(1),文胜质则史(2)。文质彬彬(3),然后君子。”
【注释】
(1)质胜文则野:质,质地.文,文采.野,粗野,鄙陋.
(2)文胜质则史:史,繁多,虚浮.
(3)文质彬彬:彬彬,文质兼备和谐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质地胜过文采则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地则显得虚浮。文采和质地恰当和谐,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感悟】
《诗经·淇奥》里面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为什么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呢?因为君子的修养过程,就像是玉器的养成过程,需要经历切、磋、琢、磨的过程。唯其这样,这块玉才不会过于只显质地、过于质朴,显得粗陋。但同时,也不能切、磋、琢、磨过度,堆砌过多的纹饰,过多的话,这块玉就会显得繁杂、虚浮。君子的修养,同样如此,质地和文采恰当而和谐,既不能不及也不能过,不及则粗野,过则迂腐。孔子用文质彬彬来描述君子,恰到好处,也更是孔子的传世名言。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未经加工的玉石,质朴而淳厚,但显得粗陋。切磋琢磨后的玉器,华丽可观,但容易流于虚浮。质地和文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两者双修至关重要,文质彬彬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实践,成为中国人君子形象最为鲜明的写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