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旧文•再议邮展——从魏叔彝、张赓伯两篇旧文谈起

2017年6月中旬,福州市集邮协会《榕城集邮》的两位编委,专门去上海拜访了我国集邮家刘广实先生,并就“中国邮展史”的话题,向刘广实先生请教。因为刘广实先生一直关注这个事情,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集邮活动恢复后,最早介绍我国邮展历史的人。他在1981年常州的《天宁邮讯》和1984年《福州晚报》上分别发表文章介绍这两次邮展。可以说是我国邮展史研究的开拓者。刘广实先生对于中国邮展史的看法,给了我们很多启迪,特别是他提醒我们,一定要认真解读魏叔彝和张赓伯上世纪分别撰写的两篇文章。基于此,我们整理出下述文字。

今天我们谈中国邮展的历史源头,不可不提到的两篇文章,分别是张赓伯发表在上海《国粹邮刊》上的《邮海沧桑录(三十八)》(1945年10月总第39期)魏叔彝发表在福州《绿榕邮刊》上的《福建第一次纪念特戳考》及《附记会中之邮展》(1947年1月总第1期)。虽然这两篇文章已经被引用多次,但把它们放在一起解读,集邮界之前似乎尚没有过。故此,笔者特地将这两篇文章的解读心得整理出来,以期给关注“中国邮展史”的朋友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和探讨思路。

1

都是当事人事后回忆

两篇文章均发表在当时较有影响力的邮刊上,都是当事人时隔二三十年后的回忆,两篇文章问世间隔不到一年半。张赓伯在集邮界有“邮史矿”之美誉,而魏叔彝既是我国最早的邮商,也是颇有造诣的集邮家。他们二人在集邮界的口碑、信誉都是毋庸置疑的,真实可信的。根据这两篇文章内容来分析,虽然字数都不多,但描述很多细节非当事人所不能阐述,概而言之,只有亲身参与或身临其境,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这里面,张赓伯参加邮展的过程比较简单,在他的文章中已经写得很清楚。而魏叔彝参与此事,却另有一番情景,值得深入研究和考证。根据1916年出版的陈琪撰写的《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纪实》一书所载,即使是地方举办预展,对于展品的筛选也是相当严格的。邮票作为一种新事物,想进入展场肯定是经过一番周折的。好在当时社会舆论已经对此有所认知,有识之士也在报刊上公开呼吁邮票可以进入展会(见《为巴拿马博览会敬告国人》一文,刊于1914年1月在上海出版《中华实业界》),甚至还有人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支那邮票展览会》的小品文,虚拟了一场“邮展”(刊于1914年5月日本东京编辑出版的《中国实业杂志》)。

这些,都说明邮展在当时已逐渐为世人所了解,而魏叔彝早在1909 年就开办了我国最早的邮票社,数年来经营邮票事业、参与集邮活动,使他在社会上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加之他本人对集邮的热爱,凡此种种,都说明魏叔彝进入“福建展览会”中举办邮展的条件成熟了。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细节并没有在魏叔彝的文章中披露,但我们不难想象的出来,魏叔彝为了准备邮展(当然也有摆摊销售)、并让邮展进入“福建展览会”所作出的各种努力。此为解读一。

2

说得都是邮展一事

张赓伯在《邮海沧桑录》中提到的“武进邮票展览会”和魏叔彝在《附记会中之邮展》中提到的“中外邮票展”,不管是以当时的标准,还是今天我们制定的有关“词条释义”,都可以认为其表述的对象是相同的,即都是“邮票展览”。其主要区别是武进邮展是专门性邮展,并设有评奖环节外,还有一点就是福州邮展仅有魏叔彝和卜威利两人,而武进邮展有五人以上,人数较多。部份对福州邮展持有异议的邮友,其观点是魏叔彝仅仅是“展销”,等同于“拍卖预展”、“同好欣赏”,并提出了一个生搬硬造的词汇:“邮票展示活动”。如果不是对福州邮展持有偏见,就只能说这些人不懂邮展。因为,他们忽略了关键的一点:邮展活动中的邮票,是个“固定物”。认知这点,至关重要。此为解读二。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所谓的“邮票展示活动”,包括拍卖预展、销售邮票、同好鉴赏等等,一般不会将邮票固定在镜框内。当有人提出观看某一品种邮票的时候,主办方会把这一邮票取出,所以说这里面的邮票是“活物”。而邮展截然不同,展框里面的邮票都经过处理,固定在镜框里面,不允许单独把邮票拿出来观看,所以是“死物”。这个明显的动作差异,决定了邮展与展销的本质区别。

现在我们再看魏叔彝当年的表述:“按本人曾有出品数框国邮”,我们现在解读这句话,都认同这装框内的邮票都是“死物”,装框的目的是为了给人们鉴赏的。而“及世界邮票社临时贩卖部,杂列中外邮票多种”一句话可以解读出,魏叔彝在“出品”办展、参展的同时,另以“世界邮票社临时贩卖部”的名义设摊售卖邮票,一个“及”字,说明“邮展”与“销售”是两件同时进行的事情。

福州邮展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那就是邀请了美国人卜威利参与。卜威利是供职于英资福州怡和洋行的襄理。据福州老集邮家的回忆,他是一个集邮家,并不是经营、贩卖邮票的邮商;在集邮活动中,他基本上是以交换为主。魏叔彝在他的文章中也介绍,当时卜威利是“各国邮票寄陈”。这个“寄陈”再结合上文提到的“出品数框国邮”,说明他们二人为了准备这次邮展,事前肯定经过精心策划和分工,一人负责国邮,另一人负责外邮。只有经过这样的合作,才有了下文中提到的此次邮展呈现出“五光十色”、“一时之盛”的效果!这种效果绝非简单的“展销”所能达到的!同时也再一次说明了,魏叔彝和卜威利在“福建展览会”中是有针对性的办一个正规的邮展,其目的就是为了向大众介绍、宣传、推广集邮活动。

3

这两个邮展在当时

分别有什么影响?

客观的说,这两个邮展在当时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常州的武进邮展历时三日,张赓伯一文中提到:“观者居然有数百人”;在参展者方面,除了常州张赓伯,另有来自苏州的张景盂、柴冠群、卢赋梅等人,由张赓伯本人获得第五名奖可知,参展者至少有五人。从“观者”到“参展者”的数量,都说明武进邮展还是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而魏叔彝的邮展借助大型的“福建展览会”举办,时间从1914年7月18日至31日,更是长达两周,其观者数量自然不在武进邮展之下。当然,这些邮展囿于时间早及邮票在当时的地位,其影响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就常州方面而言,虽然事先经过报纸宣传,但是毕竟观众有限。而且邮展开幕的时候,之前关注过的多家报纸,居然未见后续报道,令人颇感蹊跷。

福州的邮展,因为时间早于常州,那时国人集邮风气刚刚普及,好在借助大型展会,其影响面应该更大。非常遗憾的是,1913年爆发了“癸丑报灾”,北洋军阀在全国范围内对新闻界进行了一次摧残和清洗,而福建当时也是北洋军阀治下,是受报灾的影响非常大的重灾区之一。当时不仅多家报社被封,即使还在出版的少数几份报纸,也不见有人保存。所以,我们除了在福建省内的主要图书馆、档案馆外,还查阅了北京、上海各大城市的图书馆、档案馆,发现1914年前后几年的福建报纸,几乎荡然无存。这些,给我们的考证,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虽然考证遇到了困难,但我们还是能从集邮层面中有所收获。特别是解读魏叔彝的文章,我们知道了在“福建展览会”期间,福州邮政当局积极介入,不仅开办临时邮局于会场,还启用了纪念戳。魏叔彝在他的文章还进一步介绍:为期两周的展会,第一星期刚开始的时候仅启用一枚黑色橄榄形纪念戳;第二星期又增加红色会戳一枚同时使用,此红色会戳中央有英文“PPIE”字样,是英文“Panama 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的缩写。所以,研究前后两周所启用的两枚纪戳,足见邮政部门为了扩大展会的影响力,所作的努力也一目了然了。此为解读三。

需指出的是,武进邮展几个主办人事后都“销声匿迹”,我们无法考证其生平简况。而福州邮展的主办人魏叔彝,他一辈子都是以邮为生,1914年之后又多次参加邮展,在经营邮票生意之外,还积极参与集邮研究活动,先后加入多个集邮组织。他的集邮活动轨迹一直延续到解放后,直至1953年去世。因此,其人其事流传有序,经历详实可考。

刘广实先生还向我们展示了他保存的魏叔彝于1933年编印的第25期《世界邮票社卖品目录》。这份《世界邮票社卖品目录》内称:“本社是中国经营邮票事业首创者,于今已经有二十五年了。”就是这份看似普通的《世界邮票社卖品目录》,为我们今天研究魏叔彝先生的生平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它一方面指出了魏叔彝创办世界邮票社的时间是1909年,由此证明魏叔彝的世界邮票社是我国最早的邮社;另一方面也证实了魏叔彝长期从事集邮活动。

4

福州邮展与常州邮展

的关系

首先,这两个邮展都是民间所办,福州邮展是展览会上的陈列型邮展,而武进邮展是专门性邮展,除陈列外增加了评比环节,参展人数也从两人增加到至少五人。我们今天分析它们,如果说武进邮展在福州邮展的基础上有发展、提高,未尝不可。但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关系,还是值得进一步细究和考证的。

但是,我们研究历史,必须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等等这些个特点。福州邮展与武进邮展之间的关联恰恰吻合了这些规律特点:从仅有两个人参与的陈列型邮展,发展到多人、多地区参加的竞赛类邮展。暂且不管福州邮展与武进邮展之间有多大关联,仅从发展规律来看,既符合一般事物的发展特点,也是中国邮展史、乃至集邮史发展轨迹的真实写照。所以,1999年出版的《中国集邮史》,对这两者的阐述是十分到位的:“常州邮展与福州邮展相比,有发展、有进步。”

综上所述,如何全面客观的认识中国邮展史,我们觉得通过解读早期集邮家发表的最初两篇文章,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前人的论述,我们既不能以个人好恶来否定,也不能盲目推崇、无限拔高。在没有更多的新证据之前,我们仔细阅读、理解魏叔彝、张赓伯二位集邮前辈的文章,还是很有收获的。

集体照是1947年福州集邮研究会成立时全体会员在台江乐新楼聚餐后合影。第一排着汉装长衫者即著名邮商魏叔彝。

小编这么拼

记得关注哦

真爱和鼓励

打赏是美德

延伸悦读

论剑︱对1914年福州邮展的再认识

诗&词︱福州1914年中国第一次邮展

争鸣︱再考“中国首次邮展在福州”

福州一中200周年华诞︱省、市集邮协会发来贺信

☑ 因为分享·所以精彩  CK1191

接触真诚

同享丰盛

(0)

相关推荐

  • 福州人值得骄傲的“第一”!|空中茶摊vol.148

       vol.153 千里同好  坚于金石 茉莉花茶喷喷香,闽都文化空中聊,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南仙空中茶摊节目,今天和大家攀讲的是南仙茶摊第259期,由郑毅老师整理讲读,由陈苏老师讲授的&l ...

  • 聞锺記郵 | 中国集邮展览走过百年

    聞锺記郵(2073)中国集邮展览走过百年 随着人们收集邮票的热情不断高涨,很多人不再满足于只有自己收藏,愿意将自己的藏品拿出来,与人共享,于是就有了集邮展览.最初的展览很简单,将自己收藏的邮票摆放在一 ...

  • 集邮往事‖我为邮展捐出了一枚“猴票”

    我集邮,从学生时代起,已经60年了.集邮使我益智,明理,怡情,奉献. 邮票作为一种文化收藏品,会随年逐步升值,1980年发行的第一轮"猴票",面值只有8分,经过40年的不断攀升,现 ...

  • 再议芍药!!!《金匮要略》湿病篇所有治疗...

    再议芍药!!! <金匮要略>湿病篇所有治疗关节烦疼的方子,如麻黄加术汤,白术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麻杏苡甘汤,防己黄芪汤--全都不用芍药!!!这个我们常说的"芍药为止痛 ...

  • 同日两篇睡眠文:不好好睡觉的代价,不仅是“变傻”,还会让人更“伤心”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人的一生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良好的睡眠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之一,而睡眠时间过短或睡眠不佳均会影响健康. 当地时间4月20日, ...

  • 【三江文学】万物生,你我皆在其中 (散文两篇) 文/冰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总第2246期 社     长:李不白 高级顾问:衣非 特邀顾问:周渔 总     编:墨兰雪 副总编 :幸福密码 校稿 :王维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赵国旗,笔名火热的冰,山东省 ...

  • 从最新两篇热文看中国消费市场前景

    第一篇是,BBC(英国广播公司)近日发布了一支视频,探访疫情过后的北京. 记者从街头走到巷尾,对比一年前店门紧闭的商业街,面对如今灯火通明的店铺,BBC记者称:完全不一样. BBC记者在视频中采访一位 ...

  • 小说专栏‖《闪小说两篇》 文/刘质盛

    闪小说两篇 刘质盛(夕阳) 作者简介: 刘质盛.笔名夕阳.网名花开盛好.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农民,曾当过多年乡镇中学语文教师.   (一)这钱不该赚   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涌现出不少捕蛇者.   ...

  • 推文合集(1)| Stata学习者必看的n篇推文!

    本文作者:陈丹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本文编辑:赵冰洁 技术总编:余术玲 前段时间小编爬取了爬虫俱乐部在过去几年发布的上百篇推文标题与链接,通过Stata对爬取的推文数据进行了数据清洗,最后精选 ...

  • 农村观察:农村新时代女性,决不是靠看两篇鸡汤文所打造的

    首先说明一点,关于聊天引发的家庭悲剧,并不是农村特产,城市里面也更加的多,但小编是农村人,所以只说自己了解到的农村情况,城市的自然有人说,但不是我. 时代总是向前,手机普及其实也并没有多少年,聊天社交 ...

  • 关于学好数学思维的两篇好文

    文一:学好数学思维,关键还得"拼爹" 作者:孙路弘 l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数学老师. 有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的困惑:孩子四年级后,开始对数学不感兴趣 ...

  • 百年以后再议窑湾水利专家陆文椿的《驳窦鸿年建议书》

    随着窑湾旅游开发,当地名人陆举人故居成为景点,并有电视台采访和各种媒体介绍,称陆为著名水利专家.据云: "1914年,沂沭河发大水,窑湾北门外沂河堤决口,骆马湖地区全部淹没,人畜伤亡无数.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