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公寓开发贷款实战解读(开发商荐读)
本篇共2091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在媒体舆情方面,尤其是网络及微信等媒体渠道,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在各大银行收紧针对个人的购房贷款,尤其是收紧针对“海外收入人士”购房贷款的背景下,对可能出现的“海外买家无法交割”而可能出现的“违约潮”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担忧。
笔者供职于一家悉尼房地产公司,最近两年以来参与了十余起、总额近5亿澳元的房地产收购及开发融资。谨以一家之言,谈一谈在住宅房地产(尤其是公寓)开发领域银行信贷的最新动态。
公寓开发贷增长似已见顶:
作为澳大利亚金融领域的主要监管者,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Australian 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 APRA) 于8月30日公布的报告“Statistics on ADI property exposures for June 2016”揭示了很多重要的信息。此数据发布后,澳洲各大新闻媒体的房地产板块多有解读文章。
可以看出,该余额季度环比涨幅自2015年中”触顶”以来持续收窄。这说明澳大利亚的主要商业银行,为应对可能出现公寓开发“供过于求”的市场风险,而采取的减少(新增)开发贷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
如果将这一数据置于“新批准开工建设的公寓数量”这一情景之中,更可以感受到,银行对开发贷的收缩措施趋于严厉。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8月30日公布的2016年7月新批准建筑开工数量为11,500套,较上月增长达23%。而在过去12个月中,这一数据始终徘徊在每月8,500到12,600套左右的水平。
一个非常粗略的估算:我们假设每套公寓的建设成本在30万澳元,再假设一个公寓项目的平均建设周期为18个月,而建筑贷款在18个月中平均支出,则为了支持每月10,000套的新开工量,至少需要 $300,000 * 10,000 / 18 = 1.67亿澳元的月新增开发贷款余额。
新批准建筑开工与开发企业获得开发贷款固然存在一定的时滞,但是如果开发贷余额的增幅持续低于新批准开工数量,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开发项目无法(至少是无法及时)获得开发贷款。
结合最近与银行沟通中的观感,笔者大胆预测,从2016年第3季度起,上述 ”四大银行公寓开发贷余额”会继续保持低迷,甚至进入”负增长”通道。
由于房地产存量信贷资产和针对房地产行业战略的固有不同,澳洲各个主要商业银行愿意投放的贷款金额,遴选开发商及项目的标准等本来就存在差异。即使在本轮信贷收缩之前,澳洲四大商业银行,已经体现出对开发贷款不同的”胃口”。有的更”激进”,有的则偏于”保守”。
在本轮信贷收缩开始之后,几家银行实施了更为严苛的贷款标准。例如:四大中某一家银行对于首次进入澳洲房地产市场的外国开发商,态度极为审慎;而另一家银行,则在收缩开始之后只对现有客户的开发项目放贷,不再接受新客户申请,等等。在获批项目贷款金额方面,亦有一些列明显的变化。
在房地产开发贷款中,除一般资产贷款通常要求的抵押品及偿债能力之外,比较重要的两个衡量指标是:
根据笔者的观察,自2015年以来,澳洲主要银行对于房地产开发商的上述两项指标控制,均已有显著“趋严”的趋势。
然而当前,虽然各个银行收紧的力度不同,但是土地交割阶段的LVR已经普遍低于55%甚至50%以下的区间;而在项目完成预售以后的开工阶段,LVR的比例也相应降低到60%到70%的水平。这使得很多开发商在项目进入建设阶段之后,还需要先垫付一部分资本金,然后才能提取银行的开发贷款。
关于这方面的新闻和传闻不一而足,ING,UBS,HSBC以及日本的几家银行屡屡现身。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
(声明:AFN《澳洲财经见闻》对本文拥有全部著作权限,转发使用注明来源,并附AFN《澳洲财经见闻》微信平台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