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是什么?到底有多神奇?
如果有人问,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级的智慧是什么,我的答案一定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这个词听起来的很玄妙,但说到底,道理都是很浅显的。
古老的华夏族人在长期的观察天地自然运行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共通的规律,于是他们按照这些规律来指导自己族人,从而更有利于种植采集、养身治病、征战防守、统治人民等等。古代的思想家将人们观察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的过程称之为“天人合一”。
有历史记载最早的观察和利用规律的人应该是伏羲,他的最大功劳之一是发明的“八卦”。什么是八卦呢?根据孔子后人所做《易传》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就是说八卦是从太极演变而成。而太极这个概念的发明,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天人合一”、“太极”这两个词都是庄子发明的。但是对于太极描述更准确地,我认为反而是清代的太极拳大师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拳论开篇就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我理解为,天地还未出现之时的混沌状态称之为“无极”,在混沌之中出现了明显的二元对立面,前后、明暗、刚柔、动静、阴阳、强弱等等,这就是太极。
大概从这里开始,华夏族的大佬已经很明确的发现,这个宇宙充满了矛盾与对立,有正必有反、有前必有后,有生必有死,有强必有弱,所以他们试图从这种二元对立中认知宇宙、认识自然,认知自己。于是接下来彼此两两组合,推演到四象,继而八卦,到了周文王姬昌做《易》的时候,就推演到了六十四卦了。于是这个世界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也被人们在逻辑上推演出来了。
那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古人是如何观察天地自然规律,指导自我的。
做人学天,自强不息
《易经》对第一卦乾卦的解释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意是说,太阳、月亮、星辰每天东升西落,从无间断,这样的天才能稳健运行,作为君子要想长久稳健的生活,就要学习天的规律,让自己动起来,自强不息,勿生懒惰。
做人学地,厚德载物
对第二卦坤卦的解释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意是说大地的规律的顺应,因其既宽且厚,所以能养育万物,承载万物,作为君子要学习大地,让自己变得宽广、厚重,从而能够更多承载别人,接纳别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华夏族古人学习为人处世,首先就是效法天地。而且他们不走极端,不仅仅效法一端,而是既学习天的刚健自强,又学习地宽厚仁慈,从而将相互矛盾的二者统一于自己的身上。
做人学水,利万物而不争
时间推移到春秋,到了老子那会儿,有了《道德经》,其中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么意思?就是说做人得顺着地的规律来生活,地得顺应天,天得顺应道,而道顺应什么呢?顺应自然!绕了一圈,人就是跟自然学习,顺应自然规律。那老子是怎么学习自然的呢?
《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做人最高的境界,就是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生养万物但是从不与万物相争,众人都往高处爬,水却总是往低处流,所以水这个特性和“道”是相近的。正因为它不争,所以从不会有人怨恨它。
老子的这番言论,对华夏族人性格的影响可谓极其深远,他在这个民族的基因里注入了充分的“柔”的力量。
李小龙自小学太极拳,在美国大学修的哲学, 对《道德经》推崇备至
做领导要学北极星,让大家围绕自己转
接着,孔子也接踵而至,孔子对弟子讲怎么治理国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篇)
意识是说,治理国家要靠道德力量维系大家团结自己周围,就像北极星一样,所有的星辰都围绕着北极星来转,但北极星自己是不动的,这样的领导就能稳如泰山,指挥若定。
用兵要学洪水的“势”,学猛禽的“节”
同时代还有个兵家泰斗——孙武,他那部充满哲学思辨的《孙子兵法》一书也从自然中获益良多,比在《势篇》写道:“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意思是,水流能将石头冲起来,靠的是迅猛而巨大的冲击力所产生的势能!猛禽之所以能搏杀鸟雀,靠的在合适地方发动快节奏的进攻。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营造的态势就像洪水一样迅猛,进攻的节奏就像猛禽一样短促。
此外就是中医,大约在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整体而言也是通过认知自然和顺应自然来达到养身治病的目的,此不一一例举。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所谓的“天人合一”,就是中国古代最顶尖儿的一批思想家们都一致认为:宇宙的规律就蕴藏在自然之中,人类无论是做人、做事、养身、治病还是齐家、治国等等,都要去观察自然规律,学习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这就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最佳途径。
或许,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大魅力所在,也是它对于全世界人类最了不起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