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闲读:“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今天我们接着读一首刘禹锡的诗。

刘禹锡被后世公认的“诗豪”,其主要缘由是他在命运的重重打击之下,仍能吟唱出极富豪迈气质的诗篇。

前面的文章我们提到过,刘禹锡是“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是王叔文集团的“钱袋子”,因此,当唐宪宗登基之后,针对王叔文集团的改革全盘否定,对改革人物一律打击,刘禹锡逃无可逃地成为重点被打击对象,从骤升权贵到忽坠深渊,刘禹锡那五个月的人生,浑如一梦……

(河南刘禹锡公园的刘禹锡像)

公元805年的秋天,刘禹锡还来不及体味朝局人生的万般滋味,身已在千里谪途。

第一道旨意,是九月收到的。他被贬为连州刺史,于是他带着仆人上路,依照唐律,刘禹锡当以罪臣身份在规定时间即刻上路,不给通常外放官员的“装束假”。唐代《假宁令》规定,外授职官,将视距离远近给相应装束假,“其一千里内者四十日,二千里者五十日,三千里者六十日,四千里者七十日,过四千里者八十日”,但是到了中晚唐,被贬谪的官员基本上已经不给“装束假”。通常就是即刻上路,每日限定路程,到哪个驿站休息,走哪一条路,都被严格规定了。后来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韩愈写诗说:“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即是这个原因,圣旨一下,必须立刻出发,像是囚徒,被监视在规定时间到达规定地点,误期或走错路,另有罪责。

好在,刘禹锡不像老年韩愈那样拖家带口,他年轻,这一年他只有三十四岁。因此,千里行程对于刘禹锡来说,也还好说。

第二道旨意,是十一月收到的。他还在贬谪去连州的路上,刚走到岳阳,他已离开长安两个月,这一次,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一齐贬为司马的有八个革新集团的人,即八司马),这是打击之后的又一波追加重拳。此时的刘禹锡心里盼望的,是再过两个月的新年,新年必将改元,改元则朝廷必将大赦,他希望着新年大赦中获得量移,获脱谪籍。

(刘禹锡像)

公元806年的新年到了,天下大赦!刘禹锡在同僚的劝说下,写信给朝中的杜佑,希望他能替自己上书引荐。杜佑也确定上书了,因为杜佑认为刘禹锡有理财之能,受改元大赦之恩后恰逢国家急需理财能人,理应量移重用,但宪宗受宦官们影响颇深,对刘禹锡余恨未消。不但驳回了杜佑的请求,甚至还罢了杜佑的盐铁转运史之职。

第三道旨意,是806年八月收到的。这一次诏书的内容是:左降官韦执宜、韩泰、陈谏、柳宗完、刘禹锡……等八人,纵缝恩赦,不在量移之限。这次说得清楚,这八个人,就算天下大赦,不考虑重新考虑任用。打倒之后,又踩上了一只脚,这是要刘禹锡永世不得翻身的一道诏书。刘禹锡终于死心了,他开始好好收拾自己在朗州的居处(按朝廷规制,州司马是不能居于官府馆驿的,他临时找了居处),因为在此之前,他心里想的,这只是临时的家,他极端压抑地安顿了下来……

(八司马群像)

他在朗州司马任上,一任近十年,这是一个人的黄金十年,35岁到45岁!

但刘禹锡就是豪气冲天!他就真的在这种极端压抑的心境之下之下倔强而豪迈地活着。直到十年之后,他重回长安,又再被贬……之后,又回长安,又任外官……史上贬谪生涯周期最长的著名诗人,非刘禹锡莫属,或者后世的苏东坡从痛苦程度上能一较高下。

苦难重塑了刘禹锡,也使刘禹锡的无双才华在每个贬所与当地的民间文化相结合,重又生发出新的文学风格,他向民歌学习,将学者文化与民歌文化相互结合,刘禹锡所到被贬之地,大都因刘禹锡的诗文而扬名,刘禹锡的诗,也因当地文化及民间文学的滋养而焕发新的生机(因为他在底层呆得够久,沉得够深),“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融合,使刘禹锡的诗得以形成自己独有的内容与风格,或许这也是苦难生命带给刘禹锡特有的奖赏吧。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刘禹锡的代表诗作之一,诗名《竹枝词》,这是其一,全诗如下:

(刘禹锡像和本诗)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是巴渝(就是现在重庆市一带)民歌的一种,演唱时以笛、鼓伴奏,声调婉转动人。刘禹锡在夔州(现在奉节,诗城)任刺史时,曾依调填词,所作有十来篇,这是其中的一首。诗中所写是少女初恋的心情:少女沉浸在初恋之中,她爱上了一个人,但对方的态度却不明朗,所以,她既抱着希望,又含有疑虑,欢喜与忧愁并存,如李宗盛所写,是让她欢喜让她忧。

(诗城奉节的诗人群像)

杨柳青青江水平。杨柳青青、春光正好;江水如镜,江景如画。这是少女的眼中所见。显然,这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恋爱的季节;闻郎江上踏歌声(一作唱歌声)。要注意,声音一传来,少女就知道这是心上人的声音,闻声而知人,她该是多么熟悉心上人的声调和旋律啊!更何况,既然声音递次传来,那心上人该是越来越近的,视觉与听觉交错,视听相映之下,少女心情再也无法宁静,她显然还未向心上人表达爱意,但听闻心上人边唱边摇船,越来越近,似乎对自己也有爱慕之心,这让她在担忧之余,又获得安慰和鼓舞。

(诗意图)

东边日出西边雨。有生活经历的朋友一定遇到过这样的天气,说是睛天吧,西边明明刚刚还下了几滴雨,说是雨天吧,东边明明天上的太阳还朗朗地照着。这阴睛不定的天气,不正像恋爱中人让人捉摸不透的心情?更妙的是后一句双巧妙利用谐音双关,道是无晴还有晴。少女看似关心的是天气阴晴的“晴”,实际上更关心的是心上人感情的“情”,这一句看似是指多变而奇幻的天气,实则指的是人的感情无法揣摸透。道是无晴还有晴,实际上是“道是无情还有情”,我的心上人啊,你到底是有情还是无情啊?爱恋、猜测、迷惘、眷恋、忐忑,希望、等待,羞涩,……少女的各种小心思,尽在七字之中。

(东边日出西边雨)

这一首诗,被后世誉为第一情诗,表意精准,用字少而内涵丰富。

汉语的民歌常以谐音双关表达思想感情,比如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秋歌》中有“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其中的“梧”,实际指“吾”,而“解”实际指“结”。而真正将这种谐音双关的方法引入经典文学作品,并为后世传诵的,刘禹锡是较早的代表人物,甚至是开创者。稍晚些的温庭筠《南歌子》“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其中的“深烛”,实际是“深嘱”,深深的嘱托,“围棋”,实际是“违期”,不要违背了相约的日期,稍生硬了些;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一般人认为也是相思的“思”这一句,又稍隐晦了些,刘禹锡的“道是无情还有晴”,自然生动,尺度拿捏最为精确。

(刘禹锡像)

这种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后来渐渐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成熟表达方式,在小说《红楼梦》中达到应用巅峰,谐音双关时时出现在书中的人名里、诗词对联里、对白里等,太多了,不再一一列举。也许,这些都起源于刘禹锡,因此,我们现在提起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首先想到的就是“道是无晴还有晴”。

在贬谪之地,在民众之中,刘禹锡创造了他自己的诗歌天空,形成了朴素而富生活气息的诗风、锤炼出凝练准确的语言、又形成了豪放的诗歌气质。

(泰戈尔)

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中有:“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这是我喜欢的中文诗词式译法)的句子。刘禹锡正是以优美的诗歌回报了世界带给他的痛苦,所以,抛开所有的世俗的、政客的思维,仅从文学层面来说,刘禹锡实在是一个值得让人谨记的名字。因为他总能在生命苦难的崖缝里,开出绚丽的鲜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