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343:为什么有些人总喜欢恶意揣测别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14.6)
本章孔子对小人可以说是毫不留情。
即使身为君子,也难免会犯错,而行不仁之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君子有过,则勿惮改。是可以原谅的,给以机会。《集注》引谢氏注言:
君子志于仁矣,然毫忽之间,心不在焉,则未免为不仁也。
人生路漫漫,当时积极向上的追求。其中稍有懈怠,就容易犯错。君子知此,所以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此木轩四书说》言:
非谓虽有不仁不害为君子,正见此心须臾有问便是不仁,为君子者岂可一息放下。若小人则纯是私欲,无缘得其悔悟,故绝之严。
孔子对小人的要求未免过于苛刻,却也督责我们注意反省自身,激励奋发之精神,以免入于末流之中。《四书困勉录》言:
小人而仁,即使真心发见,亦随见随灭,故曰未有。此甚言人之不可流入于小人,流入于小人,遂有江河不反之势。总见从仁而不仁易,从不仁而至仁难,其儆人意最为深切。
君子小人,并非天生。只不过在后天中,君子常行善,善已成为习惯,要行恶也就难了。小人反是。常行恶,则恶成为习惯,其思维方式也都是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摩人,再想行善也就难了。如《易·系辞下传》: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就个人而言亦如此。习惯在养成之时,一定要注意引导的放向。一旦养成坏习惯,再改就费周折了。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尔雅书苑
微信:eryashuxuan
涵泳经典 滋养优雅人生
温故知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