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日课005丨要实现人生的价值,需面对的八个基本问题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日是《大学》日课第5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是方向、目标。
知、止、定、静、安、虑、得。七证,是修炼的心法。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则是具体的落实。有了目标与心法,最终要落地践行才行。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明明德于天下,就是平天下。要在天下彰显自己光明的德行,那就先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这就是由近及远,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须先把自己家里规范好。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治国以法,齐家以礼。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要规范家里,须先修己身,做好表率,才能推己及人。如孟子所言: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孟子日课277丨最好的教养是言传身教)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要修身,须先正心。心是君,身是臣。张居正说:
身不易修,而心乃身之主宰。若要修身,又必先持守得心里端正,无一些偏邪,然后身之所行,能当于理。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得真诚面对自己的意念。《章句》言:
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
张居正进一步言曰:
心不易正,而意乃心之发动,若要心正,又必先实其意念之所发不少涉于欺罔,然后心之本体能得其正。
起心动念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世人皆以为不欺人难,殊不知不自欺最难。诚意,从勿自欺开始。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要做到意诚,须先致知,推究自己所知的善。致,是推究到极处,使我之所知无所不尽,所见的道理没有不明白的。如此,方能明辨是非,所生发的意念才不至于错乱。郑玄注曰:
知,谓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也。
致知在格物
物,犹事也。也就是人间之事。格物就是将善恶之事看得透彻,分辨得清楚。如何做得?自学中求,于实践中求。钱穆言:
格物即止于至善也。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此即君与臣之至善。在未能致知以前,尚未能真知其为至善之义,则变其辞曰格物。
格物致知,懂得了人世间的道理,明辨了世间事与我的关系,也就能够面现实的种种,而无需回避。《朱子语类》言:
避俗,只是见不透。
物何须格,只因不穷究,格得不透,半吊子,则容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如张居正所言,这一节是复说上文的意思。至,是尽处,人能于天下事物的道理,一一都穷究到极处,然后心里通明洞达,无少亏蔽,而知于是乎可至。儒家之以人为本,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循环往复于此章明矣。唐文治言:
《大学》八条目先后,只是举其大概如此。先儒谓并非今日格致,明日诚正;更非谓当格致诚正之时,而置修齐治平于不问也。学业有专营,功夫实并进,如何为至善,初无止境,在吾人勉之而已。
八目中,治国、平天下,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在如今之现实,未尝不可将其理解为社会与天下。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有了发出自己的声音影响社会乃至天下的可能。
加入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涵泳儒雅人生。
温故知新
声律启蒙
日诵丨声律启蒙 上平十二文02 施帐解围嘉道韫,当垆沽酒叹文君
日诵丨声律启蒙 上平十二文01 九经对三史,菊馥对兰芬
日诵丨声律启蒙上平十灰01 却马汉文思罢献,吞蝗唐太冀移灾
家风传承
家训《聪训斋语》全文丨父子双宰相、六代翰林,曾国藩倍加推崇的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