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病梅,更爱扬州瘦马?文人墨客奇怪的偏好背后,是人性遮不了的羞
题:从病梅到扬州瘦马,是什么让爱变成伤害?是男人畸形的心态吗?
文/姜子说书
龚自珍《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明清时期的文人骚客喜欢赏梅花,却有一个奇怪的偏好——独爱病梅。文人墨客认为,病殃殃的梅花最美,直不如曲,正不如欹,密不如疏。
这样的审美,说奇怪,其实也不算奇怪,毕竟,物以稀为贵,越是有病危或者濒危感的生物,越让人紧张。再者,柔弱的梅花,确实能够给人一种娇滴滴的感觉,容易激发世人的保护欲。
但是,文人墨客这样的爱好,最终形成了一个病态的产业链,种植梅花的人为了获取高价,恶意摧残所有的梅花,导致天下的梅花,都是一个病样,这就因爱成害了。
就好比残疾的儿童在街上乞讨,确实最让人于心不忍,但,因此形成了产业链,导致健全的儿童被伤害,利用他们的残疾来牟利,这就丧心病狂了。
一言以概之,爱是爱对方本身的模样,如果本身是一株弱梅,你倍加怜惜,并无不妥。但,如果是因为你爱那种悲剧美,非得人为制造病梅,那就是畸形的爱了。
《有感三首·二》: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后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三年五岁间,已闻换一主。借问新旧主,谁乐谁辛苦。请君大带上,把笔书此语。
明清时期的文人,还有一个爱好,喜欢养瘦马驹,俗称扬州瘦马,也就是从穷人家挑选美人胚子,从小圈养着,等到十一二岁,挑选其中容貌的佼佼者,高价卖出。
门子道:“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
和梅花的偏好一样,文人墨客眼中的扬州瘦马,也是以瘦弱为美,不单要长得“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重点是必须羞羞怯怯,腼腆含糊,有女儿之态。
文人墨客喜欢女子的腼腆娇羞,喜欢她们低头的温柔,喜欢她们不胜西风的柔弱,这也算是一种怜弱的本性,但,若是人为造就,乃至于崇尚三寸金莲,那就是彻彻底底的病态了。
还是那句话,病梅也好,扬州瘦马也好,你怜她天生柔弱最娇俏,无妨!若折其枝丫,禁其手足,而彰显自己的强大,借此摆脱自己的无力感,那就太可耻了。
真正爱花的人,拥有花的立场,如果爱,就爱她天然的模样,无论疏与密,直或曲,欹和正,至少,不要为了一己之私,刻意去改变对方,去伤害对方。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龚自珍《病梅馆记》、白居易《有感三首·二》、《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