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不懂凡尘事,清风岂知素人心什么意思?

“冷月不懂凡尘事,清风岂知素人心”这两句话,说的是一个人内心是如何孤独寂寞,世上的知音是如何难以寻觅。如果您感兴趣,不妨听小锅我慢慢唠一唠。

首先挑点毛病吧。这两句话看起来像两句诗,其实不是,不过是两句看起来像诗的话。

这两句话不出自任何一首诗,所以首先它不是诗句摘抄。

我们中国汉民族的诗历来都是四句一绝,用四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我们至今发现的最短的诗是一首劳动歌谣《弹(dàn)歌》: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ròu)。

你看,这首诗虽然只有八个字,但也分为了四句,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狩猎的过程。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这两句话也不能算作诗。

到了唐代,今体格律诗兴起,作诗还讲究平仄粘缀。这两句话从平仄上来看,上一句是“仄仄仄仄平平仄”,下一句是“平平仄平仄平平”。很显然上下两句是不相对的,虽然从词性和句法结构上看是对偶,但并不符合格律诗的要求。

因此,这两句话既不是所谓的古体诗,也不是所谓的今体诗,但它偏偏用了些诗歌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这也是我有兴趣在这里叨叨的原因。

中国大部分诗歌都是抒情诗,但中国诗人从来不怎么习惯直抒胸臆。虽然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碰见一些直肠子的人,他们快人快语,直来直去,但在诗歌的王国里,直抒胸臆的诗却是少之又少的。诗人们不喜欢浅显直白,喜欢的是幽深曲折,往往采用一种间接抒情的手法,用的最多的是借景抒情。

这两句话就用了这种手法,我想这也是为何有人看不懂,要拿出来问人的原因。“冷月”“清风”是眼前之景,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抒情主人公处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中,我们以人之常情度之,也能猜的出他心中的孤寂。“清风”既可理解为清爽之风,也可以理解为清冷之风,但与“冷月”放在一块,就很难让人想到“清爽”之意了。苏东坡曾在《前赤壁赋》中说: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里也是风月对举,但是他用的是“明月”“清风”,所营造的氛围与“冷月”“清风”就有很大区别了。

如果作者单单只用景物烘托气氛,理解抒情主人公的心情就有些困难。但这位作者除了用景物烘托气氛外,还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冷月”“清风”有了知觉,这样抒情主人公的情绪就很外露了。“冷月”是“不懂凡尘事”,“清风”是“岂知素人心”。第二句是个反问句,转换为陈述语气,还是个否定句,即“清风不知素人心”。两句话构成了互文,要合起来理解:

冷月与清风,既不懂凡尘之事,也不知道常人的心思。

“素人”不必作过分解释,就是平常人的意思,一如我们现在说“素颜”,指的就是不化妆的平常的容颜。这样,我们就理解了字面意思。

既然“冷月”与“清风”不懂不知,那么谁又能懂能知呢?自然是我们人。可抒情主人公为什么只言冷月不懂,清风不知,偏偏就不提人呢?这就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了。这说明抒情主人公独对清风与冷月,无人相伴相陪,自然也无人理解自己内心的忧愁与快乐,其孤独寂寞之状我们大致也可以想象得到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