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逆人性”,就有多优秀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01

当一个小男孩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表、对脸上偶尔冒出来的痘痘耿耿于怀的时候,证明他快到青春期,开始关注异性也注意到异性对他的关注了。

即便宿舍邋遢的不像样,但要出去约会时一定也要西装革履,穿上自己最帅的那件衣服,皮鞋擦得锃亮,这是大学生。

一个不修边幅的中年大叔开始注意自己的容颜,没事喜欢照镜子,出门必须捯饬很长时间;某位女士打扮越来越时髦,画妆花的时间显著增加,每天脸上洋溢着莫名其妙的笑容。

按照搜索引擎的提示,这都是出轨的信号!

不论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为了在异性面前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人们都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美化自己。其潜在的动机是想在异性面前留下更好的印象,以便于增强自己的吸引力。

当有人说要到你们家去拜访一下时,通常大家也会突击打扫一下,以求在外人面前的良好印象。

当你初入职场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时,大部分人都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做不好捅出什么篓子。在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尽量将工作做好,以期在领导、同事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开始工作的时候,大部分人有自己的师傅和领导,他们分配给你具体的一些活动让你去完成,这些活动通常属于一项具体任何和项目的某一片段和部分。

譬如一个市场专员,在某个大的市场活动方案确定后,你被分配去联系嘉宾或者记者;程序员可能被要求去做某个功能或者函数的编码。

在这个阶段,大部分人可能都搞不清楚整个任务和项目的全貌是什么,能够完成自己这一部分就很有成就感。

随着工作时间越长,积累的经验越多,新手成老手:这个时候有机会去负责整个任务和项目。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去完成某项活动而是如何去设计任务和项目实现的方式、方法和方案。

大部分职场人的前期都是被动的,被各种活动、任务和项目追着走:为了完成KPI,为了不掉链子,为了让领导看到自己的能力等等。

在这个被动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得以成长和发展。

02

从新手期到胜任期,基本上是这个过程:

大部分的人如果工作时间足够长,都会主动或被动的到能适应自己工作环境的要求,成为一位能够完成核心工作的人。

这个过程,基本上是被动被逼的:如果你达不到这个阶段,会被社会、家庭“强迫”!

企业知识管理的道理其实很简单,通俗点说就是借鉴之前的经验教训,将当前和未来的事情做的更好(更快、更低成本......)。

理解知识管理的人,大概没有人说这个方式不好,所以有许多人问过我一个问题:

“为什么大部分中国的企业不做知识管理,或者即便做的也做不成?”

我也疑惑了好多年,但想明白了也就释然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

大部分企业(当然还包括政府学校医院等非企业机构),它的根本竞争优势不靠知识和相关的能力,而是靠其他的因素就过的很好,所以为什么要去做知识管理这样费力还不讨好的事情?

如果经常跟领导一起洗澡喝酒,随便一块地给你,这个盈利远比做知识管理的效果直截了当,有简单粗暴赚钱的方法谁愿意去做KM?

你辛苦几十年做设计做工艺却发现还不如买2套房子啥也不干等升值来的快,那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

如果有大量的韭菜可以收割,产品和服务差点用户也根本不关心,那为什么要去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为什么要去更好的服务?

这样的需求下谁还有动力去做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你在一个地方就工作三五年,那一定去找那些短平快的项目、做了很“漂亮”的事情去弄,这才是我的政绩我的成果,哪管我走了这里洪水滔天。

如果辛辛苦苦研发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很快就被山寨,你可能十年的功夫被人家一晚上抄走,你还没什么办法。那只有SB才会去下功夫去做设计做原创。

最早关于调整经济结构的提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层面和社会的层面都知道、认可我们应该去做更有价值当然也是更难的事情,譬如基础的研发、质量的提升、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子才能够持续发展,才能有后劲。

但为什么这个转变这么难?

一个是惯性,另一个就是“还没有逼到那个份上”,还有更简单、粗暴的方法,人们一定选择后者!

03

今天,简单粗暴的增长模式已经不灵了,要想真正的”突破重围“,对于各类机构都必须去做真正有价值而且不容易的事情。

各种人才也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参与到真正创新和提升效率的工作中来。

当然,这也要求社会的治理机制要能够配套相应的制度、规范和法律。

这种外部需求的拉动,如果能够用好,对于企业、个人都是一种”逼迫“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让许多产品、服务脱颖而出。

当然这个”逼迫“的过程一定不舒服,会痛苦不堪,甚至有人、机构会被”逼死“成为炮灰,但那能怎么办呢?

当然,也有许多人、机构在外力的压迫下沦陷,成为社会进步的成本。希望我们能有幸成为前者:凤凰涅槃!

对于个体来说,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自己能做的就是真正下功夫去追求有价值的东西,努力在你的领域做到顶尖水平!

这样无论风云如何变化,都能保证自己有一碗饭吃,而且吃的越来越好!

但普通人的本性是,他们可能忍耐外部压力的耐受度很高,但大部分却没有自己给自己压力的驱动力,所以只能得过且过到中等水平,很难有较高的成就。

而那些能做到顶尖的人,都是“狠人”:没有人要求的时候,能够自己跟自己较劲,自己逼自己、自己要求自己。

而对外部,他们则总是温润如玉,身段柔软!他们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从来不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要求别人,用”你开心就好“可以应对大部分事情。

稻盛和夫就认为“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只有极度认真的工作才能扭转人生!”(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作者田志刚。


(0)

相关推荐

  • 你的想法,决定你会成为什么人

    有三个砌墙工人在砌墙,有人看到了,过来问其中一个工人,说:"你在做什么?"这个工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我正在砌一堵墙!" 于是他转身问第二个人:" ...

  • 当你真的努力,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行走在城市当中,总会看到一排排写字楼还灯火通明,彻夜不息. 从前大家崇尚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现在勤奋成了职场标配,别人都在拼,所以我也得拼,但拼什么,不见得每个人都有目标,那么 ...

  • 顺人性,是产品赚钱之道,逆人性,是投资盈利之道

    最近无论是疫情还是经济数据,都让很多朋友开始担心未来的发展前景. 我们该如何思考? 今天我就借用经历90年风雨的股神巴菲特的智慧,和大家一起做个系统性的思考,我们经营和投资,未来的前景. 我在前面很多 ...

  • @基民,请注意!投资行为要“逆人性”,投资目标要“有人性”

    最近市场表现不是很好,各大机构纷纷开始提供系列"陪伴服务",给客户进行心理按摩,灌输长期投资理念,同时不停地拿数据向投资者表明长期投资是真的可以赚钱的,甚至有一些基金经理公开道歉. ...

  • 【复盘】抱歉!我并不苟同交易必须“逆人性”一说。

    声明:公众号tangulunjinwx不做个股诊断,更不推荐个股,也不接受各类商务合作,不建群,不加微信等,写博文目的是总结和提高自己的同时分享给朋友们学习参考之用,不作为交易依据,盈亏请自负. 我们 ...

  • 所有真正的优秀,都是逆人性的结果

    文 / 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01/ 当一个小男孩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表.对脸上偶尔冒出来的痘痘耿耿于怀的时候,证明他快到青春期,开始关注异性也注意到异性对他的关注了. ...

  • 逆人性投资法则,长期赚钱

    在大学的时候有一门选修课,是关于理财的,整个理财课讲的就是,大学毕业之后要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把自己的工资做规划,一部分工资用来生活,解决日常开销,一部分工资用来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一部分工资用来理财, ...

  • 波司登投资笔记:顺人性寻标的,逆人性断时机

    波司登作为国内羽绒服第一品牌,一度遭遇品牌老化的困境,通过聚焦主业.聚集主品牌的战略转型,终于实现困境反转. 本刊特约作者 老米/文 波司登(03998.HK)是我投资的第一支港股,大约于2016年- ...

  • 《成功是逆人性的》【屠龙有术-陈旭语录】

    (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三个小点"●●●"处,点击"查看公众号",进入后,打开置顶公众号按钮,方便及时阅读陈旭(屠龙有术)的最新文章及重要信息.) <成功是逆 ...

  • 从阿莱斯悖论看交易偏好——要赚钱需逆人性而动

    先看看著名的阿莱斯悖论: 阿莱悖论(英语:Allais Paradox)是有关决策论的悖论,由法国的经济学家莫里斯·阿莱斯提出. 上世纪五十年代,阿莱设计了这一个实验,来证明预期效用的理论,以及预期效 ...

  • 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逆人性的,有3种人最容易达成

    来源 / 璃语职美人(ID:crystal_words) 作者 / 赵晓璃 有人问: "最近听到裁员的消息挺多的,有个朋友说公司拖欠了好几个月的工资都没法,可能要辞职:另一个朋友说他的公司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