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骨穴
腕骨穴(wàn ɡǔ xue)出自《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属手太阳小肠经。腕骨為古解剖名。本穴因其近于腕骨而得名,系小腸經之原穴。手外側腕前起骨名腕骨,骨穴同名。楊上善引《明堂》曰:“腕骨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即此起骨為腕骨,此穴名腕骨。”《醫宗金鑒》有:“手掌外側腕前,起骨下手掌縫陷。”古之腕骨,即今之豌豆骨,穴在其前方凹陷中,故名。
【取穴位置】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解剖位置】
在手背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分支),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功能主治】
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
【穴位配伍】
配阳陵泉、肝俞、胆俞治黄疸。
配涌泉治傷寒發黃。
配大陵、間使、三間治腕關節炎。
配通里,為原絡配穴法,有清熱安神定驚的作用,主治高熱,驚風。
配太沖、陽陵泉,有清肝利膽的作用,主治黃疸,脅痛,膽囊炎。
配足三里、三陰交,有健脾滋陰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
配足三里、脾俞、胰俞治糖尿病。
配三焦俞、脾俞、足三里、太溪,治消渴。
配通里、聽宮、翳風,治耳鳴、耳聾。
配中渚、合谷,治手指不能屈伸。
配大椎、天柱,治頭項強痛
【穴位治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过为“原”。因本穴位处南方炎热之地,小肠经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传之热复又气化,气化之气性湿热,同合于小肠经气血特性,为小肠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此穴为小肠经原穴。
《針灸甲乙經》:痓,互引,腕骨主之。偏枯臂腕發痛,肘屈不得伸。又風頭痛,涕出,肩臂頸痛,項急,煩滿,驚,五指掣不可屈伸,戰怵,腕骨主之。消渴,腕骨主之。衄,腕骨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熱病汗不出,脅下痛不得息,頸頷腫,寒熱,耳鳴,目冷淚生翳,狂易,偏枯,臂肘不得屈伸,痎瘧,頭痛,煩悶,驚風,瘛疭,五指掣。
《通玄指要賦》:固知腕骨祛黃。
《雜病穴法歌》:腰連腿疼腕骨升。
《玉龍歌》:腕中無力痛艱難,握物難移體不安,腕骨一針雖見效,莫將補瀉等閑看。
《針灸大成》:主頭痛,驚風。
《醫宗金鑒》:主治臂腕五指疼痛。
你身边的健康顾问。公众号联系人:赵先生,手机号:18568446039,微信号:HNayzds,抖音号:ay6392,地址:河南省安阳市吉祥春天12号楼5单元1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