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悲催”的学子,连考十次进士全落榜,却留下一首千古绝唱

细数五千载风雨春秋,寻望千万里光阴长路,掀开尘封的历史让当年迷雾今朝开,揭去神秘的面纱让古今豪杰为君来。

自隋朝以后,科举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如果能考中进士便能在仕途上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所以考中进士、金榜题名成为了历代学子最大的愿望。“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唐代诗人白居易二十七岁时考中进士,这是很大的荣耀,因为当时考上进士难比登天。但是,也有很多学子无论考多少次都名落孙山,有一位唐代诗人甚至连考了十多次进士都没考中,被称为唐朝最“悲催”的学子,一起去看看吧!

众所周知,古往今来,考试不能说明一切,但是衡量一个人的才华,成绩往往是核算标准,唐朝的罗隐学富五车,单却经常在考试中落榜,连考十次进士都已失败告终,可谓相当的失意了,虽然罗隐考试屡屡失败,但是他很有才华,当时的人无不晓得大名。

从他写的一首诗就可以看出来,他是个很有才的人。据说,他的一个友人考中进士,罗隐为表达祝贺,写了一首诗,朋友的父亲竟说,儿子考中进士他不觉得高兴,却因罗隐写的这首诗而高兴。所以当年罗隐提笔写下的一首诗也成了一首千木绝唱,流传至今。

这首诗就是《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首诗并无华丽的语言,但是思想却极为深刻。其中后两句真的引人深思: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细细听来,心酸无比,罗隐寒窗苦读数十载,却被朝廷中哪些炙手可热的官员抢去风头,所以心中抑郁不平。

他真羡慕蜜蜂,无论是山头的春光还是平地的美景都可以尽收眼底,他羡慕蜜蜂可以自由地穿梭在这明媚的春光中辛勤采蜜。蜜蜂采蜜本是寻常食物,但是接下来他却笔锋一转,说蜜蜂辛辛苦苦采的蜂蜜最终都被人享用了,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多么心酸,这句诗很明显是以蜜蜂自喻,表达了他不平的心声。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蜜蜂辛苦劳作而一无所取,实际上是在写封建统治者、写众多老百姓。老百姓们辛苦劳作,但是他们仍旧家徒四壁,因为他们的劳动果实都被官府剥削了,他们用辛苦的劳作换来的成果,却进入毫无作为的权臣之手。谁是达官贵人,谁就是百姓头上的老爷,可以任意剥削、任意压榨。

在那个不公平的年代,谁有权有势,谁就是社会的法度,所谓的正义就是权势、就是富贵。

所以这首诗就是在讽刺当时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其实罗隐科举考试中很多诗都带着这种火药味,讽刺当时朝廷官员这种现象,所以他考试十几次都考不中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才华,而是因为他的讽刺诗触怒了当时的朝廷显贵。这么看来,也就不难发现为何屡考不中了,毕竟总是埋怨官府的人,怎么可能让你入选呢?欢迎留言评论、点赞并分享,感兴趣的可以添加关注,谢谢大家。(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