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中医治功能性腹胀经验
符思,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符教授根据中医学古代文献中有关功能性腹胀的论述,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体会,从络病学角度出发,确立了以“辛香通络法”为原则的基本大法,其治法较为特殊,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
符教授认为,导致功能性腹胀发生的因素很多,一般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并结合中医古代文献及自己的临床体会,在此基础上提出“络脉瘀滞,气机不畅”的病机。
(网络配图)
二、治疗方法
1.寒证
症见:脘腹痞满疼痛,昼轻夜重,进食后尤甚,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
处方:木香、香附、藿香各12克,炒槟榔、莱菔子、白豆蔻、厚朴、枳实各10克,党参、白术各8克,干姜、肉桂、乌药、白芍、茯苓各6克,制附子(先煎)4克。
2.热证
症见:脘腹痞满疼痛,昼轻夜重,进食后尤甚,食欲不振,口苦,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木香、香附、藿香各12克,炒槟榔、莱菔子、白豆蔻、厚朴、枳实各10克,党参、白术各8克,龙胆草、黄连、黄芩、山栀子、青皮、蒲公英各4克。
(网络配图)
以上处方用法均为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三、典型病例
王某,男,58岁。主诉因腹部胀满1年余就诊。1年前由于情志不遂,出现腹部胀满,在医院就诊,给予促胃肠动力药治疗,未见明显改善,由于症状较轻,后未再治疗。4个月前,腹部胀满症状加重,不可耐受,去多个医院就诊,均诊断为消化不良,给予匹维溴铵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改善胃肠功能,仍未见改善。
(网络配图)
刻诊:腹部胀满,上腹部较重,口中有异味,睡眠欠佳,无腹痛,无发热,无泛酸、烧心,舌暗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功能性腹胀。中医诊断:痞满。治宜辛香通络,清热化湿。处方:炒槟榔、炒麦芽、炒神曲各20克,枳实、党参、炒白术、莱菔子各15克,木香、香附、藿香、白豆蔻、厚朴、龙胆草、黄芩、大腹皮各10克,青皮6克。水煎取汁3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共7剂。随访诉服药3剂后腹胀消失。
四、体会
功能性腹胀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其疾病特点可将其归属为中医学中的“聚证”“痞满”范畴。
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导致其治疗效果不佳。然而中医学临床上对功能性腹胀的治法很多,而符教授从络病学角度出发,认为腹部为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及足厥阴肝经)和任脉循行所过,络脉从这些经脉中分出,遍布于腹部,若络脉不通,则腹部气血不能行常道,气血结于腹部,故出现腹胀症状。
符教授参考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论述的辛香通络法,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以本方治疗功能性腹胀,治法特殊,疗效显著。而观其处方,君药木香、香附、藿香这三味药的配伍运用甚佳,三药配伍,共奏辛香行气之功,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络通,络通则胀满可除,正符合“辛香通络”的原则。
来源丨《医药星期三》
编辑丨周思初
初审丨张越
终审丨刘慧英 张如贤
《医药星期三》是以中医药治疗为特色,刊发医药保健、健康养生知识为主的专业保健科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