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为“女同”的美貌词人(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浣溪沙》
【吴藻】
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几秋声。
欲哭不成还强笑,讳愁无奈学忘情。误人犹是说聪明。
1862年元月,一场大雪将野外无数的尸体覆盖。躲在山上,遥听李秀成太平军厮杀声的百姓战战兢兢。
一位60多岁的老妇人夹杂在逃难的人群中。
几天后,她变成了一具尸体,与其他冻死、饿死的杭州百姓并无二致。
这就是人们对于64岁的晚清才女吴藻因冻馁而死的流行说法。
吴藻是公认的晚清大才女之一,是一位天才的词人。
与另外一些书香世家出身的同时代才女汪端、顾太清不同的是,吴藻并未有良好的诗歌成长环境。祖籍安徽的吴家很早就在杭州做丝绸生意,属于当地的高门大户,唯一缺乏的就是书香气。
吴藻像上天在降生时安排的一个错误,她非常不喜欢这个没有书香气和诗歌氛围的家。在酒池肉海的高门大院里,她感到无比孤独、寂寞。
《行香子》
【吴藻】
长夜迢迢,落叶萧萧。纸窗儿、不住风敲。
茶温烟冷,炉暗香消。
正小庭空,双扉掩,一灯挑。
愁也难抛,梦也难招。拥寒衾、睡也无聊。
凄凉景况,齐作今宵。
有漏声沉,铃声苦,雁声高。
她的家人对她百般呵护,也找一些老师教育她。她的父亲对她特别关爱,但是在父亲的眼里,生活的安逸、财产的富足才是人生的目标。父亲无法理解吴藻一直以来的忧伤,他不明白已经成为身份显赫的巨商家族里的千金小姐,还缺少什么呢,更不明白吴藻的心里最荒芜的那块地方。
这也影响了吴藻的婚姻。
在清末的时候,一般人家的女孩子到了二八年龄必须得出嫁了,可是吴藻对媒人所介绍的男孩子都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一律衣着光鲜、彬彬有礼,可是只有铜臭味,缺少诗书的清净和馨香。
一种说法是,直到22岁时,实在不能在家养成老姑娘了,吴藻才随便嫁给另一户丝绸商的儿子,据说姓黄。
幸运的是,黄姓的丈夫是个好心人。他对花瓶一样美丽、猫一样忧郁的妻子百依百顺,还专门为她建造了漂亮的书房和沙龙环境。甚至有一阵子,他为了迎合吴藻的爱好,还装出喜欢诗歌的样子讨好她。
可惜,两个完全不在一个世界里的灵魂根本无法沟通,无奈之下,黄姓男子只好建议吴藻出去交交朋友,去和那些腹有诗书的雅士们唱和、交流。
早在袁枚大肆招收女学生的时候,杭州就有一大群女诗人追随着诗歌,当年的孙云凤、张云鹤、袖香、月心等就是杭州人。到了吴藻的年代,另一位女词人汪端的公公陈文述积极推动这一传统的延续,杭州的女诗人继续在西湖的游船上与男人们饮酒作乐。
加入这个圈子之后,吴藻找到了快乐,他和男女诗人们一起吟诗、喝酒,指点江山,她甚至还与男人们一起去妓院、喝花酒。
就是在这个时候,传出她可能有同性倾向的。
《红楼梦》在那个时候已经被程伟民、高鹗刻印出版,流行开来。人们说吴藻就像林黛玉,天生一段愁肠。
《醉太平》
【吴藻】
疏帘一层。疏灯一星。
夜凉飞入流萤。照琴书乱横。
寒蝉暂停。寒螀又鸣。
一声声和秋声。怕愁人不听。
可吴藻的内心偏偏不满足于当下的悲风愁月,她很羡慕男诗人的潇洒随性,于是她在那个无限支持她的黄姓丈夫同意下,像史湘云一样穿上了男装,自由出入风月场所。由于吴藻是个大美人,异装之后更是变成了一名潘安样的美貌书生,引得一位歌妓春心荡漾,对她发起了爱情攻势。
对男性世界充满好奇的吴藻顺势为之、假凤虚凰,真的与这位据说姓林的歌妓相携相伴、花前月下起来。
吴藻尝到了做男人的一点点滋味,这就是说她是女同的那件事儿。
十年时光眨眼而过,就在她似乎觉得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另一大主题——死亡接踵而来。先是对她万般宠爱的黄姓丈夫突然亡故,接着好友汪端的丈夫也离世。
只有在这个空气般可有可无的黄姓丈夫再也不能出现了,吴藻才意识到他的可贵之处。《南乡子》就是写在这一时间段里。
门外水粼粼。春色三分已二分。
旧雨不来同听雨,黄昏。
剪烛西窗少个人。
小病自温存。薄暮飞将一朵云。
若问湖山消领未,琴樽。
不上兰舟只待君。
淡淡的伤痛过后,她又踏上了杭州的游船,流连于诗人们的客厅。与那些被先生们教授的女诗人不同,吴藻的诗中天生一股压不住的才气,所以她后来居上,成为这群人里的佼佼者。
人们到处传送她写的词,发出啧啧赞叹。
《西江月》
【吴藻】
一样凉秋风景,百年乔木人家。图书东晋客南华。
尽日西窗高挂。
多了柳塘竹屋,少些荷叶菱花。白鸥三两起圆沙。
听惯水天闲话。
仿佛她就是专门为了给清末女性词坛插上一朵艳丽的花而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不是后来的战乱,终生未育的吴藻可能会在某次诗词沙龙上哈哈大笑一声,然后与世界长辞。
可惜的是,从广西湖南洪水一般的起义军正向杭州扑来,在天才的将领李秀成与曾家军博弈的一次围魏救赵的老把戏之战中,杭州成了攻坚的目标。
1861年年底,被李秀成部队围得水泄不通的钱塘下了一场大雪,有回忆记录说大雪数尺厚,可能是个别凹陷的谷底吧。事先所有人都知道,太平军烧杀屠戮,无论高官百姓。这让杭州人特别惊恐,他们纷纷跑进山里逃避,却不防又遇上了天灾。
传说吴藻就在这些逃难的人群里,那时她已经是一位64岁的老妇人了。
没有人记录她最后死亡的直接原因究竟是因为寒冷还是因为饥饿,总之,她在李秀成攻破杭州的号角声中,被西湖的神收走了。
《水调歌头》
【吴藻】
十日九风雨,一日是层阴。
春秋绝少佳日,无地可登临。
不见西来秋色,但诵南华秋水,愁坐怨秋霖。
屈指几明月,凝想到如今。
树萧萧,泥滑滑,院沉沉。
绿蓑青笠,江上渔父也难禁。
挑尽幢幢灯影,听遍床床屋漏,馀润逼罗衾。
泼墨襄阳画,催我短长吟。
“前生名士、今生美人”,这是她的诗歌先生陈文述对吴藻的评价。对吴藻来说,这个世界再怎么不如意,也都在1762年的年初那场白茫茫的大雪中一笔勾销了。
(20200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