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心!河南极端暴雨灾情严重!扭转全球气候危机刻不容缓!!

车库被淹、水漫地铁站、交通瘫痪、停电停网、路面塌陷……河南暴雨视频在网上刷了屏,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7月17日以来,河南多地出现极端降雨,郑州、焦作、济源等地出现了特大暴雨,7月20日18时起,河南省防汛应急响应升至Ⅱ级,并启动地质灾害预警!截止目前,仍有多名人员处于被困状态,紧急救援正在进行中!

河南此次暴雨堪称千年不遇,那么造成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河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宁介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分别稳定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阻挡了上游系统移动,导致西风带低值系统在华北、黄淮地区长时间维持。

“受深厚的东风急流及稳定的低涡切变影响,配合河南省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的强辐合抬升效应,使得强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稳定少动,造成了河南省长时间降水。”张宁强调。

由于降水持续时间比较长,且强降水发生的区域比较集中,造成西部、西北部山区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明显增高,黄河流域、海河流域中小河流、水库水位迅速上涨,另外还造成了大范围城市内涝、农田积涝。

希望河南挺住!大家平安!

河南暴雨并不是第一起极端天气灾害,北美、欧洲高温,加拿大、西班牙出现五十摄氏度高温,莫斯科三十多度,西伯利亚因为太热而生林火,欧洲大洪水......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与极端异常天气暴露出严重的全球危机,全球气候治理刻不容缓!

气候治理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化石燃料的使用量越来越大,造成了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由此导致了全球气候急剧变得恶劣,而气候的变化带来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这些都使得人类生存面临着巨大挑战,包括人类的健康,自然资源枯竭,粮食、水和能源安全等。随着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后果越来越很严重,逐渐引起各国的重视,因为在气候逐渐变得恶劣的情况下各国不可能独善其身。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19年气候状况说明》发现异常强降水是2019年爆发大规模沙漠蝗灾的重要原因之一;澳大利亚超级山火由干旱引起,给该国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近2200万人将成“气候难民”。此外,世界气象组织还发文称,南极洲的温度首次超过20℃达到20.75℃。如果气候持续恶化,抛开异常天气引发的灾难不谈,仅是冰川熔化导致海平面上升都将是对全球的致命威胁。因此,全球各国推进气候治理的战略刻不容缓。

碳中和的意义及进展
虽然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但气候变化仍然正向着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演进。研究显示,即使人类达成2015年《巴黎协定》的减排规划,到2100年南极冰盖还是会融化一部分,造成海平面上升约2.44米。因此,设置更加严格的“碳中和”目标愈发必要和紧迫。
碳中和并不代表着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过减排和固碳的方法,将排放的二氧化碳吸收掉,使碳的释放量与被吸收量达到动态平衡,不造成空气污染,同时减缓全球平均温度上升。随着全球变暖,碳中和成为全球多数国家打击气候变化最有效的方式。2015年12月,各国在《巴黎协定》中承诺,在2050~2100年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国家战略。到目前为止,欧盟、日本和韩国等110多个国家已经做出承诺,德国、日本和英国已承诺会努力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目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也通过一项法案,将在2045年达标;中国表示将在2060年实现这一目标。如果以上碳中和目标得以实现,全球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将大幅下降,发生灾害的频率和程度也将降低。
欧盟及欧洲主要国家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情况

1、 欧盟

(1) 对待气候问题的立场及诉求

欧盟是全球第四大碳排放体,其2018年碳排放量占全球9%左右,但特殊地理情况使其面临多种气候变化问题,并且以气候问题的国际治理为突破口能够为欧盟切实带来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利益,因此欧盟在气候治理问题上的态度一直十分明确,治理力度也堪称全球之最。

诉求:

① 减缓气象灾害

② 确保能源和资源供应

③ 增强产业竞争力并创造就业机会

④ 树立欧盟的全球治理领导地位

(2)气候治理规划及举措

在欧盟气候治理规划下,目前已有望实现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提出到2030年进一步将排放量至少减少55%,到205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与气候无关的大陆。

2、英国

(1)对待气候问题的立场及诉求

对于英国来说,气温上升将带来更多降雨,增加洪水泛滥的风险以及沿海防御压力。而即便全球温度升高2℃,预计陆地上的温度将上升更多,与今天相比英格兰东南部与热相关的死亡人数每年还会增加700~1000人。此外,洪水或干旱破坏了东欧或美国的农作物,可能直接影响英国的粮食成本和供应。

而另一方面,英国脱欧过渡期即将结束,英国将离开欧盟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英国迫切建立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重塑积极负责的国际形象。气候变化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及下一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也因此成为英国拓展国际事务的重要突破口。

(2)气候治理规划及举措

《2008年气候变化法》推出了英国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到2050年,较1990年的水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至少80%。英国政府于2019年6月27日修订了《气候变化法》,并设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即到2050年实现整个英国经济的净温室气体零排放。

随着英国脱欧过渡期即将结束,英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文件,明确相关行业从2021年1月1日起满足气候变化要求需要注意的变化。

3、 德国

(1)气候治理规划及举措

德国是推动能源转型典范国家之一,历经数年努力,德国能源转型已获具体成效,德国再生能源电力目前已占30%以上。但也造成燃煤电力增加,温室气体排放无法显著下降甚至反而上升。2016年11月,德国发布《2050年气候行动计划》,这成为德国履行《巴黎协定》迈出的重要一步。

2019年3月2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成立气候内阁,进一步提出德国适应气候整体方案,以实现该国2030年气候减量目标。德国政府在2019年9月20日提出2030年气候整体方案,并于10月9日提出《气候行动法》(Climate Action Law)和《2030年气候行动计划》(Climate Action Programme 2030),列出气候整体方案的详细内容。为实现《2050年气候行动计划》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奠定了基础。

4、 法国

(1)法国对气候问题的立场

法国在气候问题上一直保持坚定的立场。自1990年代末开始,法国环境部为了降低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开始出台一系列气候政策与计划,目标是预测气候变化的预期影响,通过干预控制来限制其可能造成的损害。

(2)举措

2017年,法国开始实施气候计划落实《巴黎协定》。2017年7月6日法国生态部长宣布将实施气候计划,该计划的草案是应总统和首相的要求起草,呼吁所有政府部门在五年的任期内,加快能源和气候过渡以及《巴黎协定》的实施步伐。

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问题的机遇及挑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优化升级、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气候治理发展近况

中国作为有国际责任感的碳排放大国,多年来持续在气候与环境治理方面做着努力。根据国外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中国“十三五”(2016-2020)期间有33个最重要的量化目标,其中有16个与环境相关,并且几乎全部完成预期目标。而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提出中国将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具体规划上,在10月26~29日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也出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的表述;会后生态环境部也明确提出了将碳强度下降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并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由此可见中国在减排治理方面上的信心与决心。

(二)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的机遇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如何处理好全球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成为摆在中国以及其他国家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另外,现阶段中美关系未见缓和的迹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仍会抱有戒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如何实现国内产业升级、技术自主,是中国面临的另一道难题。

解决好上述这些问题对于中国同样也是一个机遇。作为率先从新冠疫情中恢复过来的国家,有余力引领和带动全球新一轮的发展与治理,有助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提升;实现技术的自主可控,加速产业升级步伐,是保障“双循环”发展战略实施、打破现有国际分工和价值链的关键,也是构建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关键。

1、构建国际合作,树立大国形象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球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并进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在气候变化上已经同欧洲、德国、法国等国家及地区展开合作。其中,欧洲和德国是全球环保、气候变化倡议的先行者,我国从该地区借鉴了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法国Engie集团和道达尔集团(Total)分别与中方合作创立了合营公司,布局锂离子电池、液化天然气和太阳能领域等。无论是从经济、能源、技术角度看,还是从双边或是多边层面看,我国与德国、欧洲、法国的合作都有助于本国气候治理目标的实现。如今,在我国与多国气候领域合作的背景下,紧跟全球低碳发展的洪流,提出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目标,向各国明确的释放了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信号,为构建更多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极佳的机会,向全球彰显了我国在国际合作中的责任和担当,树立了负责任的国际形象,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气候治理的方法也将给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气候问题提供借鉴,促使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内扮演气候治理领导者的角色。

2、促进能源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型

疫情当下,世界各国纷纷倡导绿色经济复苏,与之相匹配的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结构转型再次提上日程。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主要以碳基能源为主,化石能源消费占比80%以上,其中煤炭占比55%,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增加清洁能源使占比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之一。另外,节能减排技术在各个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同样是能源转型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要在节能减排技术上对内下足功夫力争实现原始创新,对外紧盯全球市场开展前沿性研究。我国提出的“双循环”战略恰好为加速支撑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为我国甚至全球的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新的机遇。

能源转型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为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需投入巨额资金,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资金投入初期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但长远来看有望拉动我国GDP的增长,以及增添更多新的、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三)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的挑战

1、能源结构不合理,突破性技术缺失

随着全球社会对气候治理关注度的升高,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能源转型逐渐成为国际趋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低碳能源“革命”势在必行。

受国内“富煤、少油、贫气”能源禀赋特征的限制,目前中国仍以煤炭作为主体能源,同时存在大量过剩产能,面临着能源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差等种种矛盾和弊端。且短期内,化石燃料依旧是满足国内能源需求量快速增长的关键。对于中国来说,大幅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发挥清洁能源潜力是实现能源转型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但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一方面,当前中国能源技术装备依然存在“受制于人”的困境,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等勘探开发、CO2捕获与埋存等低碳技术发展不充分,技术资源不足制约了能源生产水平的提升和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长久以来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心呈逆向分布,区域能源供需格局将伴随能源发展格局不断演变,这将给中国能源发展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带来挑战。加之国家目标与各省市地区保障经济发展和财政活力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致使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在接入、消纳、输送以及市场培育和推广等方面面临难题。

2、产业转型任务艰巨,社会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必然要改变目前以基础投资为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现状,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实现经济动能的转换和产业价值链的提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需要面临巨大的治理成本和转型挑战。

一方面,以煤炭为主的传统化石燃料行业,从开采、运输到煤电、煤化工等整个产业链都将遭遇洗牌式冲击,这也将给依靠煤炭经济和就业的地区的财政、经济都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煤炭行业承载着数百万工人的工作机会,随着机械化持续发展及产业链不断升级,河南、山西等传统煤炭工业省份本就存在失业潮,如今气候治理对产业转型提出更高要求,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加严峻的就业问题,如何妥善安置煤炭工人或保障他们顺利“转岗”,将有效劳动力注入新发展模式,对于各级政府都提出了新的考验。

3、国际形势纷纭变幻,海外合作面临阻碍

无论是在全球能源体系下推进“一带一路”还是立足于当下的国际环境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参与气候治理全球发展议题对于开放促进清洁能源等国际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中寻找建设性伙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的清洁能源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传统煤电建设规模体量相比仍占比甚微。如何避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推行基础设施建设倡议带来环境污染物转移和碳排放转移等问题,推动和确保“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一大挑战。另外,中国清洁能源海外融资活动面临着东道国电力市场水平良莠不齐、美国等西方世界国家对华实施战略竞争、融资难且成本高昂等问题,因此,中国清洁能源技术和绿色转型理念“走出去”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助力。

本文作者:材料委天津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