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揖”、结婚“拜天地”有什么典故和不同?

新春佳节,大家都会相互拜年,特别是在中国北方,大年初一,至今仍有晚辈要给长辈跪拜行礼的习俗,以示拜年问候。

古代的“拜”又称“跪拜礼”,是最常见的礼仪。所谓“拜”:“以头著地为拜”,起初为一种表示臣服的礼仪。后来推而广之,表示下对上的敬意:由于人没有椅子,都是席地而坐,行礼时,必然先“跪”下,所“拜”和“跪”是不分家的,故“跪拜”。“拜”最典型的动作是“以头着地”,根据头接触地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稽首”和“顿首”两种,“稽首”礼头接触地时间长,表达尊重程度较高;“顿首”礼头接触地时间短,敬意略低于“稽首”礼。这两种礼仪一般用在臣对君、下级对上级跪拜在古时为大礼,用于庄重的场合。

“拜”礼中还有一种“空首”礼,不要求“以头著地”,行这种礼时,跪在地上,双手拱至地上,然后垂头到手就可以了,这种礼是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所施的“跪拜”礼的答礼。由此可见,“拜”是十分隆重的大礼,用在庄重的礼仪场合。

而“揖”礼,行礼的形和使用的场合都不相同。通常情况下,行“揖”礼时行礼人是站立的,双手合握,从上而下。《东南纪闻》中说:“古所谓揖,但举手而已。”这种礼是一种相见礼,用于人们见面时的场合。古人礼仪繁琐,既便是作“揖”。

“拜天地”婚仪从何而来呢?古人结婚,最重要的仪式是拜堂成亲。新娘头蒙红盖头,新郎以红绸牵着新娘走过红地毯,然后司仪高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新人入洞房”……

在中国的传统婚俗中,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统称为拜堂,有时也称为拜天地,而夫妻只有行过这一礼节,才算成为合法夫妻。

“拜天地”相传始于唐代,源自一个民间神话传说。

女娲造人之初,她只造了一个男人,天地万物都归他所有。这个人物质生活虽然丰足,但精神生活却很空虚,整天一个人形影相吊,有点寂寞无聊。所以他每晚对着月亮,抱怨生活的单调。

一个月圆之夜,这小伙子又开始喋喋不休。月老终于按捺不住了,到了女娲那里,请女娲再造个人给这小伙子做伴。于是女娲就造了个女人。正在小伙子叹气的时候,白胡子月老带着姑娘出现在了小伙子面前,并为二人主持了婚礼。在举行新婚仪式时,月老对那对新人说:“你俩先拜谢天公土地,你们今后的生活还要仰仗他们啊。”新人拜过天公土地。以后,凡新婚皆先拜天与地,形成“拜天地”仪式。

这个始于唐代的仪式,宋朝以后风行全国,成为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大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