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歧视,还是外貌歧视?
我在爱尔兰访问的时候,有一晚去超市,不知不觉走到一位正在低头理货的工作人员旁边,年轻的小伙子从货架中抬起身来对我说:对不起,请你离我远一点儿,我正在工作,等我弄好后你再过来。
那会儿我刚到爱尔兰不久,英语还很不自信,听到他这样有些无礼的话,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年轻人又说一遍我才反应过来,又尴尬又震惊不知如何是好。几分钟后我看到,另一个人也像我一样靠近了那个小伙子,但青年抬起头来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反而给对方让了让。我的心中燃起怒火,第一次在异国他乡感觉受到了种族歧视。
两周后,我再一次去那家超市,又是无意间靠近了一个工作人员。对方抬起身来,我一看,这不就是上次那个小伙子吗?但这一次,对方却朝我点头微笑说:晚上好,女士!
我又楞住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同一个人前倨后恭,态度差异如此之大。直到回到住处,站在穿衣镜前准备换衣服的时候才恍然大悟。镜中的我穿着剪裁得体的裙子和大衣,踩着高跟鞋,脸上还画着妆。而上一次遇见这个年轻人时,我刚刚跑完步,穿着运动鞋、运动衣,胡乱挽着头发,满身大汗。就是这前后两次装扮的不同,引来同一个人对我不同的态度。
我们当然可以很轻率地批评这个小伙子浅薄无知,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在教育我们内涵大于外表,也告诉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但走得越远见得越多,我却越赞同杨澜的一句话:“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现代社会里,保持良好的仪容已不仅仅局限在“美”的范畴,更是一种礼仪,一种文化,是对自己、对别人的尊重。
爱尔兰其实算不上一个对穿衣很讲究的国家,这里天气变化无常,我的研究所同事,无论男女,大部分人每天上班就穿着连帽的风雨衣,下身是牛仔裤和运动鞋。但在社交场合,大家对穿着都很在意。有一次,研究所组织去海边的养殖场参观,白天的时候,大家都穿着冲锋衣、冲锋裤,背着大背包。到了晚上聚餐,女同事们纷纷进入洗手间,变魔术般,不一会儿就穿着裙子、踩着高跟鞋、涂着鲜艳的口红出来了,男士们也纷纷穿上了衬衫,有的还打上了领带,只有我还穿着白天的牛仔裤运动鞋,显得很唐突。时间久了,我发现,在稍微正式一些的餐厅或酒吧,女士都会化妆,穿裙子、高跟鞋,戴上首饰,男士则会穿衬衫或西装,如果穿得太随便,连服务员都懒得理你。
这还是在欧洲的乡巴佬国家爱尔兰,如果去到那些对外表很讲究的国家,比如意大利和法国,衣着是否得体,对人的影响就更大了。
在米兰,我和好友穿着漂亮的裙子画着精致的妆出门逛街,一路不仅收获很多回头率,而且还得到很多热情的问好和帮助,我们甚至稀里糊涂混进了一个保安严密的时装发布会现场。事后我们回忆,那几个意大利保安大约根本就没听懂我们的英语,他们只是看见两个仪容合宜的女士向他们说话,就热情友好地把我们请了进去。在地铁站问路的时候,热情的意大利人不仅指给我们方向,还一直把我们领到要去的地方。而与此同时,我们亲眼看到一位穿着随意、素面朝天的中国女士,连续向好几个人问路都没人理,最后还是我们走上去帮助了她。
国人因为衣着不得体而被人歧视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摩纳哥装修精美的爱马仕店里,几位穿着大红大绿冲锋衣、脚下穿着登山鞋的中国女孩争相试戴爱马仕丝巾,旁边的服务员虽然满脸堆笑,眼中却是满满的不屑。在槟城热带海滩,大家都是沙滩裙比基尼,一位中国姑娘穿着一身黑色衣裤,戴着一顶黑色遮阳帽,脚下穿着黑色高跟凉鞋,拿着自拍杆不停自拍,比从头到脚裹着长袍的穆斯林妇女还令人侧目。
以上这些还只与是否受到尊重有关,而另外一些场合的衣着不当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或危险。在马六甲参观清真寺,同伴哈里穿着T恤短裤往里闯,被看门人拦了下来;我穿着长裙,怕晒,一直用披肩裹住裸露的手臂,不仅顺利进门,还被看门人举大拇指夸赞得体。迷你裙、过膝靴、烈焰红唇的装扮,进夜店也许很时尚,但若出现在巴黎老佛爷后面几条僻静的小巷里,说不定被会被当成站街女。。。。。。
经常看到国人出国不文明行为的报道,但很少有人意识到,仪容得体也是一种文明表现。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外国人的轻慢态度,愤愤不平地认为对方有种族歧视时,可以换个心态想一下,说不定,人家只是单纯的外貌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