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69
中秋夜作
一
补就青瓷转玉盘,夜深秋重酿新寒。不知何处栏杆好,许我闲凭借月看。
【笺说】
从诗题可知,此一组三首七绝,写于1940年的中秋。既是中秋,所以三首诗都围绕中秋夜月展开。此诗原抄录于《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第二册257页眉,与今《槐聚诗存》所收,稍有几处差异。
第一首诗写看月。
补就青瓷转玉盘,
此诗第一句第一个字就叫人犯疑,“补”若是天破而“补”的补?或与此诗句不和。窃意当是“增补”“添补”之“补”,也就是为“青瓷”似的天,再补上个“玉盘”似的月,也即“月补青天”。“补月”一说,前人已用过,如晚清冯煦的《蒙香室词》词集有《探春慢》云:“屐懒延云、帘疏补月,人在杜鹃声里。”说的是“月补疏帘”,那么“月补青天”,当亦不为不词,何况意象也是很为美丽。
“青瓷”,是我国五代时就有的一种瓷,又名“天青瓷”,有“雨过天青”之雅誉。唐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早就描写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晚唐徐夤有《贡余秘色茶盏》诗赞美青瓷:“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以青瓷来形容青天,也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玉盘”,指月如玉盘;语出李白《古朗月行》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而“转玉盘”,则是形容月运行,此语则出苏轼《中秋月》诗的句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夜深秋重酿新寒。
第二句说,夜深了,秋意更重了,孕育着新的寒凉。
“酿寒”,即酝酿寒意;宋程垓《摸鱼儿》:“听凤竹声中,犀影帐外,簌簌酿寒轻雪。”“酿”字在原稿中作“作”,显然改得很好。
不知何处栏杆好,
第三句忽然一转说,不知什么地方的栏杆好。
这是七言绝句常见的结构方法,首句起,写到青天明月;次句承,接写夜色寒凉;三句一转,开辟另一意思:何处有好栏杆?看似突兀,才使人心神为之一振,产生急于看第四句的意愿,而第四句也是补足第三句新开的意象。
许我闲凭借月看。
尾句则是起、承、转之后的合,需要与第三句的意思相连接:何处的栏杆好,允许我无事依靠来赏月。
“借月看”,实为赏月;苏轼说“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前赤壁赋》),哪里用得着借!只是前人诙谐风趣的说法而已,如宋方岳《重题钓台》:“落帆曾傍芦花宿,借得先生月一滩。”而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说得更妙,好像是需要上帝亲批,才得清风明月、雨露流云:“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券,累奏流云借月章。”
这第四句,又写到了月,即是补足了第三句的意思,又扣回到第一句的月,这才是真正的“合”,使得此第四句笼罩全诗,成为主句。
二
往年此夕共杯盘,轻别无端约屡寒。倘得乘风归去便,穷山冷月让人看。
【笺说】
第二首在第一首写看月的基础上,另开一意:最好不看这里的月。
往年此夕共杯盘,
第一句是回忆,往年这中秋之夜,都是一家人共对酒杯和食盘。这也是我国普遍的的风俗,所谓中秋赏月,多罗列各式水果及月饼等点心。
轻别无端约屡寒。
次句承首句而来:轻率离别,又无故地屡次失信爽约。
句中的“轻别”,就是指的此次别沪来湘西蓝田。于此更可见钱先生是不愿来湘西。“轻别无端”,就是“无端轻别”,没来由的轻率别离。
“约屡寒”的“寒”,就是失信;指钱先生与杨绛说好回沪的时间,都未实现。在此之前的诗中,钱先生曾写“归计万千都作罢”,“百计不如归去好”,又说“怅绝归心”、“百忍相安”,均可见是有几次计划要回沪,均未实现。
倘得乘风归去便,
第三句同第一首诗的第三句一样,忽然一转:假如能有乘风归去的便利,——那多好啊!
此句的起意,来自于苏东坡《浪淘沙·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不过,苏东坡是要“乘风”归到月中的“琼楼玉宇”中去,而钱先生的“乘风归去”,则是要乘风回家了。
穷山冷月让人看。
尾句又是一个“合”的写法,扣回到赏月:这里的穷山冷月,就让别人看吧!
人的心情不好,好山好水好月好风,都跟着受屈,当然这是钱先生的心理作祟。湘西蓝田地处偏僻,又是一个小镇,钱先生称之为“穷山”,是实情,更多成分也是心理感受。
“冷月”一词,也是如此,来自于宋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笔下的扬州,是“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的扬州,所以有“冷月”一词。而钱先生独自一人,影单心凄,自然眼中的月亮也就“热”不起来,冷清一片了。
此句的自己急于归去,让别人看月,却是既得钱先生心理,又出他人意表。
三
涸阴乡里牢愁客,徙倚空庭耐嫩寒。今夜鄜州同独对,一轮月作两轮看。
【笺说】
第三首钱锺书先生写揣想夫人杨绛也在看月。
涸阴乡里牢愁客,
第一句钱先生写自己,犹如极阴极冷地方的忧愁的客子。
“涸阴乡”,犹言极阴的地方,常指极北之地;语出张横《西京赋》:“其远则九嵕甘泉,涸阴冱寒。”陈与义早就以“涸阴乡”入诗,《西风》:“不关明主弃,本出涸阴乡。”
“牢愁”就是忧愁;“牢愁客”,即是作客他乡的愁人,宋张伯玉《桐庐官满先寄杭州资政侍郎》:“牢愁客星见,孤节涧松知。”
徙倚空庭耐嫩寒。
第二句写,自己在空院子中流连徘徊,忍受着轻寒。
“徙依”,流连徘徊,就是走走停停;南北朝鲍照《行路难》:“人生不得长称意,惆怅徙倚至夜半。”
“嫩寒”,轻寒,初寒;宋王诜《踏青游》词:“金勒狨鞍,西城嫩寒轻暖。”
“徙倚空庭耐嫩寒”此句,原稿为“不寐秋山耐宿寒”,此种修改确实突出了心理的不安与孤寂。
今夜鄜州同独对,
一二句,都是钱先生写自己,第三句转而揣想起夫人来:今夜她在家中,和我一样也是独自一人看月。
此句中的“今夜鄜州”,有个语典,来自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当时杜甫的夫人,远在鄜州,用在这里,就是借指钱先生夫人杨绛身在的上海。
这句的“同”,是指杨绛如钱先生一样也是“独看”着月。
一轮月作两轮看。
尾句接第三句写,这就是一轮月亮,当作了两轮月亮来看。
“两轮月”,前人多以天上与水中为两轮月,如杨万里《夏夜玩月》:“仰头月在天,照我影在地。……偶然步溪旁,月却在溪里。上下两轮月,若个是真底。”此则以两地同一月为两轮月,月分为两地,人亦分为两地,语虽有趣,而心实可哀。
此第三首后二句,与杜诗同是己思人,揣想人思己。钱先生称此种描写描写为“分身以自省,推己以忖他;写心则我思人,乃想人必思我。”(《管锥编》第一册113页)
三首诗的第一、二、四句,韵脚处皆用字均为“盘、寒、看”,亦见先生语言运用的游刃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