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谈艺》连载 40

绘事为空间艺术,此尽人皆知。画中须布空间,无空间则境促气塞,此事于画家亦属毋庸言者。唯实作之际,对于所谓“大空、小空”(《黄宾虹画语录》)之通体把握,却堪精究。吾谓“大空”虽与“襟怀”相关,笔下终易得;而“小空”之营建看似已将涉“琐屑”,则乃艺者所谓“过筋过脉”不容含糊之事,孰又敢大意为之!——吾生不善奕,今斗胆竟以奕事相喻:吾幼时偶与同伴中善奕者奕,结果皆不言自明,休论。而善奕者每谓吾“长于布势而短于做眼”。既如此,于今聊以之与“大空”、“小空”类比绘事之“输赢生死”,相信此心恐不难为人所识。

又,批判文革“红、光、亮”之艺时,亦常兼批其“假、大、空”之形质。此“假、大、空”也,正谓空有其“宽广的革命襟怀”,而缺乏具体之生活内容——即全无气血充盈之生命灵窦——甚而至于竟已直指现实人生之反面,遂必然所致。因之是为“大空”、“小空”相悖致使艺术整体“气塞而殆”之特出例证,事岂又仅限于以自然空间之虚实有无量之者哉。联想转思至此,作斯言,以供艺界同仁参考。

宾虹谓习画者当循三途:“一曰笔墨,由练习(书画)、读书得之;二曰源流,由临摹赏鉴悟之;三曰创造,由游览写生成之。”又谓:“非明笔墨则源流莫窥,未讲源流则创造无法,未讲创造则新境界又从何而来?”此固大家精论矣。然细思之,所谓读书、练习书画(此当指基本技法训练)与临摹鉴赏,实应同为承袭传统源流之举;而创造之事,固然与游览写生(亦即师法自然)密不可分,却终又不可于二者间直接画等号……既若此,似莫如竟简分为二途:一曰笔墨,由临摹练习兼参悟自然得之;二曰创造,由读书、赏鉴(广抚前贤之迹)以溯艺源并证斯途穷通,然后透释其心智而率性为之。果若此,则似既窥艺之源、流,又于“巨人之肩”更上一层崭新境界矣。

宾虹讥“王石谷、王原祁心中无刻不存大痴的画法,故所画一山一水,便是大痴的画”。以之观今,则落笔前心存宾翁自身画法之人可谓多矣。而即令免其皮毛之似者,已在少数;直追其心者,百中难觅其一。所见皆拥塞板刻,仿佛乃师毕生俱存活于难以透气之杂货库内一般。殊不知翁之画作,虽深黑而空间层次分明,纵实沉而幅面清气流动,诚所谓庞杂之间,“一点之光,通体虚灵”。且复必想方设法终令主景突显于浑沌间。后学果知于此,是亦不必时时处处拘于其法、或会及宗师神髓矣。由是暗存其精华而兼有一己洒脱不羁面目,相信此事画者何人不乐而为之。

承上。余自身即深有此体会。临幅布墨时,或总奢望所画亦如宾虹大作般视觉效果,由是不知不觉已存先师法戒于彼,作画过程中便身不由己囿于其内亦步亦趋。若此则画成不唯缺乏个性色彩,且多半俱是束手缩脚模样,难上等格。既识于此,作画时便尽弃他人成法,或仅将诸大家画册杂陈于案头,唯求一基本对照与暗示(扬弃之需)。尝试多年,深感此法有效;因其兼有承接传统之依据与草创新法之“避让须知”于内也。今不揣冒昧将其道出,愿天下画者观之,或稍有裨益。

画者当善书,此似为人间定论矣。而坦言之,吾则每常为书所苦。不知者或以为重视不够,或未下过工夫。此实冤之。回想自少年时代起,即同在自习画道之余习书。唯其始终不似绘事般胸有成竹,笔下或稍好,或搁笔竟令忿而自责,乃至于无可奈何戳额笑骂……今反思之,所失有三:首先当是自悟运笔之落、收、顿、挫尚未到位与结字、贯行、谋篇感觉失当;次则惜无垂范者示教与较正(此亦与当日社会环境相关);其三则仍咎之自家这笨拙之手,——心或识优劣而终因动作不协调而败其事。又更有一可称之为“心理障碍”者:每下笔,总欲臻之于妙且有异于常,无意间实已未稳把方寸,由是终归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转思或有不少短于书之画者皆失之于此“心误”而堕魔道,不然,同为操玩翰墨之艺,且复所面对者亦同为通篇构成关系与局部之点画勾勒美感,何竟偏偏长于彼而短于此也?自然,此言非是为己护短,不过但求找准症结,再花心力,于事略有补救耳。在此亦望书家不吝赐教,并预先谢过了,呵呵。

骚人墨客,面对自然景物,自当有一己情怀。而诗家画者着眼点终不同,此昔论之矣。今进而思之,驱遣文字,总是将己目所得,己心所感,幻化作纯抽象表意之物直接作用于人心,以在彼中生成全新之潜在视象,结果竟或已与作者原意颇有出入,类同“百人心中即有百个林妹妹”也。而摆弄色墨,固亦以一己心目所感打动他人,然其所营创之场景视象,毕竟相对具体,换言之亦即宛若预设某种实存模式令人自然而然优游于内也,故尔另行生发它意之空间相对较窄,而乃对作者既塑物形之印象则相对较深。又,倘使以同一心手舞文复又弄墨,笔下所出往往格外兀显生动且或匪夷所思。——吾偶读宾虹《迎送松》诗,见其中“苍官不知老,披拂自多情”句,深感“苍官”二字奇妙,遂思及此。联想昔闻人云:“画家为文,每见奇绝”,斯是之矣。

江南蜕心堂:原创艺文渊薮……

扫一扫或按一按,关注“童山雷”订阅号

(0)

相关推荐

  • 行走丨回眸程啸天

    岩寺虹梁,正是出了一个新安画派传人程啸天,也就特意走近这个也叫虹光的徽州古村落. 新安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在明代末已灿然崛起,一群土生土长于新安郡的遗民画家,绘画风格笔墨细净而略枯凌 ...

  • 焦墨独舞画之巅

    同是一块石头,一半做成了佛,另一半做成了台阶.人们每天踩着台阶去拜佛.有一天,台阶不服气的问:"我们本是一块石头,凭什么踩着我,去朝拜你呢?"佛说:"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千刀万割,终于成佛& ...

  • [旧家忆旧]魂系丹青 画家风范 ──段无染先生其人其画

    魂系丹青 画家风范 ──段无染先生其人其画 黄宾虹老人作为文人画的一代宗师,他开创中国画新境界的功绩已铸入史册:其传人亦在老人身后建造起一个个艺术丰碑.而其中一些人又是在历尽种种坎坷之后,复在画坛闪现 ...

  • 《达人谈艺》连载 64

    江南达者 童山雷·此组文字得自本世纪十年代之后·艺者"在野",且茕独一人,全不介入艺界那等说不清道不明之瓜葛中,却也是好.吾既处此孤寂凄清之境久矣.索索寞寞把玩手中之艺,虽无他人相 ...

  • 《 达人谈艺》连载 22

    艺术于人而言或无标准,于我言之,其若圣诫长置于彼.固然,此亦为数十年间逐渐形成且定型者.既成且定,已无违悖之理,--虽非全然"固步自封".断不吸取外部些须营养.思之,艺者似必须有此 ...

  • 《 达人谈艺》连载 23

    非写实途径绘画中,所谓"美丑"之标准认定,亦值得探究.国画山水.花鸟中大量以表面符合自然美以邀宠于世俗之作可谓不胜枚举,此暂不论.单看其人物画,所展示之妍媸感,亦发人深思.如仕女, ...

  • 《 达人谈艺》连载 24

    若言及诗画异同,话题却广.余今仅以自家闲常间为诗为画点滴体会论之.凡余心有深切.庞杂.隐恻且复形态本身趋于流动变幻之感悟,必令其凝炼为诗:心处浩渺.静澄.闲适境地且复所觉又为形色朗然者,则必诉诸笔墨令 ...

  • 《达人谈艺》连载 25

    吟咏之际,尤其作长篇古风时,"诗心"堪称纵横捭阖.其汹涌"意潮",必猛泛于"神河"两岸:或曰如一莫可名状之异物,频频"闪跳&quo ...

  • 《 达人谈艺》连载 26

    吾每尝谓:起名刻意用冷僻字,是为"无文化"之表现.或曰:众人皆不识之字彼独识而用之,是有文化也,何反为无?殊不知症结恰在于此.盖查翻字典之事,人尽可为,欲在字典内选取一个把&quo ...

  • 《 达人谈艺》连载 27

    名实二字,古来争议多多.以余意,实固为其存在根本,然今信息社会,名须首重.试想,人不知尔名,尔无论为物为人为事,则与不在此世何异?旧言"酒好不怕巷子深",前提却必须是人家知道深巷中 ...

  • 《 达人谈艺》连载 28

    各类作品陈之于前,如何挑选,实关挑选人自身之素质.专业眼光只是一方面,暂休说了.而种种或显或晦之因素极易干扰此等选择过程,亦是不容忽视之事.卢梭谓:"自然生成物皆是好的,到人手中便弄糟了&q ...

  • 《 达人谈艺》连载 29

    今世流行"情商"之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情"字之重,当曷可小觑.吾一向以为,人生必得有情,且当为绝纯至粹之激情.无此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