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这幅“怪画”,画家为啥要这么画?

故宫(台北的故宫)里的这幅清代名画,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期间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它的争议,因而它还有了一个名字之外的名字——“怪画”。画中有一只极其不寻常的老虎,体型干瘦如柴,弓腰驼背夹着尾巴,一双眼睛散发出来的眼神不是坚定而是恐惧;另外,与老虎相对立的还有一只野蜂(马蜂),弓着腰趴在一株野花上,或在采蜜,或在觅食。没错,它就是清代画家华岩绘制的《峰虎图》。

01

人们争议它什么?一个字“怪”——画中的动物怪、画作的名称也怪,总之什么都怪。首先是画中的老虎。现实中老虎是凶猛的,而这只老虎却是畏畏缩缩,状态酷似一只饿了很久的猫,而且还是只病猫。其次是画中的野蜂。蜂与虎虽然都生活在野外,但将二者放在一个画面上显得格格不入。老虎就不兴生病?当然不是,只是很少有画家画这种题材。野山蜂不能和老虎画在一起?不是不能,只是让人有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小巧玲珑。

另外是画作的名称。“峰”所指山峰,可画中并没有一点山的痕迹,为何不叫《蜂虎图》而叫《峰虎图》呢?值得注意的是,画中除了动物和植物,仅有两枚印章(左边一方还是当时或后来藏家的印章),作者并没有题字,这说明一个问题:名称是别人取的。

对于《峰虎图》之名的由来,后世有三种揣测。一是取名者赞美作者胸藏山岳。二是画中有野山蜂,而老虎弓着的腰又像山峰,故弃“蜂”取“峰”。三是蜂与峰在过去是通假字(基本可以排除这种可能,《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里的解释并非通假字)。

今天来说,人们对该画名称的由来已经不太在意,更多的是把焦点放在了作者为什么这么画?

02想要知道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要了解作者一生的经历,尤其是一生中的四个关键词。一是少年遭人嫌弃。史料记载,华岩出生于康熙二十一年(1683),卒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一生没有功名。祖籍福建上杭,是上杭华氏家族中地位较低的家庭,就好像旧社会地主和雇农的关系,唯一一样的——二人同姓。幼年酷爱绘画,后来因家里贫困而失学,备受世俗冷落。

二是中青年郁郁不得志。22岁时因无法忍受家族排挤愤然北上,期间游历名山大川,也结交了不少文人雅士。36岁进京后又愤然离开。戴熙在《习苦斋画絮》里说:“华秋岳自奇其画,游京师无问者。一日有售赝画者,其裹华笔也,华见而太息出都。”华秋岳就是华岩。之后便频繁出没与扬州和杭州两地,主要营生——卖画。

三是晚年贫困。华岩一生贫困潦倒,卖画基本也就维持个日常生计,73岁那年卒于杭州。金农在《画竹题记》里说:“汀洲华岩秋岳,尝画兰草纸卷,卷有五丈者,一炊饭顷便能了事。”一卷五丈长的画,用一顿饭就可以换到,可见他当时要多么穷。四是圈中好友。华岩的圈中好友有金农、郑板桥、李鱓、高翔等(扬州八怪),他因此也成了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03通过上述的四个关键词,便可以看出华岩为什么这么画——少年时心里有阴影;长大后想用才华摆脱并证明自己,可事与愿违;晚年本想卖画维持生活,但又没人肯花钱买——厌恶世俗、鄙视人心,如此胸中还能藏有猛虎吗?

那么,这与他的朋友有什么关系?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先回答另外一个问题:“扬州八怪”有什么特点?怪。那不就得了。能与这帮“怪人”成为朋友,彼此必有相同的遭遇,且都怀揣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情,志同道合一见如故。身边的好友全部不寻常,那我还寻常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与其说华岩画的是老虎,不如说画的是他自己。那只干瘦如柴眼神恐惧的老虎,不就是他自己吗?遇到一只不知比自己小多少倍的野蜂,还要弓腰夹尾巴小心通过,不就是他的人生遭遇吗?野蜂是什么?是世俗、人心,还有让他畏惧的东西。

画中大风已经使野草摇曳,而那只野蜂却丝毫不受风的影响,问题是它所在的位置是独立在草丛之中又茂于草丛之上的花茎顶部,周边没有任何遮挡物,它却能牢牢的趴在那,这说明了什么?世俗与人心的能力远远超过想象,其地位即便是自然规律都无法撼动。既然惹不起,那就躲着走。

04不高明的画家呈现的东西不是太漂亮,就是太杂乱,或是太艳丽。高明的画家相信自己的内心和眼睛,知道什么该出现在画卷上,什么不该。画家作画出于心,心有所想,可又无法说,于是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这也是华岩画《峰虎图》的高明之处。所谓“怪画”,只是对于我们而言的,毕竟我们没有华岩那样的经历和遭遇。华岩:你们都觉得很怪,我却觉得很正常,我写我心,仅此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