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苦练书法50年,手抄名著400万字,专家:有惊无喜!
文︳王呈祥
一生只专注一件事,不惜一切将它往极致路上推进,虽结果未必尽如人意,但仍能执着的人,最可敬最可佩。用“但尽人事,不问前程”来形容他们,是最准确的。他们从不管别人怎么看,也不管未来会如何,只是在做好自己,做好自己认为该做的事。但是,他们的专注,却遭到当下专家教授的冷眼,甚至不屑。
一位农村老汉苦练书法50年,用小楷手抄《四大名著》,花费9年的时间才抄完,足足有400万字之多。对此,国内某知名书法专家却表示“有惊无喜”——有惊是指对老者的行为惊讶,无喜是指老者写的是字根本不是书法——毫无用处。
张喜才出生在农村,由于那时家里条件有限,小学没上完就辍学了。上个世纪50、60年代不像如今有手机和电脑,可以玩这些东西,那时家里能有一台收音机就很不错了。所以,拿笔写写画画便成了他唯一的爱好,他也因此与书法结缘。
由于那时家里穷,根本没钱购买纸墨,练书法对于他来说是奢侈的。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毛笔蘸水在地上些。纸墨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字帖怎么练呢?于是他四处去借,几番周折后,最终在同村一位老私塾先生那里借来了一本楷书和一本小楷,随后便开始练了起来。
时光飞逝,这一写就坚持了50年。50年里他并不是都在地上写,家庭稍有条件还是会买纸墨来练,而决定用小楷抄写《四大名著》是在他67岁那年。
我们都知道,小楷是书法中最难掌握的一种字体,不是因为小就可以随意,反而是因为小所以更要精。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四大名著》约有400余万字。要写400万字的小楷,这个想法实在忒疯狂了,让人不敢想象。不过,对于张喜才本人来说似乎没什么,反倒他觉得很有意思。
有时间一天就多写几张,没时间一天就少写几张,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在他76岁那年写完了这四部书。而张喜才就是专家口中那位浪费时间的老者,“有惊无喜”的《四大名著》手抄本,便是他花费9年时间写的。
说到这,不仅让我想到了隋末的智永和尚,我觉得张喜才和他很像。史书记载,智永曾写过800多本《千字文》,而且每一本都堪称佳作。虽然,张喜才手抄《四大名著》不能与智永的《千字文》相比,但其对书法执着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更何况他写的并不像专家说的一无是处,还是可圈可点的。
真正的文化精英是存在的,而且对社会非常重要,我不知道这些“有惊无喜”的专家教授是不是。或许是专家,又或许是“砖家”!无论是与不是,我觉得都不应该打击一个专注一件事,执着奋进的人。